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阳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及含有该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0847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由乙烯利和萘乙酸类化合物组成,乙烯利和萘乙酸类化合物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100):(50‑0.5),其中萘乙酸类化合物的有效成分以萘乙酸计。通过一种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与草甘膦产品的复配,利用草甘膦茎叶内吸传导作用,和增效剂中有效成分的不同作用机理结合,使得该除草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缩短起效时间,药剂除草见效期提前3~5天,减少除草剂使用量,较现有草甘膦除草剂在单位面积上的用量减少20%~50%,对葎草、稗草、莎草、空心莲子草、苘麻、芦苇等一些恶性杂草防效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及含有该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草剂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及含有该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
技术介绍
草甘膦是一种全世界使用与销售额最大的除草剂,以在植物体内内吸传导性强而著称,具有广谱、灭生性、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环境友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林地、公园、道路、河道、厂区及仓库等场所,防除多种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灌木、蕨类、藻类等。由于其具有特殊作用机制,导致杂草对其产生抗性十分缓慢,从1974年广泛应用至1993年的20年间,一直没有关于草甘膦抗性杂草的报道。然而1996年后,随着一系列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扩大种植,彻底改变了草甘膦以往的使用模式,开始单一的并在作物萌发前和萌发后等不同生长发育期重复多次使用,草甘膦使用日益普遍,用量显著增加,每年多次使用草甘膦,导致免耕面积扩大。对于同一作用机制除草剂的过度依赖及长期使用,势必会导致杂草群落变迁及产生抗性,在选择性压力作用下,杂草对其产生抗性或耐性将显著增强。近年来,草甘膦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压力。首先,杂草对草甘膦产生了抗性。在长期大量的使用草甘膦的高强度选择性压力下,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田中发现了28种抗草甘膦杂草,特别是常见的藜和苋等杂草迅速抗性增长迅速。如我国华北麦田中的打碗花、田旋花、泽漆等优势杂草,浙江宁波的小蓬草等,果园中的刺儿菜、问荆、苣荚菜等多年生杂草,对草甘膦均不再敏感。其次,杂草群落发生显著变化。杂草在草甘膦的选择性压力下,虽然对草甘膦抗性不断发展,但由于不同杂草对草甘膦耐性存在着差异,故杂草种群变迁比抗性生物型更频繁更明显。如连续应用草甘膦3年以上,在番薯田,小白酒草、刺莴苣、地肤、苍耳苋、藜、猪毛菜等增多,在棉田大豆田,苋、鸭跖草、蓼、番薯、狗尾草、苘麻与莎草等一年生杂草成为主要杂草。第三,防治杂草单位用量增加。草甘膦生物活性高,用量低,售价及单位面积使用成本低,是其推广销售和使用的优点之一。正常情况下用药量,果园、胶园喷施有效成分50~100g/亩,农田喷施有效成分20~80g/亩,林业、道路、庭院或荒地喷施有效成分75~200g/亩,加水15~40L,稀释200~300倍喷雾。但随着草甘膦的频繁使用,杂草对草甘膦的耐性增大,现在用药量达到原来的3~8倍,甚至超过正常用量的8倍以上,稀释倍数降低到100倍以下。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为例,原来每亩用量150~300ml,现在每亩用量200~900ml。第四,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草甘膦在常规施药量下除草效果降低,为了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使用者任意与其它除草剂或非农药成分混配、随意加大用量、改变使用方法等,导致作物出现药害、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效果差等问题时常发生。为了提高草甘磷的除草效果,降低其使用剂量和成本,在草甘磷制剂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助剂、增效剂。草甘膦借助于助剂、增效剂的作用,增加了药剂在植物叶片表面上粘着、扩展和渗透性,保证了有效成分能顺利地进入植物体内,快速地传导到靶标部位,抑制植物体内EPSP合成酶,阻碍植物生物过程的进行,最终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草甘膦的主要助剂是牛脂胺聚氧乙烯醚,但它对人畜有刺激作用,对水生生物毒性较高,随着应用范围和用量的增加,用于耐草甘膦作物作用下降,不适合对杂草开展绿色防控。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其替代产品,如葡萄糖烷基多苷、有机硅助剂、硫酸铵类、烷基多糖苷类及甜菜碱等几类。多数草甘膦助剂、增效剂都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活性,但其主要作用是消泡、水质调节,促进在杂草茎叶上沉积、扩散、吸收、抗飘移、耐雨水冲刷等,多数作用在药剂进入植物体内之前。在草甘膦有效成分进入杂草体内,对草甘膦有效成分的在杂草体内的分散、传导至作用部位、阻碍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有限。为了克服草甘膦在生产应用中除草效果降低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增效剂,能提高草甘膦有效成分在杂草体内的传导、分散速度,使其更快地传导到靶标部位,顺利阻断杂草正常生长生理活动,提高草甘膦对杀灭杂草的生物活性,从而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使用该增效剂,能在保证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草甘膦的单位用量,提高草甘膦对作物的安全性,减缓杂草对草甘膦的抗性的产生,降低草甘膦对环境污染,从而使草甘膦适用于对杂草开展绿色防控。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强酸环境下稳定,当pH值≥4时,开始放出乙烯。可被植物茎、叶、花、果等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分解释放出乙烯,起到植物内源激素乙烯的作用,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脱落、衰老,缩短节间长度、矮化植株、促进根系生长,刺激伤流、增进乳液分泌,提高雌花比例、促进开花,打破植物休眠等生理效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利不仅自身能释放出乙烯,而且还能诱导植株产生乙烯。萘乙酸简称NAA,是一种广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经叶片、茎、根、种子等吸收,随营养流输导至起作用的部位。有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的作用特点和生理功能,促进作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稳定根、增加座果、改变雌雄花的比例及形成无籽果实等。萘乙酸分α型和β型,α型活力比β型强。萘乙酸钠、萘乙酸钾等盐类能溶于水,在一般有机溶剂中稳定,在植物体内与萘乙酸起相同的作用。在农业上主要用于刺激生长、插条生根、疏花疏果、防止落花落果、诱导开花、促进子房膨大、抑制抽芽、促进早热和增产等,还可提高某些作物的抗旱、寒、盐涝的能力。浓度低时刺激植物生长,浓度高时抑制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外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通常可在植物体内传导至作用部位,以很低的浓度就能促进或抑制其生命过程的某些环节,使之向符合人类的需要发展。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特定的用途,而且应用技术要求相当严格,只有在特定的施用条件包括外界因素下才能对目标植物产生特定的功效。往往改变浓度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例如在低浓度下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下则变成抑制作用。不同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不同,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草甘膦类除草剂进行三元复配,以增加草甘膦除草效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协同增效作用、适合绿色防控的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及含有该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在提高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同时,减少草甘膦的用量,减缓抗性杂草的出现,从而减少草甘膦对周围作物危害和环境污染,适合应用于对杂草的绿色防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由乙烯利和萘乙酸类化合物组成,乙烯利(分子式为C2H6ClO3P,分子量为144.50,CAS登记号为16672-87-0)和萘乙酸类化合物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100):(50-0.5),其中萘乙酸类化合物的有效成分以萘乙酸(分子式C12H10O2,CAS登记号86-87-3,分子量为186.21)计。所述萘乙酸类化合物为萘乙酸、萘乙酸钠、萘乙酸钾中的至少一种。一种含有上述的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所述除草剂由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和草甘膦除草增效剂(按上述乙烯利、萘乙酸计)组成,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和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的质量比为100:(0.15-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其特征在于:由乙烯利和萘乙酸类化合物组成,乙烯利和萘乙酸类化合物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100):(50‑0.5),其中萘乙酸类化合物的有效成分以萘乙酸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其特征在于:由乙烯利和萘乙酸类化合物组成,乙烯利和萘乙酸类化合物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1-100):(50-0.5),其中萘乙酸类化合物的有效成分以萘乙酸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萘乙酸类化合物为萘乙酸、萘乙酸钠、萘乙酸钾中的至少一种。3.一种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乙烯利的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由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和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组成,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和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的质量比为100:(0.15-15),其中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以草甘膦酸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为草甘膦酸或草甘膦酸活性衍生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甘膦酸活性衍生物为草甘膦铵盐、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钾盐、草甘膦钠盐、草甘膦二甲胺盐、草甘膦三甲基硫盐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甘膦类除草剂还包括表面活性剂、载体、辅料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草甘膦类除草活性剂和草甘膦除草增效剂的含量,按纯原药质量计为30-90%。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草甘膦类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甘膦类除草剂的剂型为水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溶粒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油悬浮剂、片剂或泡腾颗粒剂。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朋王朝阳吴秋芳张元臣孙九光付亮张继昌徐雪松路志强王景顺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