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捕捉模组和手部动作捕捉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27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00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作捕捉模组和手部动作捕捉手套,动作捕捉模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中的惯性传感器,以及贯穿所述壳体并且与所述惯性传感器电连接的外接引线;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粘接面朝向外侧的第一魔术贴。因为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的贴粘接强度较高,所以可以保证使用时动作捕捉模组不脱落,保证其中惯性传感器生成的动作信号较为准确地检测用户的肢体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作捕捉模组和手部动作捕捉手套
本申请涉及人体动作捕捉
,具体涉及动作捕捉模组;另外,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采用前述动作捕捉模组的手部动作捕捉手套。
技术介绍
为保证生成的信号能够准确地表示肢体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动作捕捉模组需要可靠地贴附在身体表面。以安装在手部动作捕捉装置的动作捕捉模组为例,目前其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贴合在手部动作捕捉手套表面的卡装部;而因为卡扣本身是树脂材质制成,结构强度和硬度较大,用户在佩戴手部动作捕捉装置时,卡扣可能会干涉手部关节的正常回转;另外,使用卡扣贴合动作捕捉手套还会使一些敏感度较高的使用者有很强烈的异物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作捕捉模组以及采用前述模组的动作捕捉手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作捕捉模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中的惯性传感器,以及贯穿所述壳体并且与所述惯性传感器电连接的外接引线;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粘接面朝向外侧的第一魔术贴。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一魔术贴之间设置有粘接胶层;所述第一魔术贴通过所述粘接胶层贴合所述壳体。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魔术贴热塑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接引线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穿线孔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外接引线与所述穿线孔密封。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作捕捉手套,包括:手掌部和至少一个指套部;各个所述指套部均与所述手掌部连接,且每个指套部的内腔均与所述手掌部的内腔连通;在所述指套部和所述手掌部同一侧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多个如前所述的动作捕捉模组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魔术贴粘接;还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设置在所述指套部和所述手掌部设置所述动作捕捉模组的一面,与所述指套部和所述手套部配合形成容装所述动作捕捉模组的安装空间;所述覆盖层的形状与所述手掌部和至少一个指套部组合后的形状相一致。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线缆限位环;所述线缆限位环设置在所述指套部、所述手掌部或者所述覆盖层上;所述外接引线穿过所述线缆限位环。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手掌部上设置有手掌束缚套;所述手掌束缚套的一端与所述手掌部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手掌部上;所述手掌束缚套上设置有指孔。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手掌束缚套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手掌束缚套与所述覆盖层的固定连接处设置有一穿线孔,所述穿线孔贯穿所述手掌束缚套和所述覆盖层,且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手掌部设置有脱手套辅助环;所述手掌束缚套盖设所述脱手套辅助环。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因为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的贴粘接强度较高,所以可以保证使用时动作捕捉模组不脱落,保证其中惯性传感器生成的动作信号较为准确地检测用户的肢体动作;同时,魔术贴本身可以弯折,用户佩戴手套时相应部位的异物感较弱。覆盖层覆盖动作捕捉模组,可以避免动作捕捉模组直接裸露在手套的外表面,继而避免因为外物剐蹭而造成动作捕捉模组脱落的问题。此外,覆盖层还可以提高动作捕捉手套的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模组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手套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手套的仰视图;图5是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手套的部分区域截面示意图;其中:1-动作捕捉模组,11-壳体,12-惯性传感器,13-外接引线,14-第一魔术贴,15-粘接胶层,21-手掌部,22-指套部,23-第二魔术贴,24-覆盖层,25-线缆限位环,26-手掌束缚套,27-调节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技术相关的部分。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模组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模组1包括壳体11、惯性传感器12、外接引线13和第一魔术贴14。其中,壳体11形成一容纳惯性传感器12和部分外接引线13的内腔;惯性传感器12设置在内腔内并且固定在壳体11的内侧壁上;在壳体11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穿线孔,外接引线13穿过穿线孔后伸入到壳体11的内腔中,并与惯性传感器12电性连接。应当注意,本实施例中的外接引线13是电工电气领域常用的信号导线,其包括导电线芯和位于导电线芯外侧的绝缘外皮。外接引线13穿过壳体11侧壁的部分以及位于壳体11外侧的部分均包括前述的导电线芯和绝缘外皮;而位于壳体11的内腔中的部分,外接引线13的绝缘外皮可以被剥离,以便于导电线芯和惯性传感器12的连接。具体应用中,导电线芯优选采用铜线芯;当然,在对数据传输要求具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导电线芯也可以是银线芯,并且导电线芯外侧还可以设置信号屏蔽层。第一魔术贴14贴合在壳体11的外壁的表面,并且粘接面朝向远离壳体11外壁的一侧。应当注意,本实施例所说的第一魔术贴14并不是传统的意义的同时包括圆毛面和刺毛面的魔术贴,而是仅为圆毛面或者刺毛面的魔术贴。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模组1可以粘接在表面设置与第一魔术贴14配合的其他魔术贴的部件表面;因为第一魔术贴14和对应的其他魔术贴粘接强度较高,所以可以保证使用时动作捕捉模组1不脱落,保证其中惯性传感器12生成的动作信号较为准确地检测用户的肢体动作。另外,因为第一魔术贴14和与其配合的其他魔术贴均为较软的材料制成,所以用户佩戴后体感感觉较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1表面面向第一魔术贴14的表面设置有粘接胶层15,第一魔术贴14通过粘接胶层15贴合在壳体11的表面。应当注意,本实施例中的粘接胶层15应当具有很小的形变和缓冲性能,避免因缓冲作用对检测信号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魔术贴14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在壳体11的表面;因为大部分的第一魔术贴14的底面均是尼龙面,所以可以利用热熔性能直接将第一魔术贴14粘接在第一魔术贴14上。为了避免异物特别是水分进入到壳体11内腔中、造成惯性传感器12损坏或者检测精度降低,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1仅设置使外接引线13穿过的过线孔,并且外接引线13的绝缘外皮与壳体11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外接引线13中的导电线芯直接与惯性传感器12电性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动作捕捉模组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1内腔中的ASIC,ASIC设置在惯性传感器12和导电线芯之间,将惯性传感器12检测运动生成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后,再将数值信号通过外接引线13传送至其他装置中。除了提供前述的动作捕捉模组1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成动作捕捉模组1的动作捕捉手套。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手套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手套的仰视图,图5是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手套的部分区域截面示意图。如图3-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作捕捉手套包括手掌部21和至少一个指套部22;每个指套部22的一端均与手掌部21固定连接,并且每个指套部22的内腔与手掌部21的内腔均连通。正常情况下,动作捕捉手套的指套部22为5个,分别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作捕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腔中的惯性传感器(12),以及贯穿所述壳体(11)并且与所述惯性传感器(12)电连接的外接引线(13);所述壳体(11)的表面设置有粘接面朝向外侧的第一魔术贴(14)。

【技术特征摘要】
1.动作捕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腔中的惯性传感器(12),以及贯穿所述壳体(11)并且与所述惯性传感器(12)电连接的外接引线(13);所述壳体(11)的表面设置有粘接面朝向外侧的第一魔术贴(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捕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1)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一魔术贴(14)之间设置有粘接胶层(15);所述第一魔术贴(14)通过所述粘接胶层(15)贴合所述壳体(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捕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魔术贴(14)热塑在所述壳体(11)的外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动作捕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引线(13)通过所述壳体(11)上的穿线孔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外接引线(13)与所述穿线孔密封。5.手部动作捕捉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掌部(21)和至少一个指套部(22);各个所述指套部(22)均与所述手掌部(21)连接,且每个指套部(22)的内腔均与所述手掌部(21)的内腔连通;在所述指套部(22)和所述手掌部(21)同一侧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二魔术贴(23);多个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动作捕捉模组(1)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14)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魔术贴(23)粘接;还包括覆盖层(24);所述覆盖层(24)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若犂孙思然屈社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