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夹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43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20
一种背夹电池,包括框体和充电线,框体上设有容置充电线的容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夹电池的充电线可收容在框体内,无需额外携带一根充电线,增强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夹电池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背夹电池。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移动设备或者是无线通讯设备因为移动便捷的特点,体积做得很小,因此电池电量容量有限,一般地只能提供几个小时的通讯时间,一次耗电后需要借助充电器充电后才能继续使用。如用户在户外遇到电池电量耗尽的情况,又不能及时地找到充电场所,这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为了使充电更加方便,大部分用户都会额外配备一个移动便携电源。以手机为例,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手机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内容,如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等。一般手机电池内存储的电量也只能维持几个小时。随着手机使用越来越频繁,充电宝、背夹电池等成为手机用户使用最多的移动电源,两者存在着一定差别。现有的背夹电池需要借助数据线连接电源充电,也就是说用户需要额外携带一根数据线,造成用户携带不方便,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夹电池,充电线可收容在框体内,无需额外携带一根充电线,增强了用户体验。一种背夹电池,包括框体和充电线,框体上设有容置充电线的容置槽。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容置槽设置于该框体的侧面,该容置槽沿着该框体的周向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框体包括底板、侧框和电池壳,该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侧框连接于该底板的第一表面,该侧框与该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移动终端的容置腔,该电池壳连接于该底板的第二表面,该容置槽沿着该电池壳的周向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壳上设有通孔和插头槽,该通孔和该插头槽分别设置于该容置槽的两端,该通孔和该插头槽与该容置槽连通,该通孔贯穿该电池壳,该充电线包括电线和插头,该电线的一端穿过该通孔设置在该电池壳内,该电线的另一端与该插头连接,该插头设置在该插头槽内。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壳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相对设置,该第三侧面与该第四侧面相对设置,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位于该第三侧面与该第四侧面之间,该容置槽设置于该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该通孔设置于该电池壳的第一侧面,该插头槽设置于该电池壳的第二侧面。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壳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分别与该侧框的侧面共面。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壳内设有电池和变压组件,该电池与该变压组件电性连接,该电线与该变压组件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壳上设有通孔和插头槽,该通孔和该插头槽分别设置于该容置槽的两端,该通孔和该插头槽与该容置槽连通,该通孔贯穿该电池壳,该充电线包括电线和USB接头,该电线的一端穿过该通孔设置在该电池壳内,该电线的另一端与该USB接头连接,该USB接头设置在该接头槽内。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框体还包括用于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电源插板,该电源插板与该底板相对设置,该电源插板的一端连接于该侧框。本技术的背夹电池包括框体和充电线,框体上设有容置充电线的容置槽。因此,本技术的背夹电池的充电线可收容在框体内,无需额外携带一根充电线,使用户使用更方便,增强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充电线收容在框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背夹电池100包括框体10和充电线20,框体10上设有容置充电线20的容置槽101。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01设置于框体10的侧面,容置槽101沿着框体10的周向设置。图3是本技术的充电线收容在框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框体10包括底板12、侧框13、电池壳14和电源插板15。底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侧框13连接于底板12的第一表面121,侧框13与底板12之间形成容置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容置腔102。电池壳14连接于底板12的第二表面122,容置槽101沿着电池壳14的周向设置。电池壳14内设有电池(图未示)和变压组件(图未示),电池与变压组件电性连接。电源插板15用于连接移动终端,电源插板15与底板12相对设置,电源插板15的一端连接于该侧框13,电源插板15通过线路与电池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变压组件包括变压器、电路板等,变压组件用于将高压转变为供电池充电的电压,关于变压组件的组成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电池壳14上设有通孔(图未示)和插头槽103,通孔和插头槽103分别设置于容置槽101的两端,通孔和插头槽103与容置槽101连通,且通孔贯穿电池壳14。电池壳14包括第一侧面141、第二侧面142、第三侧面143和第四侧面144,第一侧面141与第二侧面142平行相对设置,第三侧面143与第四侧面144平行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41和第二侧面142位于第三侧面143与第四侧面144之间,容置槽101沿着电池壳14的周向设置于第一侧面141、第二侧面142和第三侧面143,其中,通孔设置于电池壳14的第一侧面141,插头槽103设置于电池壳14的第二侧面142。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壳14的第一侧面141、第二侧面142和第三侧面143分别与侧框13的侧面共面。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线20包括电线22和插头23,电线22的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电池壳14内,并与变压组件电性连接,电线22的另一端与插头23连接,插头23可拔插的设置在插头槽103内。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池不需要充电时,可将充电线20的电线22部分设置在容置槽101内,并将插头23设置在插头槽103内;当电池需要充电时,可将充电线20的电线22和插头23从容置槽101和插头槽103中拔出,并将插头23连接电源即可。本技术的背夹电池100的充电线20可收容在框体10内,无需额外携带一根充电线,使用户使用更方便,增强了用户体验。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将充电线20安装在容置槽101和插头槽103后不影响背夹电池100的外观,将电线22设计成四棱柱结构,即电线22的截面呈矩形,将电线22设置在容置槽101后,电线22的外表面刚好与电池壳14的各侧面共面。第二实施例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夹电池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夹电池100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夹电池10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充电线20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线20包括电线22和USB接头24,电线22的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电池壳14内,并与变压组件电性连接,电线22的另一端与USB接头24连接,USB接头24可拔插的设置在插头槽103内。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池不需要充电时,可将充电线20的电线22部分设置在容置槽10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和充电线,该框体上设有容置该充电线的容置槽;该框体包括底板、侧框和电池壳,该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侧框连接于该底板的第一表面,该侧框与该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移动终端的容置腔,该电池壳连接于该底板的第二表面,该容置槽沿着该电池壳的周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和充电线,该框体上设有容置该充电线的容置槽;该框体包括底板、侧框和电池壳,该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侧框连接于该底板的第一表面,该侧框与该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移动终端的容置腔,该电池壳连接于该底板的第二表面,该容置槽沿着该电池壳的周向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设置于该框体的侧面,该容置槽沿着该框体的周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壳上设有通孔和插头槽,该通孔和该插头槽分别设置于该容置槽的两端,该通孔和该插头槽与该容置槽连通,该通孔贯穿该电池壳,该充电线包括电线和插头,该电线的一端穿过该通孔设置在该电池壳内,该电线的另一端与该插头连接,该插头设置在该插头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夹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壳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相对设置,该第三侧面与该第四侧面相对设置,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