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08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其包括:主模具部,包括第一引导部、引导倾斜面、顶出梢及第二引导部;以及冲压模具部,具有冲头。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冲头使形状物以水平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进入主模具部内,沿着所述引导倾斜面滑动而以垂直方向竖立的过程中,所述顶出梢向垂直出入口部方向移动而使所述形状物以垂直方向竖立并将其引导到所述垂直出入口部。相比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水平放置的形状物以垂直方向竖立而由作业者进行手工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进行方向转换而使水平放置的形状物迅速以垂直方向竖立。据此,能够明显缩短制作时间,除了提高生产率之外,还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价格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模具的冷锻成型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使得以水平方向放置的形状物能够迅速以垂直方向竖立而缩短作业流程并增大生产效率的,包括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模具的冷锻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锻造是指通过用锤子等敲打或施加压力的机械方法来使固体金属材料形成一定形状的操作,以材料再结晶的温度为分界,锻造温度超过该温度被称为热锻,在再结晶温度下进行锻造被称为温锻,锻造温度低于该温度被称为冷锻。其中,冷锻工艺因生产率高而适用于各种工业机械,尤其对汽车产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冷锻因沿着锻造品的外廓形状产生金属流动(MetalFlow)而形成纤维组织(FibrousStructure),因此强度高、耐久性高、材料损耗少。大部分情况为材料重量的10%以下,因此生产成本相比产品来说较低。并且,其特征在于,因通过冲压作业大量生产而生产率高,能够量产精密度高的产品。因此,大多数工艺使用叫做成型机(Former)的设备。但是,利用前述的冷锻成型装置的形状物制作工艺,现有的技术为了形状物的方向转换而采用由作业者通过手工作业直接进行方向转换的方式和进行整体工艺之后另外进行的方式,因此在作业流程上消耗较长时间。并且,因工艺处理速度缓慢而影响生产效率。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8-0089700号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以水平方向放置的形状物能够迅速以垂直方向竖立的具有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其包括:主模具部,包括第一引导部、引导倾斜面、顶出梢及第二引导部;以及冲压模具部,具有冲头,其中,通过所述冲头使形状物以水平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进入主模具部内,沿着所述引导倾斜面滑动而以垂直方向竖立的过程中,所述顶出梢向垂直出入口部方向移动而使所述形状物以垂直方向竖立并将其引导到所述垂直出入口部。并且,所述主模具部包括在模具入口内部被模具框固定部固定的模具框,所述模具框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顶出梢及第三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在内部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及所述引导倾斜面。并且,所述冲压模具部包括被冲压模具固定部固定在冲压模具入口内部的所述冲压模具和所述冲头,所述形状物根据所述冲头的水平移动而通过第一引导部且形状物底面沿着所述引导倾斜面移动。并且,所述顶出梢包括顶出板、顶出杆、支架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孔使得所述顶出梢向左右操作。并且,所述顶出梢的所述顶出梢上部面与形状物侧面的模样相同,使得所述形状物置于所述支架而移动。并且,所述主模具部形成用于延长第二引导部的扩张引导槽,使得形状物的长度大于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引导部的长度之和,其程度等于扩张引导槽的深度。(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包括:主模具部,包括第一引导部、引导倾斜面、顶出梢及第二引导部;以及冲压模具部,具有冲头。通过所述冲头使形状物以水平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进入主模具部内,沿着所述引导倾斜面滑动而以垂直方向竖立的过程中,所述顶出梢开始向垂直出入口部方向移动,使所述形状物置于支架与顶出梢上部面而将其引导到所述垂直出入口部。相比现有技术中为了使水平放置的形状物以垂直方向竖立而由作业者进行手工作业,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能够进行方向转换而使水平放置的形状物迅速以垂直方向竖立。据此,能够明显缩短制作时间,除了提高生产率之外,还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价格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设置方向转换模具的模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能够进行形状物的方向转换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具体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能够进行形状物的方向转换的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从侧面截取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能够进行形状物的方向转换的装置的侧剖视图。图5是图4示出的能够进行方向转换的装置的垂直出入口部的扩大立体图。图6至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能够进行形状物的方向转换的装置的操作顺序的侧剖视图。图10是从侧面截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能够进行形状物的方向转换的装置的侧剖视图。附图标记1:模具组2:冲压模具组10:模具装置20:方向转换模具100:主模具部110:模具入口120:扩张引导槽200:冲压模具部210:冲压模具入口300:模具框310:第一模具311:第一模具正面312:第一引导部313:引导倾斜面314:垂直出入口部315:第二引导部320:第二模具321:脱模器固定部322:脱模器出入口部330:顶出梢(KOPIN)331:顶出板332:顶出杆333:支架334:连接杆335:顶出梢上部面340:第三模具341:连接孔350:模具框入口360:模具框固定部400:冲压模具410:冲头420:冲压模具固定部500:形状物510:形状物头部520:形状物柱子部530:形状物上部面540:形状物底面550:形状物侧面600:夹子A:以水平方向放置的形状物的加工工艺B:以垂直方向竖立的形状物的加工工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若无特殊定义,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语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相应用语的一般意思相同,若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与该用语的一般意思产生冲突,则按照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中,“形状物”是指由冷锻成型设备制作的对象物。形状物可具有多种形态,比如其上端为柱子形状,或者棒形状等。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中,“形状物的宽度”是指形状物的较窄的部分,“形状物的长度”是指形状物的较长的部分。同时,与地表面平行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与地表面成直角的方向为“垂直方向”,但是,因放置装置的底面的倾斜度等,形状物从水平方向略微倾斜的情况也可视作水平方向,从垂直方向略微倾斜的情况也可视作垂直方向。(第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方向转换模具20包括:模具框300,包括第一引导部312、引导倾斜面313、顶出梢330及第二引导部315;主模具部100,其固定住模具框300;冲压模具400,包括冲头410;冲压模具部200,其固定住冲压模具400。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设置方向转换模具的模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如所示,模具装置10包括配置方向转换模具20的主模具部100和配置冲压模具400的冲压模具部200。主模具部100配置在模具组1中的任意一个的内部,包括使得向水平方向放置的形状物500以垂直方向竖立的模具框300。模具组1基于以作业者所需的形态加工形状物500而被分为向水平方向放置的形状物的加工工艺A和以垂直方向竖立的形状物的加工工艺B。方向转换模具20可按照模具装置10中作业者的工序而配置或者以独立工序进行配置。冲压模具组2包括冲压模具部200,其辅助向水平方向放置的形状物500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其包括:主模具部(100),包括第一引导部(312)、引导倾斜面(313)、顶出梢(330)及第二引导部(315);冲压模具部(200),具有冲头(410),其中,通过所述冲头(410)使形状物(500)以水平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312)进入主模具部(100)内,沿着所述引导倾斜面(313)滑动而以垂直方向竖立的过程中,所述顶出梢(330)向垂直出入口部(314)方向移动而使所述形状物(500)以垂直方向竖立并将其引导到所述垂直出入口部(31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26 KR 10-2016-00648491.一种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其包括:主模具部(100),包括第一引导部(312)、引导倾斜面(313)、顶出梢(330)及第二引导部(315);冲压模具部(200),具有冲头(410),其中,通过所述冲头(410)使形状物(500)以水平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312)进入主模具部(100)内,沿着所述引导倾斜面(313)滑动而以垂直方向竖立的过程中,所述顶出梢(330)向垂直出入口部(314)方向移动而使所述形状物(500)以垂直方向竖立并将其引导到所述垂直出入口部(3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形状物方向转换功能的冷锻成型装置,所述主模具部(100)包括:模具框(300),在模具入口(110)内部被模具框固定部(360)固定,所述模具框(300)包括:第一模具(310)、第二模具(320)、所述顶出梢(330)及第三模具(340),所述第一模具(310)在内部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部(312)、所述第二引导部(315)及所述引导倾斜面(313)。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鍾元
申请(专利权)人:大韩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