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76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灯具技术领域的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均嵌有灯体,所述灯体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灯体的内腔底部设有干燥层,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位于灯体的内腔中央,所述电机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上设有清洁杆,所述清洁杆的表面与灯体的内壁转动搭接,两组所述灯体的底部内侧之间贯穿设有分叉水管,所述分叉水管的底部延伸至车身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灯体内设置清洁杆,通过清洁杆的转动擦拭掉灯体上凝结的雾气,工作高效,通过干燥层进行干燥,防止灯体内部起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
本技术涉及灯具
,具体涉及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前大灯开启时所产生的高温及长时间照射,大灯内部长期温差较大,导致气压变化大,大灯开启时,车灯壳体内温度较高,气压较大,壳体内热气需向外排出;当车灯温度下降时,壳体内气压降低,需吸收外界气体以补充气压。天气潮湿的时候,吸入车灯内的气体湿度较高,进入车灯后易凝结成水汽,从而影响了车辆的照明效果。针对上述缺陷,有些汽车前大灯通过采用较长的通气管来防止水汽凝结,在大灯的后盖处设置多个通气管来进行进气或排气,这样不仅影响了美观,而且由于其复杂的结构,给安装和使用都带来不便。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装置起雾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均嵌有灯体,所述灯体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灯体的内腔底部设有干燥层,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位于灯体的内腔中央,所述电机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上设有清洁杆,所述清洁杆的表面与灯体的内壁转动搭接,两组所述灯体的底部内侧之间贯穿设有分叉水管,所述分叉水管的底部延伸至车身的底部,两组所述灯体的底部外侧均贯穿设有管道,两组所述管道之间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贯穿设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控制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央设有风扇,所述壳体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有电热丝,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与管道插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风扇和电热丝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车身与灯体之间设有防水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灯体的内腔设有纳米疏水层。优选的,所述干燥层中设有硅胶干燥剂。优选的,所述分叉水管的底部设有防尘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灯体内设置清洁杆,通过清洁杆的转动擦拭掉灯体上凝结的雾气,工作高效,通过干燥层进行干燥,防止灯体内部起雾,通过风扇加强前车灯内空气对流,防止起雾,风扇将空气经过电热丝加热后吹到干燥层,能够将干燥层烘干,防止干燥层吸水过多影响效果,通过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使得该灯具能稳定、高效的去除LED汽车灯具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雾气,防雾效果好,提高了灯具寿命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车身,2-灯体,3-湿度传感器,4-干燥层,5-电机,6-清洁杆,7-分叉水管,8-管道,9-壳体,10-单向进气阀,11-控制器,12-风扇,13-电热丝,14-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包括车身1,车身1的左右两侧均嵌有灯体2,灯体2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湿度传感器3,灯体2的内腔底部设有干燥层4,车身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机5,电机5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位于灯体2的内腔中央,电机5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上设有清洁杆6,清洁杆6的表面与灯体2的内壁转动搭接,两组灯体2的底部内侧之间贯穿设有分叉水管7,分叉水管7的底部延伸至车身1的底部,两组灯体2的底部外侧均贯穿设有管道8,两组管道8之间设有壳体9,壳体9的底部贯穿设有单向进气阀10,壳体9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控制器11,壳体9的内腔中央设有风扇12,壳体9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有电热丝13,壳体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通孔14,通孔14的内腔与管道8插接,控制器11分别与湿度传感器3、风扇12和电热丝13电性连接。其中,车身1与灯体2之间设有防水密封圈,通过防水密封圈有效进行防水,防止雨水进入的灯体1中对大灯总成造成损坏,灯体2的内腔设有纳米疏水层,通过纳米疏水层使水滴在灯体1内壁上的滑动更加顺畅,干燥层4中设有硅胶干燥剂,硅胶干燥剂具有可重复利用的特点,从管道8中排出的热气以及灯体1本身在大灯工作时产生的温度可将干燥剂烘干,以便吸气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除雾,分叉水管7的底部设有防尘滤网,有效防止灰尘进入。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灯体1中的雾气经过干燥层4进行吸附干燥,并使湿气从分叉水管7流出,电机5设置在车身1上的电机5开始工作使得表面动力输出端带动清洁杆6转动,对灯体2的内壁进行擦拭,去除灯体1上的雾气,并使被去除的雾气经过干燥层4被吸附,残余水汽从分叉水管7流出,湿度传感器3检测灯体2内腔的湿度,将信息传送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对湿度数据进行判断,低于当前设置的最低湿度,控制器11判断起雾,并控制电热丝13开使加热,同时风扇12开启,从单向进气阀10中吸引空气进入到壳体9的内腔,并将空气经过电热丝13的加热从管道8中送达的灯体2中的干燥层4,将吸附多次雾气凝结的干燥层4烘干,便于干燥层4的工作,防雾效果好。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的左右两侧均嵌有灯体(2),所述灯体(2)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湿度传感器(3),所述灯体(2)的内腔底部设有干燥层(4),所述车身(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位于灯体(2)的内腔中央,所述电机(5)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上设有清洁杆(6),所述清洁杆(6)的表面与灯体(2)的内壁转动搭接,两组所述灯体(2)的底部内侧之间贯穿设有分叉水管(7),所述分叉水管(7)的底部延伸至车身(1)的底部,两组所述灯体(2)的底部外侧均贯穿设有管道(8),两组所述管道(8)之间设有壳体(9),所述壳体(9)的底部贯穿设有单向进气阀(10),所述壳体(9)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控制器(11),所述壳体(9)的内腔中央设有风扇(12),所述壳体(9)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有电热丝(13),所述壳体(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的内腔与管道(8)插接,所述控制器(11)分别与湿度传感器(3)、风扇(12)和电热丝(13)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的左右两侧均嵌有灯体(2),所述灯体(2)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湿度传感器(3),所述灯体(2)的内腔底部设有干燥层(4),所述车身(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位于灯体(2)的内腔中央,所述电机(5)的表面动力输出端上设有清洁杆(6),所述清洁杆(6)的表面与灯体(2)的内壁转动搭接,两组所述灯体(2)的底部内侧之间贯穿设有分叉水管(7),所述分叉水管(7)的底部延伸至车身(1)的底部,两组所述灯体(2)的底部外侧均贯穿设有管道(8),两组所述管道(8)之间设有壳体(9),所述壳体(9)的底部贯穿设有单向进气阀(10),所述壳体(9)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红敏周宗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助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