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新章专利>正文

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448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包括外壳、控制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装置设于外壳上;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安装腔体和设于安装腔体内的高能材料;高能材料设于填充单元内,风道单元内设有若干个挡板,挡板一端固定于外壳内壁上,相邻挡板之间的空隙组成风道;送风装置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适配的风轮,风轮与出风口相适配,控制装置与送风装置连接适配,控制装置或送风装置连接有接地线。本申请的负离子生成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外壳、控制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配件之间的位置排布关系及相互配合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持续、安全且足量的为外部空间提供氧气负离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自然状态下,空气分子的极性呈中性,即不带电荷。但在宇宙射线、紫外线、微量元素辐射、雷击闪电或人工干预作用下,空气分子会失去一部分围绕原子核旋转的最外层电子,使空气发生电离。逃逸原子核束缚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带负电荷。当自由电子与其它中性气体分子结合后,就形成带负电荷的空气负离子。现有技术中,人工干预制备空气负离子作为空气净化已经广泛应用,但现有的人工干预手段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采用电极电离空气;第二种采用高能材料自身的射线将空气电离;第一种方法还会产生副产物臭氧,第二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高能材料自身辐射量无法控制避免影响人体;2、高能材料与空气的反应不集中且负离子无法保留,从而从根本上来说现有的负离子生成装置无法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或产生的负离子量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提供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包括外壳、控制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装置设于外壳上;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安装腔体和设于安装腔体内的高能材料;所述安装腔体包括容置腔体和设于容置腔体两端的开口,所述容置腔体包括风道单元和填充单元,所述高能材料设于填充单元内,所述风道单元内设有若干个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固定于外壳内壁上,所述相邻挡板之间的空隙组成风道;所述送风装置设于容置腔体靠近风道单元一侧的开口上,所述进风口与容置腔体靠近填充单元一侧的开口相适配;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适配的风轮,所述风轮与出风口相适配,所述控制装置与送风装置连接适配,所述送风装置连接有接地线。本技术的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包括外壳、控制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装置设于外壳上;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安装腔体和设于安装腔体内的负离子电极发生器;所述安装腔体包括容置腔体和设于容置腔体两端的开口,所述容置腔体包括风道单元和填充单元,所述负离子电极发生器设于填充单元内,所述风道单元内设有若干个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固定于外壳内壁上,所述相邻挡板之间的空隙组成风道;所述送风装置设于容置腔体靠近风道单元一侧的开口上,所述进风口与容置腔体靠近填充单元一侧的开口相适配;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适配的风轮,所述风轮与出风口相适配,所述控制装置与送风装置连接适配,所述送风装置连接有接地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为双流电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壁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厚度为0.335nm-10c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层为金属涂层、金属板和非金属隔离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涂层为铅涂层,所述非金属隔离层为单层石墨烯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还可为PVC材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或出风口设有可调节百叶片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设有磁场发生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场发生器为天然磁石或电磁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装置为PLC电路控制装置和若干个控制调节按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定位壳,所述风轮设于定位壳内,所述定位壳包括进风让位口和送风让位口,所述进风让位口与容置腔体靠近风道单元一侧的开口相适配;所述送风让位口与出风口相适配;定位壳上包裹有导电层;定位壳固定设于安装腔体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层为铜箔或铝箔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设有若干个,所述风道包括直线形风道、弧形风道或异形风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能材料包括硅藻泥、海藻泥、电气石、六盘石或稀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蜂窝状固定座,蜂窝状固定座填充于填充单元内;所述高能材料设于蜂窝状固定座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设有若干个,达到将空气通入壳体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线可以与插头导线合并为三线插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设有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为空气净化滤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净化滤网上设有光触媒涂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轮的一侧设有高能材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的负离子生成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外壳、控制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配件之间的位置排布关系及相互配合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持续、安全且足量的为外部空间提供氧气负离子。送风装置将空气或氧气从进风口抽取与高能材料与空气碰擦,高能材料自身的射线电离空气得到自由电子和阳离子,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获得,形成负离子,高能材料物理反应衍生物即放射线在风道与活性空气分子再次碰撞,再次形成负离子。由于送风装置连接有接地线,将上述反应产生的阳离子接入接地线,能够避免阳离子与负离子的结合,进一步持续的维持负离子的浓度。由于电机为双流电机。能够将外部空气以大通量的形式通入外壳,保证大通量的氧气作为反应原料。由于外壳内壁设有屏蔽层,屏蔽层的厚度为0.335nm-10cm。能够将风道内不能消散的射线隔离,避免影响使用者。由于金属涂层为铅涂层,非金属隔离层为单层石墨烯屏蔽层,屏蔽层还可为PVC材质。由于进风口或出风口设有可调节百叶片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者或使用规范的要求调节,控制携带负离子的风向或风量。由于磁场发生器为天然磁石或电磁场;由于外壳内设有磁石、或能够产生磁场的部件,磁场与负离子的电场作用,能够保持负离子的活性或存在。由于定位壳上包裹有导电层,铜箔层能够对电场起保护作用,用于避免高能材料将空气电离后产生的阳离子的逸散,阳离子通过接地线,通入大地中,从而避免负离子和阳离子的重新结合而造成的负离子的削减。由于风道设有若干个,风道包括直线形风道、弧形风道或异形风道。可增加高能材料自身辐射射线的反射消耗,避免向外辐射影响使用者。挡板之间的配合不固定,只需将风道设置成直线形风道、弧形风道或、异形风道或上述形状风道的组合即可。由于高能材料包括硅藻泥、海藻泥、电气石、六盘石或稀土。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选择不同或组合型的高能材料。由于负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蜂窝状固定座,蜂窝状固定座填充于填充单元内;高能材料设于蜂窝状固定座上。窝状固定座可以用作通气通道同时也作为高能材料的固定座,高能材料可以涂覆与蜂窝状固定座上。由于进风口设有若干个,达到将空气通入壳体的作用。由于接地线可以与插头导线合并为三线插头,可根据客户需要,选择不同的配合。由于进风口设有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为空气净化滤网。用于对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过滤。由于空气净化滤网上设有光触媒涂层;用于对空气预处理。由于本申请还可在风轮的一侧设有高能材料,用于增加负离子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负离子生成装置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负离子生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负离子生成装置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负离子生成装置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负离子生成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控制装置(2)、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外壳(1)上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控制装置(2)设于外壳(1)上;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安装腔体和设于安装腔体内的高能材料;所述安装腔体包括容置腔体和设于容置腔体两端的开口,所述容置腔体包括风道单元(301)和填充单元(302),所述高能材料设于填充单元内,所述风道单元(301)内设有若干个挡板(3011),所述挡板(3011)一端固定于外壳(1)内壁上,相邻挡板(3011)之间的空隙组成风道;所述送风装置设于容置腔体靠近风道单元(301)一侧的开口上,所述进风口(101)与容置腔体靠近填充单元(302)一侧的开口相适配;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电机(401)和与电机(401)相适配的风轮(402),所述风轮(402)与出风口(102)相适配,所述控制装置(2)与送风装置连接适配,所述送风装置连接有接地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控制装置(2)、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外壳(1)上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控制装置(2)设于外壳(1)上;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安装腔体和设于安装腔体内的高能材料;所述安装腔体包括容置腔体和设于容置腔体两端的开口,所述容置腔体包括风道单元(301)和填充单元(302),所述高能材料设于填充单元内,所述风道单元(301)内设有若干个挡板(3011),所述挡板(3011)一端固定于外壳(1)内壁上,相邻挡板(3011)之间的空隙组成风道;所述送风装置设于容置腔体靠近风道单元(301)一侧的开口上,所述进风口(101)与容置腔体靠近填充单元(302)一侧的开口相适配;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电机(401)和与电机(401)相适配的风轮(402),所述风轮(402)与出风口(102)相适配,所述控制装置(2)与送风装置连接适配,所述送风装置连接有接地线(5)。2.一种负离子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控制装置(2)、负离子发生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外壳(1)上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控制装置(2)设于外壳(1)上;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安装腔体和设于安装腔体内的负离子电极发生器;所述安装腔体包括容置腔体和设于容置腔体两端的开口,所述容置腔体包括风道单元(301)和填充单元(302),所述负离子电极发生器设于填充单元内,所述风道单元(301)内设有若干个挡板(3011),所述挡板(3011)一端固定于外壳(1)内壁上,相邻挡板(3011)之间的空隙组成风道;所述送风装置设于容置腔体靠近风道单元(301)一侧的开口上,所述进风口(101)与容置腔体靠近填充单元(302)一侧的开口相适配;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电机(40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新章陈桂荣
申请(专利权)人:冯新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