【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配线结构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延伸至车身从而从车身向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供给电力的动力线。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在电动车辆的车轮内部设置轮内电动机,利用轮内电动机对该车轮进行驱动的技术。在这样的电动车辆中,不需要在车身搭载发动机或电动机,在能够增大乘坐空间和载货空间等车身的内部空间方面有利。在电动车辆的车身,经由悬架装置而连接有轮内电动机。另外,在车身搭载有轮内电动机的控制部、电池以及变换器。并且,通过动力线将与悬架装置的簧下部件(车轮侧)连接的轮内电动机和搭载于悬架装置的簧上部件(车身侧)的变换器连接。作为从变换器向轮内电动机供给电力的动力线,以往,例如公知有日本特许4511976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的动力线。通过悬架装置的作用,轮内电动机相对于车身向上下方向变位、或者向左右方向转向。因此,需要适当地支承动力线的中间部分,使动力线不会发生不自然的弯曲。专利文献揭示的动力线配线结构中,通过夹紧构件将动力线的中间部分安装于轮内电动机的端面。另外,在专利文献所揭示的轮内电动机的表面竖立设置有多个散热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配线结构,其包括: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对车轮进行驱动;阻尼器,其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与车身侧构件连结,所述下端部与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连结;动力线,其从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延伸至车身;夹紧构件,其设置于所述阻尼器的下端部,保持所述动力线的中间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6 JP 2016-0766841.一种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配线结构,其包括: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对车轮进行驱动;阻尼器,其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与车身侧构件连结,所述下端部与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连结;动力线,其从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延伸至车身;夹紧构件,其设置于所述阻尼器的下端部,保持所述动力线的中间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配线结构,其中,所述阻尼器配备于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能够向所述上下方向伸缩的支柱,且使所述支柱的伸缩衰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配线结构,其中,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能够围绕与所述支柱的上端部交叉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向轴线转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配线结构,其中,所述夹紧构件包含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包围所述动力线的外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配线结构,其中,所述弹性构件是具有多个贯穿孔的块构件,所述动力线穿过各所述贯穿孔。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配线结构,其中,所述夹紧构件还包括一对底座构件和金属制的壁构件,所述一对底座构件夹持所述阻尼器下端部,所述壁构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对向的一对端壁部以及从一侧的端壁部向水平方向延伸至另一侧的端壁部的中间壁部,所述一对端壁部被安装于所述底座构件,并且所述壁构件以环抱所述弹性构件的侧面的方式对所述弹性构件进行约束。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配线结构,其中,从所述车轮的车轴方向观察,所述夹紧构件以与所述车轮的轮辋重叠的方式配置。8.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内电动机动力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四郎,涩谷勇介,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