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楔形连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预制混凝土墙板连接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楔形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竖缝需要设置连接,目前工程中普遍做法是等同现浇的二次浇筑连接,该连接方式是在预制混凝土墙板的侧面从下到上留出搭接钢筋,俗称“胡子筋”,现场在“胡子筋”的搭接区段配置并绑轧竖向钢筋和搭接箍筋,然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该连接方式是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采取的连接方式。等同现浇二次浇筑连接方式在墙板构件预制时,为了预留“胡子筋”,侧模要按设计要求打孔或留槽,以使“胡子筋”从中穿出。这样的做法,设计、加工都很麻烦,费工费料,拆模也很费劲;模具通用率很低,基本是一个项目一套模具,造成严重浪费;由于“胡子筋”的存在,不适合工业化流水线生产,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现场安装时,等同现浇二次浇筑连接,多了一道现浇工序,工期延长,并未突显装配式建筑工期上的优势。最终造成装配式建筑成本高昂,不利于建筑工业化的推广。由于设计的不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楔形连接组件,楔形连接组件连接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0)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凹腔(11),所述第一凹腔(11)的底壁为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0)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凹腔(21),所述第二凹腔(21)的底壁为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所述第一凹腔(11)与所述第二凹腔(21)结构相同,当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0)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0)吊装到预设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凹腔(11)与所述第二凹腔(21)围成容纳腔(1),且所述第一凹腔(11)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墙板的楔形连接组件,楔形连接组件连接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0)和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0)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凹腔(11),所述第一凹腔(11)的底壁为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0)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凹腔(21),所述第二凹腔(21)的底壁为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所述第一凹腔(11)与所述第二凹腔(21)结构相同,当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0)和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0)吊装到预设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凹腔(11)与所述第二凹腔(21)围成容纳腔(1),且所述第一凹腔(11)与所述第二凹腔(21)是互为镜像设置;楔形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00)、第二连接件(200)和楔形连接件(300);所述第一连接件(100),预制于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墙板(10)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00)的顶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承接孔(110),所述第一承接孔(110)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凹腔(11)的底壁;所述第二连接件(200),预制于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墙板(20)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00)的顶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承接孔(210),所述第二承接孔(210)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凹腔(11)的底壁;所述楔形连接件(300)的底部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倾斜面(301)和第二倾斜面(302),所述第一倾斜面(301)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一凹腔(11)的底壁的倾斜度相应,所述第二倾斜面(302)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二凹腔(21)的底壁的倾斜度相应;所述楔形连接件(300)放置于所述容纳腔(1)时,所述第一倾斜面(301)贴合于所述第一凹腔(11)的底壁,所述第二倾斜面(302)贴合于所述第二凹腔(21)的底壁;所述第一倾斜面(30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倾斜通孔(303),每个所述第一倾斜通孔(303)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倾斜面(301)垂直;所述第二倾斜面(30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倾斜通孔(304),每个所述第二倾斜通孔(304)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倾斜面(302)垂直;所述第一倾斜通孔(30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承接孔(110)的尺寸,所述第二倾斜通孔(304)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承接孔(210)的尺寸;第一紧固件(41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倾斜通孔(303)和所述第一承接孔(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宝林,汪凤祥,吕宏炜,胡家斌,陈济丰,沈志翔,王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