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框压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45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框压滤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板框压滤机,包括压滤机框架,框架设有两根呈水平设置的横梁,两根横梁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均滑动连接于横梁,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呈间隔排列,相邻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之间均设有滤框,滤框朝向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的两端均设有滤网,框架与第二滤板之间设有增压机构,增压机构包括设于第二滤板的增压腔、开设于第二滤板侧壁并与增压腔连通的进水通道、连接于进水通道的进水管、固接于框架并与若干根进水管连接的隔膜泵,第二滤板由柔性材质制成,框架设有用于保持滤框与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紧密贴合的保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废水压滤后的滤渣的含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框压滤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板框压滤机。
技术介绍
板框压滤机是很成熟的脱水设备,常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与其它固液分离设备相比,压滤机过滤后的泥饼有更高的含固率和优良的分离效果。压滤机将带有滤液通路的滤板和滤框,每组滤板和滤框中间夹有滤布,用压紧端把滤板和滤框压紧,使滤板与滤板之间构成一个压滤室,污泥从进料口流入,水通过滤板从滤液出口排出,泥饼堆积在框内滤布上,滤板和滤框5松开后泥饼就很容易剥落下来,板框压滤机的结构较简单,操作容易,稳定,过滤面积选择范围灵活,单位过滤面积占地较少,过滤推动力大,所得滤饼含水率低,对物料的适应性强,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化工、轻工、石油、制药、食品、资源开发、冶金煤炭、国防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目前的板框压滤机只能将污泥含水率脱至80%左右。这样的泥饼含水率仍然较高,具有流体性质,其处置难度和成本仍然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减量。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办[2010]157号《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污水处理厂以贮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因此,开发污泥的深度脱水技术和设备是当前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目标的迫切需求。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框压滤机,能够减少废水压滤后的滤渣的含水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框压滤机,包括压滤机框架,所述框架设置有两根呈水平设置的横梁,两根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均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呈间隔排列,相邻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之间均设置有滤框,所述滤框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滤框朝向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滤网,所述滤框、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之间形成有压滤腔,框架与第二滤板之间设置有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滤板的增压腔、开设于所述第二滤板侧壁并与所述增压腔连通的进水通道、连接于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并与若干根进水管连接的隔膜泵,所述第二滤板由柔性材质制成,所述框架设置有用于保持滤框与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紧密贴合的保压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滤废水,通过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压滤废水,同时第二滤板受到压力后,增压腔的内壁相互靠拢,减小了增压腔的容积,当第二滤板对应滤网之间形成滤渣后,通过隔膜泵将水通过进水管压入增压腔,增压腔的体积变大,并再次挤压第二滤板与对应滤网之间的滤渣,进而进一步挤出滤渣内的水分,减少滤渣的含水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压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框架的止推板、沿横梁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的压紧板、设置于所述框架并驱动压紧板朝向止推板移动的油压缸,所述压紧板及止推板分设于若干个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的两端,并且压紧板驱动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朝向止推板移动并使滤框与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紧密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油压缸驱动压紧板朝向止推板移动,从而使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朝向止推板移动并使滤框与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紧密贴合,避免废水从滤框与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之间的缝隙溢出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设置有用于检测增压腔内水压的压力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力表可以方便观察增压腔内水的压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起可增加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的表面积,达到充分挤压滤渣,排出滤渣内的水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框与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之间设置有保持滤框与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滤框朝向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两端面的限位槽、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滤板并插设于对应限位槽的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滤板并插设于对应限位槽的第二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可以有效确定滤框与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的位置,并保持滤框与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呈圆台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呈圆台形设置,可以方便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插入限位槽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框设置有方便更换滤布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滤框朝向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的端面的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并夹持滤网使滤网位于安装槽内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呈环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环及安装槽夹持滤网方便将滤网固定于滤框,同时当需要更换滤网时,拉动滤网,滤网带动安装环脱离安装槽,然后更换滤网即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框、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的侧壁均设置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方便移动对应的滤框、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压滤废水时,通过油压缸驱动压紧板朝向止推板移动,使滤框与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紧密贴合,避免废水从滤框与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之间的缝隙溢出来;通过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压滤废水,通过滤网过滤废水,废水通过滤框内的通道排出,第一滤板及第二滤板与对应滤网之间积累滤渣,同时第二滤板受到压力后,增压腔的内壁相互靠拢,减小了增压腔的容积,然后通过隔膜泵将水通过进水管压入增压腔,增压腔的体积变大,并再次挤压第二滤板与对应滤网之间的滤渣,进而进一步挤出滤渣内的水分,减少滤渣的含水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一;图3为图2的A部放大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二;图5为图4的B部放大视图;图6为滤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框架;2、横梁;3、第一滤板;4、第二滤板;5、滤框;6、压滤腔;7、增压腔;8、进水通道;9、进水管;10、隔膜泵;11、止推板;12、压紧板;13、油压缸;14、滤网;15、凸起;16、压力表;17、限位槽;18、第一限位块;19、第二限位块;20、安装槽;21、安装环;22、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板框压滤机,包括压滤机框架1,框架1设置有两根呈水平设置的横梁2,两根横梁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第二滤板4由柔性材质制成,可以为塑料等,第一滤板3与第二滤板4呈间隔排列,第一滤板3与第二滤板4沿横梁2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横梁2,并且相邻的第一滤板3与第二滤板4之间设置有滤框5,滤框5滑动连接于横梁2,如图3所示,滤框5朝向第一滤板3或第二滤板4的两端均设置有滤网14,滤网14抵接于对应的第一滤板3或第二滤板4,滤框5、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之间形成有压滤腔6。为了减少压滤后的滤渣含水量,框架1与第二滤板4之间设置有增压机构,增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滤板4的增压腔7,并且第二滤板4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增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框压滤机,包括压滤机框架(1),所述框架(1)设置有两根呈水平设置的横梁(2),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横梁(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均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2),所述第一滤板(3)与第二滤板(4)呈间隔排列,相邻第一滤板(3)与第二滤板(4)之间均设置有滤框(5),所述滤框(5)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2),所述滤框(5)朝向第一滤板(3)或第二滤板(4)的两端均设置有滤网(14),所述滤框(5)、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之间形成有压滤腔(6),框架(1)与第二滤板(4)之间设置有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滤板(4)的增压腔(7)、开设于所述第二滤板(4)侧壁并与所述增压腔(7)连通的进水通道(8)、连接于所述进水通道(8)的进水管(9)、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1)并与若干根进水管(9)连接的隔膜泵(10),所述第二滤板(4)由柔性材质制成,所述框架(1)设置有用于保持滤框(5)与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紧密贴合的保压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框压滤机,包括压滤机框架(1),所述框架(1)设置有两根呈水平设置的横梁(2),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横梁(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均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2),所述第一滤板(3)与第二滤板(4)呈间隔排列,相邻第一滤板(3)与第二滤板(4)之间均设置有滤框(5),所述滤框(5)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2),所述滤框(5)朝向第一滤板(3)或第二滤板(4)的两端均设置有滤网(14),所述滤框(5)、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之间形成有压滤腔(6),框架(1)与第二滤板(4)之间设置有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滤板(4)的增压腔(7)、开设于所述第二滤板(4)侧壁并与所述增压腔(7)连通的进水通道(8)、连接于所述进水通道(8)的进水管(9)、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1)并与若干根进水管(9)连接的隔膜泵(10),所述第二滤板(4)由柔性材质制成,所述框架(1)设置有用于保持滤框(5)与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紧密贴合的保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框架(1)的止推板(11)、沿横梁(2)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2)的压紧板(12)、设置于所述框架(1)并驱动压紧板(12)朝向止推板(11)移动的油压缸(13),所述压紧板(12)及止推板(11)分设于若干个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的两端,并且压紧板(12)驱动第一滤板(3)及第二滤板(4)朝向止推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金奎顾君峰段佳钱琴芳张雪根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嘉盛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