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时延QoS的NOMA跨层功率分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98674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时延QoS的NOMA跨层功率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跨层功率分配模型:在SISO场景下引入时延QoS指标,建立最大‑最小有效容量模型;(2)SISO场景下的跨层功率分配:将上述模型进行等价转化后,求得最佳功率分配及对应的最大有效容量;(3)MIMO场景下的跨层功率分配:计算出MIMO场景下的有效信道增益,再利用上述方法求出相应的功率分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既保证了用户的时延QoS指标,又实现了系统有效容量的最大化,且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应用到MIMO场景中,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时延QoS的NOMA跨层功率分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网络
,涉及发送端功率分配,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时延QoS的NOMA跨层功率分配方法。
技术介绍
非正交多址技术(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是第五代移动蜂窝网络最有应用前景的一项技术。与正交多址技术不同,NOMA通过功率域和代码域复用技术,使得不同用户叠加映射在同一个频率资源单元上,从而大大扩展了可用频谱资源,并支持海量设备的连接。其中,发送端功率分配技术是影响NOMA功率域性能的关键技术。传统的功率分配算法有穷尽搜索法、固定功率分配算法和分数阶功率分配算法。穷尽搜索法可以实现理论上的系统总传输速率最优,但计算复杂度高,很难应用到实际系统中。固定功率分配算法不考虑用户当前的信道状态,仅按照固定的等比数列来分配功率,该算法优点是计算复杂度低,但缺点是系统总传输速率性能不佳。分数阶功率分配算法考虑了用户的信道状态,按照用户的路径损耗比来分配功率,吞吐量性能相对于全搜索算法有所损失。在时延敏感的实时应用中(例如IP语音信号、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需要可靠的时延保证,仅在物理层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时延QoS的NOMA跨层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跨层功率分配模型:在SISO场景下引入时延QoS指标,建立最大‑最小有效容量模型;(2)SISO场景下的跨层功率分配:将上述模型进行等价转化后,求得最佳功率分配及对应的最大有效容量;(3)MIMO场景下的跨层功率分配:计算出MIMO场景下的有效信道增益,再利用上述方法求出相应的功率分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时延QoS的NOMA跨层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跨层功率分配模型:在SISO场景下引入时延QoS指标,建立最大-最小有效容量模型;(2)SISO场景下的跨层功率分配:将上述模型进行等价转化后,求得最佳功率分配及对应的最大有效容量;(3)MIMO场景下的跨层功率分配:计算出MIMO场景下的有效信道增益,再利用上述方法求出相应的功率分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延QoS的NOMA跨层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最小有效容量模型的原理如下:在发送端总功率受限和保证每个用户的时延QoS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化系统有效容量的优化目标,具体表示为,pn≥0,1≤n≤N(1c)。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延QoS的NOMA跨层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SISO场景下的跨层功率分配进一步包括:将最大-最小有效容量模型进行两次等价转化变为可解的凸规划问题;利用二分搜索法迭代求解上述凸规划问题,得到最佳功率分配及对应的最大有效容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延QoS的NOMA跨层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MIMO场景下的跨层功率分配进一步包括:将一个MIMO信道看成一个由一组互相独立的子载波信道构成的SISO信道,假设基站与用户之间的信道矩阵用Hn表示,通过奇异值分解求出该信道矩阵所有的奇异值,每个奇异值的平方根代表各个子信道的信道增益,则有效信道增益等于各个均方奇异值的和,即均方范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音张忠娟王秀梅王慧茹包宽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