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的可追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589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的可追溯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维扫描仪、内检设备、增材设备、后处理设备、质检设备和监测系统采集对应的数据,并结合设计数模、增材数模和产品编号后,将所有数据发送至数据库中,数据库根据信息控制二维码打印系统打印相应的二维码,使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够得知金属增材制造时每一步的详细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金属增材制造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以便于识别产品,针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标识产品,便于识别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的状态,并且对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防止产品的误用和防止非预期使用不合格产品,根据产品的标识可以在需要追溯的场合实现可追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的可追溯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增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的可追溯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粉末,按照挤压、烧结、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对原材料去除-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不同,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式。可追溯系统的产生起因于食品安全事件,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它其实就是一种可以对产品进行正向,逆向或不定向追踪的生产控制系统,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过程和生产控制系统。目前,国内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尚未有一套针对产品的可追溯系统。但在其他领域,可追溯系统却比较成熟。可追溯系统典型的有专利:“鸡蛋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的可追溯方法,根据产品的标识可以在需要追溯的场合实现可追溯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造产品三维模型,计算机对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模型近似处理、成形方向选择、分层切片的处理,经编号后保存至数据库中;步骤二,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粉末规格;采购相应的金属粉末并记录金属粉末的批次信息,每次生产前需对此次生产使用的金属粉末进行一次内检,并将内检设备检测到的结果整理为金属粉末内检报告,并将批次信息和内检报告保存至数据库中;步骤三,将产品的数模、设备的系统参数和符合规格的金属粉末输入至金属增材设备中开始生产制造,在制造过程中实时的采集制造过程的数据信息,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针对每个产品的增材制造过程监测报告,将产品制造的设备系统参数和制造过程的监测报告保存至数据库;步骤四,制造过程结束后,将产品从金属增材设备中取出进行相应的后处理,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方法及设备,记录每个产品选择的处理工序及处理时间,将记录的信息保存为针对每个产品的后处理报告并保存至数据库;步骤五,对经过后处理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对应的质量检验方法及设备,记录每个产品的检验项目和结果,将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生产质检报告保存至数据库;步骤六,数据库将经过检验的产品编号发送至二维码打印系统中,并将二维码固定在产品上,然后将产品进行保存;步骤七,用户在得到产品后,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能够从数据库中查看该编号产品的制造全过程数据信息,实现金属增材产品的可追溯功能。数据库将三维模型和分层切片信息整合为数模信息,将粉体的批次信息和内检报告整合为粉体信息,将设备系统参数和在线监测报告整合为监控信息,将后处理报告转换为后处理信息,将质检报告转换为质检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数据库中,并在数据库中调用对应的数模信息、粉体信息、监控信息、后处理信息和质检信息。内检设备、增材设备、监测系统、后处理设备、质检设备、数据库和二维码打印系统均接入信息物理系统。构造产品三维模型通过设计人员直接构建或三维扫描仪的逆向数据方法进行构造。用户能够提取数据库对应产品的数据信息进行质量反馈或投诉举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内检设备、增材设备、后处理设备、质检设备和监测系统采集对应的数据,并结合三维数模和产品编号后,将所有数据发送至数据库中,数据库根据信息控制二维码打印系统打印相应的二维码,使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够得知金属增材制造时每一步的详细信息。本专利技术在金属增材制造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以便于识别产品,针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标识产品,便于识别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的状态,并且对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防止产品的误用和防止非预期使用不合格产品,根据产品的标识可以在需要追溯的场合实现可追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信息采集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追溯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设计人员直接构建或三维扫描仪的逆向数据等方法构造产品三维模型,计算机对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模型近似处理、成形方向选择、分层切片等处理,并根据每个产品的三维模型、分层切片信息形成产品的数模信息,经编号后保存至数据库中。步骤二,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粉末规格。采购相应的金属粉末并记录金属粉末的批次信息,每次生产前需对此次生产使用的金属粉末进行一次内检,并将内检设备检测到的结果整理为金属粉末内检报告,并将批次信息和内检报告保存至数据库中。步骤三,将产品的数模、设备的系统参数和符合规格的金属粉末输入至金属增材设备中开始生产制造。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由红外相机、高分辨率相机、高速相机和光电二极管组成的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的监测制造过程,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针对每个产品的增材制造过程监测报告。将产品制造的设备系统参数和制造过程的监测报告保存至数据库。步骤四,制造过程结束后,将产品从金属增材设备中取出进行相应的后处理。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方法及设备,记录每个产品选择的处理工序及处理时间。将记录的信息保存为针对每个产品的后处理报告并保存至数据库。步骤五,对经过后处理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对应的质量检验方法及设备,记录每个产品的检验项目和结果。将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生产质检报告保存至数据库。步骤六,数据库将经过检验的产品编号发送至二维码打印系统中,并将二维码固定在产品上。然后将产品进行保存。步骤七,客户在得到产品后,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可从数据库中查看该编号产品的制造全过程数据信息,达到金属增材产品的可追溯功能。步骤八,客户可使用相应软件或直接向生产厂家进行产品的质量反馈或投诉举报。数据库将逆向数模、设计数模和增材数模整合为数模信息,将粉体的批次信息和内检报告整合为粉体信息,将系统参数和监测报告整合为监控信息,将后处理报告转换为后处理信息,将质检报告转换为质检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数据库中,并在数据库中调用对应的数模信息、粉体信息、监控信息、后处理信息和质检信息。内检设备、增材设备、监测系统、后处理设备、质检设备、数据库和二维码打印系统均接入信息物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增材制造全流程状态感知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CPS集成了两个部分:用于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物理部分(如传感器和制动器),以及借助网络互联技术、并可充分调动硬件能力的软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的可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造产品三维模型,计算机对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模型近似处理、成形方向选择、分层切片的处理,经编号后保存至数据库中;步骤二,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粉末规格;采购相应的金属粉末并记录金属粉末的批次信息,每次生产前对此次生产使用的金属粉末进行一次内检,并将内检设备检测到的结果整理为金属粉末内检报告,并将批次信息和内检报告保存至数据库中;步骤三,将产品的数模、设备的系统参数和符合规格的金属粉末输入至金属增材设备中开始生产制造,在制造过程中实时的采集制造过程的数据信息,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针对每个产品的增材制造过程监测报告,将产品制造的设备系统参数和制造过程的监测报告保存至数据库;步骤四,制造过程结束后,将产品从金属增材设备中取出进行相应的后处理,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方法及设备,记录每个产品选择的处理工序及处理时间,将记录的信息保存为针对每个产品的后处理报告并保存至数据库;步骤五,对经过后处理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对应的质量检验方法及设备,记录每个产品的检验项目和结果,将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生产质检报告保存至数据库;步骤六,数据库将经过检验的产品编号发送至二维码打印系统中,并将二维码固定在产品上,然后将产品进行保存;步骤七,用户在得到产品后,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从数据库中查看该编号产品的制造全过程数据信息,实现金属增材产品的可追溯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增材制造产品的可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造产品三维模型,计算机对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模型近似处理、成形方向选择、分层切片的处理,经编号后保存至数据库中;步骤二,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粉末规格;采购相应的金属粉末并记录金属粉末的批次信息,每次生产前对此次生产使用的金属粉末进行一次内检,并将内检设备检测到的结果整理为金属粉末内检报告,并将批次信息和内检报告保存至数据库中;步骤三,将产品的数模、设备的系统参数和符合规格的金属粉末输入至金属增材设备中开始生产制造,在制造过程中实时的采集制造过程的数据信息,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针对每个产品的增材制造过程监测报告,将产品制造的设备系统参数和制造过程的监测报告保存至数据库;步骤四,制造过程结束后,将产品从金属增材设备中取出进行相应的后处理,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方法及设备,记录每个产品选择的处理工序及处理时间,将记录的信息保存为针对每个产品的后处理报告并保存至数据库;步骤五,对经过后处理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对应的质量检验方法及设备,记录每个产品的检验项目和结果,将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生产质检报告保存至数据库;步骤六,数据库将经过检验的产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一轩成星胡金海周鑫张百灵李小涛高赟张咪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空天能源动力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