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430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包括方框形状的板栅边框,框内设有竖筋条和横筋条,板栅边框的上下边框上布设置向外伸出的上极耳和下极耳;竖筋条包括主筋条、次筋条、上斜筋条、叉筋条、下斜筋条以及小筋条;主筋条及次筋条从板栅边框上边框的上极耳处向板栅边框的下边框方向延伸;上斜筋条从板栅边框的上边框偏离上极耳处向下边框方向延伸,次筋条、上斜筋条末端位于板栅1/3‑1/2处后进一步分叉、弯折形成叉筋条,叉筋条末端连接下斜筋条,下斜筋条与板栅边框的下边框相接;小筋条位于两两下斜筋条之间,靠近板栅边框下边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流传输均匀、传导效率高、导电能力强、速度快的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
本技术属于铅酸蓄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
技术介绍
板栅是铅蓄电池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其结构和性能是决定铅蓄电池的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极板的板栅大多以长方形网格设计为主,横筋与竖筋相互垂直形成均匀分布的网格,上述设计可使得活性物质上、下利用率分布均匀,进一步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但在电流传导过程中,靠近极耳端的竖筋电流大,极耳间隔距离越远的位置的竖筋电流越小,从而使得电池在使用时受到制约,使得电流传输不均匀,降低了电流传输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与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流传输均匀、传导效率高、导电能力强、速度快的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可使得活性物质上、下利用率分布均匀,进一步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包括方框形状的板栅边框,所述板栅边框的上下边框上布设置向外伸出的上极耳和下极耳,所述板栅边框的框内设有竖筋条和横筋条,所述横筋条与所述板栅边框的上下边框平行,所述竖筋条从所述板栅边框上边框向下边框方向延伸。根据所处位置需要,所述竖筋条包括主筋条、次筋条、上斜筋条、叉筋条、下斜筋条以及小筋条。所述次筋条、叉筋条与下斜筋条形成一体相连结构,所述上斜筋条、叉筋条与下斜筋条形成一体相连结构,所述主筋条以及次筋条从所述板栅边框上边框的上极耳处向所述板栅边框的下边框方向延伸。所述上斜筋条从所述板栅边框的上边框偏离上极耳处向下边框方向延伸,所述次筋条、所述上斜筋条末端位于板栅1/3-1/2处后进一步分叉、弯折形成叉筋条,所述叉筋条末端连接下斜筋条,所述下斜筋条与所述板栅边框的下边框相接。所述小筋条位于两两下斜筋条之间,所述小筋条一端与所述板栅边框下边框相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板栅边框下边框的横筋条相接。进一步地,所述主筋条从所述板栅边框上边框的上极耳中心向所述板栅边框的下边框方向延伸并连接下边框,所述主筋条与所述横筋条垂直交叉;所述次筋条两条为一组,每组次筋条对称分布在所述主筋条的两边,所述次筋条相对于主筋条向两侧倾斜进一步地,向板栅边框两侧边框靠近的所述次筋条、上斜筋条的倾斜角度逐渐变大。进一步地,所述主筋条以及次筋条为上粗下细结构。进一步地,靠近板栅边框左右两侧边框的上斜筋条末端与板栅边框侧边框保持一定间距,范围为3-10mm,并固定在所述横筋条。进一步地,所述上极耳和下极耳为偏极耳结构,且所述上极耳和下极耳偏向同一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有:(1)本技术竖筋条根据所处位置需要设置垂直的主筋条、一条多折的斜筋条、底端的小筋条,使得电流传导效率更高、传输更加均匀。(2)本技术设置双偏极耳,使得导电速度更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上极耳、2-下极耳,3-板栅边框,4-竖筋条,41-主筋条,42-次筋条,43-上斜筋条,44-叉筋条,45-下斜筋条,46-小筋条,5-横筋条。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平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包括方框形状的板栅边框3,所述板栅边框3的上下边框上布设置向外伸出的上极耳1和下极耳2,双极耳设置使得导电能力更强、速度快,可实现快速充电放电,所述上极耳1和下极耳2为偏极耳结构,且所述上极耳1和下极耳2偏向同一边。所述板栅边框3的框内设有竖筋条4和横筋条5,所述横筋条5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上下边框平行,所述竖筋条4从所述板栅边框3上边框向下边框方向延伸。所述竖筋条4根据所处位置分为不同结构,所述竖筋条4包括主筋条41、次筋条42、上斜筋条43、叉筋条44、下斜筋条45以及小筋条46。所述主筋条41以及次筋条42从所述板栅边框3上边框的上极耳1处向所述板栅边框3的下边框方向延伸;其中所述主筋条41从所述板栅边框3上边框的上极耳中心向所述板栅边框3的下边框方向延伸并连接下边框,所述主筋条41与所述横筋条5垂直;所述次筋条42两条为一组,在具体实施中,一般设置一组或两组,每组次筋条42对称分布在所述主筋条41的两边,所述次筋条42相对于主筋条41向两侧倾斜,所述次筋条42、上斜筋条43越靠近板栅边框3两侧边框,其倾斜角度越大。所述上斜筋条43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上边框偏离上极耳1处向下边框方向延伸,所述次筋条42、叉筋条44与下斜筋条45形成一体相连结构,所述上斜筋条43、叉筋条44与下斜筋条45形成一体相连结构,所述次筋条42、所述上斜筋条43末端位于板栅1/3-1/2处后进一步分叉、向两侧倾斜形成叉筋条44,所述叉筋条44末端连接下斜筋条45,所述下斜筋条45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下边框相接。所述小筋条46位于两两下斜筋条45之间靠近,所述小筋条46一端与所述板栅边框3下边框相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板栅边框3下边框的横筋条5相接,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小筋条46的起始位置为靠近所述板栅边框3下边框的第一或第二根横筋条5。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利于电流的传导分布,所述主筋条41以及次筋条42为上粗下细结构。在具体实施中,由于上斜筋条43相对于主筋条41向两侧倾斜,所以靠近板栅边框3左右两侧边框的数根上斜筋条43延伸后末端靠近侧边框而无法与下边框相接,为了提高于电流传导效率,靠近板栅边框3左右两侧边框的上斜筋条43末端与板栅边框3侧边框保持一定间距,范围为3-10mm,并固定在所述横筋条5。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包括方框形状的板栅边框(3),所述板栅边框(3)的框内设有竖筋条(4)和横筋条(5),所述横筋条(5)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上下边框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上下边框上布设置向外伸出的上极耳(1)和下极耳(2);所述竖筋条(4)包括主筋条(41)、次筋条(42)、上斜筋条(43)、叉筋条(44)、下斜筋条(45)以及小筋条(46);所述主筋条(41)以及次筋条(42)从所述板栅边框(3)上边框的上极耳(1)处向下边框方向延伸;所述上斜筋条(43)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上边框偏离上极耳(1)处向下边框方向延伸,所述次筋条(42)、所述上斜筋条(43)末端位于板栅1/3‑1/2处后分叉、弯折形成叉筋条(44),所述叉筋条(44)末端连接下斜筋条(45),所述下斜筋条(45)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下边框相接;所述小筋条(46)位于两两下斜筋条(45)之间,所述小筋条(46)一端与所述板栅边框(3)下边框相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板栅边框(3)下边框的横筋条(5)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包括方框形状的板栅边框(3),所述板栅边框(3)的框内设有竖筋条(4)和横筋条(5),所述横筋条(5)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上下边框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上下边框上布设置向外伸出的上极耳(1)和下极耳(2);所述竖筋条(4)包括主筋条(41)、次筋条(42)、上斜筋条(43)、叉筋条(44)、下斜筋条(45)以及小筋条(46);所述主筋条(41)以及次筋条(42)从所述板栅边框(3)上边框的上极耳(1)处向下边框方向延伸;所述上斜筋条(43)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上边框偏离上极耳(1)处向下边框方向延伸,所述次筋条(42)、所述上斜筋条(43)末端位于板栅1/3-1/2处后分叉、弯折形成叉筋条(44),所述叉筋条(44)末端连接下斜筋条(45),所述下斜筋条(45)与所述板栅边框(3)的下边框相接;所述小筋条(46)位于两两下斜筋条(45)之间,所述小筋条(46)一端与所述板栅边框(3)下边框相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板栅边框(3)下边框的横筋条(5)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条(41)从所述板栅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保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