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添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459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炭添加装置,其中,输送酒泵的入口端通过第一管道与预混罐底端出液口相连通,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自搅拌罐顶部进液口向下垂直伸入至所述搅拌罐内中部位置,形成混合液体自预混罐流向搅拌罐的正向输送机构;内循环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与预混罐底端进液口相连通,进口端通过第四管道自搅拌罐顶部出液口向下垂直伸入临近所述搅拌罐底部位置处,形成混合液体自搅拌罐流向预混罐的逆向输送机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上分别设有手动控制阀门,并在第一管道与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压缩空气接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搅拌效率,消除安全隐患,降低能源损耗,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添加装置
本技术涉及白酒过滤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白酒勾调作业工序的活性炭添加装置。
技术介绍
白酒过滤环节是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过滤效果直接影响着白酒的质量。目前白酒过滤主要有冷冻过滤、微膜过滤和活性炭过滤三种方式,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现行使用的活性炭过滤方式是通过预先将所需活性炭由人工逐一送至操作平台上,再由操作人员将整袋的活性炭依次通过人孔倒入搅拌罐内,活性炭添加完毕后待注满预处理酒液后开启搅拌泵,运行一小时后方可停止,如此繁琐操作不仅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且人工背负活性炭登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因此搅拌装置只产生单一方向的搅拌作用力,致使搅拌泵运行时间过长,造成了能源的消耗及运营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活性炭添加装置,以期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搅拌效率,消除安全隐患,降低能源损耗,节约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添加装置,其结构特点是:输送酒泵的入口端通过第一管道与预混罐底端出液口相连通,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自搅拌罐顶部进液口向下垂直伸入至所述搅拌罐内中部位置,形成混合液体自预混罐流向搅拌罐的正向输送机构;内循环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与预混罐底端进液口相连通,进口端通过第四管道自搅拌罐顶部出液口向下垂直伸入临近所述搅拌罐底部位置处,形成混合液体自搅拌罐流向预混罐的逆向输送机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上分别设有手动控制阀门,并在第一管道与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压缩空气接入口。本技术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第四管道的末端距离搅拌罐底部之间的垂直高度为15cm。设置所述预混罐的容积小于搅拌罐容积的1/2。所述预混罐与搅拌罐上分别设有添加口。所述压缩空气接入口上设有用于密封的堵头。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通过设置预混罐,用于添加活性炭,可杜绝人工背负活性炭登高作业的风险;与此同时,通过正向输送机构与逆向输送机构实现预混罐与搅拌罐之间的循环,不仅可实现对活性炭的预混合处理功能,还可极大地缩短活性炭与预处理酒基的混合搅拌时间,从而解决了活性炭过滤过程中人员操作繁琐、搅拌罐搅拌时间长的技术难题,不仅提高了过滤效率,而且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2、本技术通过采用搅拌罐上进上出的工艺方法以及在管道上预留压缩空气接入口,可杜绝管道内残留酒液因长时间不流动造成活性炭结节而阻塞管道,有利于对管道的清洗操作;3、通过搅拌罐上进上出的进酒方式形成的径向回旋力及搅拌罐上搅拌泵自身产生的轴向水平力,可进一步加速预处理酒基与活性炭的融合速度,从而减少搅拌泵的工作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活性炭添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混罐;2搅拌罐;3输送酒泵;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内循环泵;7第三管道;8第四管道;9手动控制阀门a;10手动控制阀门b;11手动控制阀门c;12手动控制阀门d;13手动控制阀门e;14手动控制阀门f;15压缩空气接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活性炭添加装置,其结构是:输送酒泵3的入口端通过第一管道4与预混罐1底端出液口相连通,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5自搅拌罐2顶部进液口向下垂直伸入至搅拌罐2内中部位置,形成混合液体自预混罐1流向搅拌罐2的正向输送机构;内循环泵6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7与预混罐1底端进液口相连通,进口端通过第四管道8自搅拌罐2顶部出液口向下垂直伸入至距搅拌罐2底部15cm高度位置处,形成混合液体自搅拌罐2流向预混罐1的逆向输送机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上分别设有手动控制阀门,具体是:第一管道4上邻近预混罐1底端出液口及输送酒泵3入口端处分别设置手动控制阀门a9、手动控制阀门b10,第二管道5上邻近输送酒泵3出口端处设置手动控制阀门c11,第三管道7上邻近预混罐1底端进液口及内循环泵6出口端处分别设置手动控制阀门d12、手动控制阀门e13,第四管道8上邻近内循环泵6进口端处设置手动控制阀门f14。并在第一管道4与第三管道7上分别设置压缩空气接入口15,初始状态下,压缩空气接入口15以堵头密封。其中,预混罐1的容积小于搅拌罐2容积的1/2。此外,预混罐1与搅拌罐2上分别设有添加口,用于向预混罐1中及搅拌罐2内添加物料。具有上述结构的活性炭添加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1、确保各手动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将预处理酒基泵送到预混罐中,直至液位达到预混罐罐体中部位置时停止泵送,再将活性炭逐袋加入预混罐中;2、开启预混罐的搅拌泵搅拌5min后停止,再依次开启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上的各手动控制阀门,开启输送酒泵,使预混罐中的混合溶液经正向输送机构流向搅拌罐中,直至预混罐内无混合溶液时关闭输送酒泵,并关闭第二管道上的手动控制阀门c;3、通过搅拌罐上的添加口向搅拌罐内泵送预处理酒基,直至搅拌罐内的液位上升至中部高度位置时,开启搅拌罐的搅拌泵开始搅拌,并在搅拌罐内的液位上升至液位上限时停止泵送预处理酒基;4、依次开启第三管道与第四管道上的各手动控制阀门,开启内循环泵,使搅拌罐中的混合溶液经逆向输送机构流向预混罐中,并在混合溶液流入预混罐内时开启预混罐的搅拌泵,当预混罐内的混合溶液达到液位上限时,打开第二管道上的手动控制阀门c,并开启输送酒泵,使预混罐中的混合溶液经正向输送机构再次流向搅拌罐中,如此持续循环20min后,关闭内循环泵及第三管道上的手动控制阀门d,关闭预混罐的搅拌泵;5、观测预混罐中混合溶液即将流尽时,通过预混罐的添加口向预混罐内注入少量预处理酒基,对预混罐内残留的活性炭进行清洗,清洗所得的混合溶液经正向输送机构流入搅拌罐内,待预混罐内无液体时关闭输送酒泵,并关闭第一管道上的手动控制阀门a;6、通过第一管道上的压缩空气接入口向管道内注入压缩空气,并持续1min;再通过第三管道上的压缩空气接入口向管道内注入压缩空气,同样持续1min,以实现对管道内残液的清理,通过压缩空气的喷吹使其流向搅拌罐内,避免管道堵塞;7、关闭手动控制阀门b、手动控制阀门c、手动控制阀门e、手动控制阀门f,关闭搅拌罐的搅拌泵,停止搅拌。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添加装置,其特征是:输送酒泵的入口端通过第一管道与预混罐底端出液口相连通,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自搅拌罐顶部进液口向下垂直伸入至所述搅拌罐内中部位置,形成混合液体自预混罐流向搅拌罐的正向输送机构;内循环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与预混罐底端进液口相连通,进口端通过第四管道自搅拌罐顶部出液口向下垂直伸入临近所述搅拌罐底部位置处,形成混合液体自搅拌罐流向预混罐的逆向输送机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上分别设有手动控制阀门,并在第一管道与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压缩空气接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添加装置,其特征是:输送酒泵的入口端通过第一管道与预混罐底端出液口相连通,出口端通过第二管道自搅拌罐顶部进液口向下垂直伸入至所述搅拌罐内中部位置,形成混合液体自预混罐流向搅拌罐的正向输送机构;内循环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与预混罐底端进液口相连通,进口端通过第四管道自搅拌罐顶部出液口向下垂直伸入临近所述搅拌罐底部位置处,形成混合液体自搅拌罐流向预混罐的逆向输送机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上分别设有手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成魁李银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