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长海专利>正文

自动鞋底刮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27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鞋底刮泥器,适用于家庭、公共场所等。特点是靠刷毛自动刮扫掉鞋底泥土,因而清泥方便、彻底。其构造简单,造价低。(*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安放在地板上除去鞋靴上泥土的装置,尤其是一种鞋底刮泥器。而今,保持室内清洁越来越为人们所要求,由鞋子带进室内的泥土越来越不能为人们所容忍。从毫华高雅的宾馆,到普通家庭,从清静古的书斋,到人来人往的百货商店,随处都可见到为人们准备的除去鞋底上泥土的装置,这类装置有篦格式的、草绳或棉绳编织的、橡胶的等等鞋底刮泥器,都是要靠人们主动让鞋底往复在其上擦蹭来清除泥土,比较费事,效果也不甚好,总难免有泥土仍滞留于鞋底。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鞋底刮泥器,其使用方便,清泥彻底。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上面有篦格的框架,其特征在于:a、篦格下面有由框架支承的带刷毛的转动物体,其转轴和篦格平面平行,刷毛垂直于转轴排布且略露出于篦格;b、有驱动转动物体的脚踏转杆或电动机。它放在地板上使用,踏动脚踏转杆或开动电动机,则带刷毛的转动物体运转,于是可靠转动的刷毛清除掉鞋底泥土,这比往复擦蹭鞋底的方式要好得多,清泥彻底;另外,若泥土块较大,可先借篦格擦蹭一下。所以本技术使用方便,清泥彻底。本技术的实例由附图1~4给出(共两个),以下结合之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一种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又一种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实例比较适于家庭,参考图1~3,它包括一带篦格的框架1,由框架1支承的缠着刷毛的9根转轴2,转轴2都带一齿轮5,且其中一转轴2还带小齿轮6,9个齿轮5互相啮合,小齿轮6能和扇形齿轮7啮合,扇形齿轮7传动轴是两端带踏板9的脚踏转杆3,挡板4罩住齿轮5,小齿轮6及扇形齿轮7且支承脚踏转杆3,框架1四角还有弹簧8。清鞋底时,一只脚踏在框架1一边,借重力将该边弹簧8压缩,则该边的脚踏转杆3上的踏板9相对位置提高至被脚踩动,同时扇形齿轮7和小齿轮6啮合上,于是脚踏转杆3并扇形齿轮7转动,经小齿轮6增速传递于齿轮5,使带刷毛的转轴2运转,这样另一只脚就可借此清除掉鞋底泥土。第二个实施例比较适于公共场所,参考图4,它包括框架10、带刷毛的转动带11、电动机14及其减速器13,转动带11的结构和普通传送带相同,其传动轴12由框架10支承。开动电动机14,转动经减速器13减速就传递于带刷毛的转动带11,于是借此就可清除掉鞋底泥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底刮泥器,包括上面的篦格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a、篦格下面有由框架1支承的数个互相连动的带刷毛的转轴2,它和篦格平面平行,刷毛垂直于轴排而且略露出于篦格,b、有驱动其中一个转轴2的脚踏转杆9,c、转轴2之间及其和脚踏转杆9 的连动结构是:转轴2都带一齿轮5,处齿轮5互相啮合,其中一个转轴2还带一小齿轮6,脚踏转杆9带和小齿轮6啮合的扇形齿轮7,d、框架1四角装有弹簧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刮泥器,包括上面有篦格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a、篦格下面有由框架1支承的数个互相连动的带刷毛的转轴2,它和篦格平面平行,刷毛垂直于轴排布且略露出于篦格,b、有驱动其中一个转轴2的脚踏转杆9。c、转轴2之间及其和脚踏转杆9的连动结构是:转轴2都带一齿轮5,各齿轮5互相啮合,其中一个转轴2还带一小齿轮6,脚踏转杆9带和小齿轮6啮合的扇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海
申请(专利权)人:王长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