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695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构建一定体积的生态基底模块;在岸线或浅滩中将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成不同的组团,通过定位销套和定位杆进行定位固定;在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生长基质C,根据不同水位和水质情况匹配种植水生植物;在生态基底模块骨料之间产生的众多规格各异的空隙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构建生态基质即生态基底模块的过程中所选用材料均为市售、易得的材料,且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材料均为天然材料,各级配材料的筛选过程简便、快速;基质土利用河道淤泥、植生土,既降低了清淤作业费用,也简化了施工难度,水流中所携带的悬浮物和河道淤泥可自动充填石块间缝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体环境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治理水体岸线的滑坡、稳定岸线及河床、净化水体水质、修复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功能的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还涉及该模块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河流是水文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河流系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人类不仅依傍河流而生,而且利用和开发河流,谋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河流的索取不断增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河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9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由于资源的不当利用和气候等因素,部分河流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黑臭河”,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为响应国家《水十条》,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感、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黑臭河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黑臭河治理一般可分为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河道生态恢复以及河道景观改造,其中外源污染控制主要通过限制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水体,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新建污水收集管网,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内源污染控制主要通过清淤、河道底质改良,以期改善微生物系统;河道生态恢复主要集中在恢复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河道景观改造一般通过修建两岸绿色生态长廊来达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目前,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水体修复的技术方案种类繁多。其中应用于水体修复的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现场施工耗时长,不仅需要大量人工,也成为加快工程进度的瓶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7386206A的“生态护坡结构与应用该种生态护坡结构的生态护坡”,施工时利用现场制模混凝土施工,既加大了工程量,也降低了结构与水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联系。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7298510A的“一种模块化可移动黑臭河道治理系统和方法”,组装模块繁多,组装耗时长,严重影响施工进程。2、基质结构不合规范,不均匀沉陷自我调整性差,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6337394A的“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其坡边面抗压性能低,易变形。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6581218U的“一种用于城市人工河道治理的坝体装置”,其阻挡单元用鱼丝网易被腐蚀,安全性能差。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S1,通过选用合适的耐腐蚀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外框A构建一定体积的生态基底模块;S2,在岸线或浅滩中将生态基底模块按照一定的序列构建功能各异、不同造形的生态组团,通过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进行定位固定;S3,在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生长基质C,根据不同水位和水质情况匹配种植水生植物;S4,在生态基底模块骨料之间产生的众多规格各异的空隙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S2中,生态基底模块组团之间的间距为0.01~10m。所述生态基底模块组团保持一定间隙,不仅有利于发挥各组团生态修复系统的修复能力,同时可以增加土壤修复机制、微生物修复机制以及植物修复机制,通过各修复机制的协同作用,使生态基质发挥最大的修复水体的能力。一定的序列具体为:平面构建河、湖、塘浅滩生态基地,竖向构建生态低岸、潜水坝和子埂。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主要由由外框A、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生长基质C组成;生长基质C通过含蒙脱石、累托石和高岭土成分的固合剂D固结在外框A内,所述定位销套和定位杆相互配合将外框A固定在岸线或者浅滩中。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生态基底模块的体积为0.1m3-5m3。经实验检测,该体积范围内的生态基底模块能够承受较大范围的变形,而仍不坍塌,具有极佳的不均匀沉陷自我调整性能。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外框A为竹青篾、聚乙烯塑料、钢质、铁质、木质材料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制作而成。所述竹青篾为经防腐处理的厚度为3mm~5mm,宽度为2cm~3cm的竹青篾。所述钢质为镀锌钢或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或镀锌钢包塑或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包塑,其中镀锌钢选用优质低碳钢,钢质的表面采用热镀锌保护;其中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具有较传统纯镀锌3倍以上的耐腐蚀性能;其中镀锌包塑选用优质低碳钢,并在钢质表面包一层PVC保护层;其中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材包塑是在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的表面包一层PVC保护层,这一PVC保护层将会大大增加在高度污染环境中对钢材的保护性能,并且通过不同颜色的选择,使其能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所述钢质宽度为3cm~5cm,厚度为4mm~6mm。所述铁质为含碳量大于2.5%的铁碳合金,选用包塑作为防腐处理,其宽度为3cm~4cm,厚度为3mm~5mm。所述木质为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所述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经加工成宽度为4cm~6cm,厚度为5mm~8mm的木条,再进行包塑防腐处理。经包塑防腐处理后,构建生态基底模块的材料A将更加具有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能有效抵抗高度污染环境的侵蚀作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框A表面呈多孔状,孔径为骨料平均当量直径的0.8倍,其材料采用防腐刚镀覆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为焊接、销接或专用链接件的配套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孔呈棱形、矩形或者圆形。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为雌雄配件,每对配件为一组,用于对生态基底模块的固定和定位,防止水流或暗流冲击下产生的位移;每组配件采用防腐金属配件,雌挂件长度在50-200mm,雄挂件长度在1.0m-3.0m,每组配件由一根雄件和两根雌件组成;每一个生态基底模块配套三组配件。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销套和固定杆B为钢、木、竹质材料中的一种。所述钢质选用II级及II及以上钢筋或热镀锌加厚钢管;所述木桩选用经防腐处理的材质为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所述竹质选用材质为绿竹或楠竹或金竹。所述生态固定杆直径、长度的选取应根据实地情况以及生态基底模块体积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当生态基底模块体积为0.1m3~1m3时,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4cm~5cm,长度为1.0m~1.2m的;当生态基底模块体积为1.0m3~3.0m3时,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5cm~8cm,长度为1.2m~1.5m的;当生态基底模块体积为3.0m3~5.0m3时,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8cm~10cm,长度为1.5m~2.0m。所述生态固定杆施工时,每个模块中的每组固定杆组件采用品字型,这有利于生态基底模块构建生态系统与河体水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水生态修复效果。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生长基C由骨料和植生土组成,所述骨料为砾石、卵石、蛭石、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S1,通过选用合适的耐腐蚀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外框A构建一定体积的生态基底模块;S2,在岸线或浅滩中将生态基底模块按照一定的序列构建功能各异、不同造形的生态组团,通过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进行定位固定;S3,在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生长基质C,根据不同水位和水质情况匹配种植水生植物;S4,在生态基底模块骨料之间产生的众多规格各异的空隙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S1,通过选用合适的耐腐蚀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外框A构建一定体积的生态基底模块;S2,在岸线或浅滩中将生态基底模块按照一定的序列构建功能各异、不同造形的生态组团,通过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进行定位固定;S3,在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生长基质C,根据不同水位和水质情况匹配种植水生植物;S4,在生态基底模块骨料之间产生的众多规格各异的空隙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生态组团之间的间距为0.01~10m;一定的序列具体为:平面构建河、湖、塘浅滩生态基地,竖向构建生态低岸、潜水坝和子埂。3.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由外框A、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生长基质C组成;生长基质C通过含蒙脱石、累托石和高岭土成分的固合剂D固结在外框A内,所述定位销套和定位杆相互配合将外框A固定在岸线或者浅滩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基底模块的体积为0.1m3-5m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A为竹青篾、聚乙烯塑料、钢质、铁质、木质材料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制作而成;所述竹青篾为经防腐处理的厚度为3mm-5mm,宽度为2cm-3cm的竹青篾;所述钢质为镀锌钢或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或镀锌钢包塑或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包塑,其中镀锌钢选用优质低碳钢,钢质的表面采用热镀锌保护;其中镀锌包塑选用优质低碳钢,并在钢质表面包一层PVC保护层;其中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材包塑是在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的表面包一层PVC保护层;所述钢质宽度为3cm-5cm,厚度为4mm-6mm;所述铁质为含碳量大于2.5%的铁碳合金,选用包塑作为防腐处理,其宽度为3cm-4cm,厚度为3mm-5mm;所述木质为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所述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经加工成宽度为4cm-6cm,厚度为5mm-8mm的木条,再进行包塑防腐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A表面呈多孔状,孔径为骨料平均当量直径的0.8倍,其材料采用防腐刚镀覆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为焊接、销接或专用链接件的配套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孔呈棱形、矩形或者圆形。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为雌雄配件,每对配件为一组,用于对生态基底模块的固定和定位,防止水流或暗流冲击下产生的位移;每组配件采用防腐金属配件,雌挂件长度在50-200mm,雄挂件长度在1.0m-3.0m,每组配件由一根雄件和两根雌件组成;每一个生态基底模块配套三组配件。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套和固定杆B为钢、木、竹质材料中的一种;所述钢质选用II级及II及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凯孙永军程松肖雪峰汪晓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九层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