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庆莹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控制助便护理床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342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助便护理床车,包括床架、前支座、后支座、万向轮和驱动轮,驱动轮还依次连接有驱动电机,床架还连接有靠背床体和靠腿床体,靠腿床体连接有垫脚床架,其中床架的前端处设有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连接有第一丝杆机构相连接,第二旋转电机连接有第二丝杆机构,第一丝杆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于前支座,第二丝杆机构的驱动端连接于后支座,后支座与靠背床体之间通过后推杆和后辅助杆相连接,前支座与垫脚床架之间通过前推杆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实施第一丝杆机构和第二丝杆机构工作,能实施护理床和护理椅相互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控制助便护理床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助便护理床车。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坐卧两用的轮椅和多功能护理床是护理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设备,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或失去自理能力而长期卧床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往往不愿意长期的坐卧于固定居室里,为了心情舒畅,他们希望可以进行必要的走动。为此,考虑到使用者的身心需要,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坐卧两用的轮椅和多功能护理床,其底部均设有轮子,大多可让使用者随之做必要的走动,以便患者的身心康复。如中国专利ZL02234881.6公开了一种特护轮椅床,该专利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在解决使用者翻身和解便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床椅互变且可让使用者随之做必要的走动。但是,这种结构的特护轮椅床还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之处:第一:其床体的背框和足框部分,只能绕坐框部分做简单旋转以实现床变椅的效果,然而,以此结构形成的护理轮椅,其椅身较长,在拐弯处转向不灵活,需要的转动空间较大,走动不方便。第二:该结构的特护轮椅床,只是在床架底部装上轮子,没有必要的驱动装置,使用者想走动时,不能随意走动,必须依靠第三者的从旁推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控制助便护理床车,包括床架(1)、 前支座(2)、后支座(3)、万向轮(4)和驱动轮(5),前支座(2)和后支座(3)分别安装于床架(1)的前后端,万向轮(4)安装于后支座(3),驱动轮(5)安装于前支座(2),驱动轮(5)还依次连接有驱动电机,床架(1)还连接有靠背床体(12)和靠腿床体(14),靠腿床体(14)连接有垫脚床架(15),其特征在于:床架(1)的前端处设有第一旋转电机(7)和第二旋转电机(8),第一旋转电机(7)连接有第一丝杆机构(18)相连接,第二旋转电机(8)连接有第二丝杆机构(19),第一丝杆机构(18)的驱动端连接于前支座(2),第二丝杆机构(19)的驱动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助便护理床车,包括床架(1)、前支座(2)、后支座(3)、万向轮(4)和驱动轮(5),前支座(2)和后支座(3)分别安装于床架(1)的前后端,万向轮(4)安装于后支座(3),驱动轮(5)安装于前支座(2),驱动轮(5)还依次连接有驱动电机,床架(1)还连接有靠背床体(12)和靠腿床体(14),靠腿床体(14)连接有垫脚床架(15),其特征在于:床架(1)的前端处设有第一旋转电机(7)和第二旋转电机(8),第一旋转电机(7)连接有第一丝杆机构(18)相连接,第二旋转电机(8)连接有第二丝杆机构(19),第一丝杆机构(18)的驱动端连接于前支座(2),第二丝杆机构(19)的驱动端连接于后支座(3),后支座(3)与靠背床体(12)之间通过后推杆(11)和后辅助杆(22)相连接,前支座(2)与垫脚床架(15)之间通过前推杆(2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助便护理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内设有承坐床体(13),承坐床体(13)的顶端安装有座垫(24),床架(1)的底面处设有座垫驱动电机(23),座垫驱动电机(23)与座垫(24)之间通过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制助便护理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2401)包括连接架和转动杆,转动杆与连接架相连接,连动杆连接于承坐床体(13)的底面处,座垫驱动电机(23)的驱动端连接于连接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助便护理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杆机构(19)包括导轨槽腔(6)、后螺杆(10)和驱动杆(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姜晗李烨枫宋梅峰黎英杰何惠苏孔昕
申请(专利权)人:孔庆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