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组件和料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62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和料理机,其中,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底座为中空结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与底座相连接且位于底座内,风道组件包括内侧风道和第一外侧风道,第一外侧风道套设在内侧风道上且与内侧风道相连接,第一外侧风道与内侧风道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电机组件,电机组件与底座相连接且位于内侧风道内,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风扇,风扇与电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底座组件,使得风道组件形成双层结构以减小通过内侧风道的气流的噪音,提升风道组件的隔音效果,进而提升装置运行时整体的静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座组件和料理机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座组件和料理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搅拌机、料理机应用日益广泛,普及到千家万户。这类料理机产品一般由下部的底座和上部的搅拌杯构成。底座与搅拌杯相互接触并通过某种连接器件连接传递扭矩。为了使食物达到较好的搅拌、粉碎效果,一般搅拌料理机的转速都非常高,高转速带来较大的振动,由此产生较大的噪音从电机所在的底座透出,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产品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底座组件。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料理机。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底座组件,用于料理机,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底座为中空结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与底座相连接且位于底座内,风道组件包括内侧风道和第一外侧风道,第一外侧风道套设在内侧风道上且与内侧风道相连接,第一外侧风道与内侧风道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电机组件,电机组件与底座相连接且位于内侧风道内,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风扇,风扇与电机相连接;其中,启动电机后风扇转动,底座内的气体经内侧风道及内侧风道的出风口流出底座。本技术提供的底座组件,通过设置带有内侧风道和第一外侧风道的风道组件,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空腔,使得风道组件形成双层结构以减小通过内侧风道的气流的噪音,提升风道组件的隔音效果,进而提升装置运行时整体的静音效果。其中的第一空腔相当于一个消音层,能够有效地减小气流振动的传递,进而降低噪音。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底座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侧风道的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消音孔。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侧风道的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消音孔,形成微穿孔板结构,进而利用空气在消音孔中的来回摩擦消耗声能,进一步地减小噪音,增强降噪效果,并且可以用腔深来控制吸声峰值的共振频率,腔越深,共振频率越低。一般情况下由于板薄、孔小而密,声阻比普通穿孔板大得多,因而在吸声系数和带宽方面都有很大改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消音孔为圆形消音孔,圆形消音孔的直径的范围为2mm至6mm;和/或消音孔为多边形消音孔,多边形消音孔的边长的范围为2mm至6mm。在该技术方案中,消音孔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产品需求灵活的设计,通常消音孔可以选择圆形或多边形(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或六边形)以便于生产制造,同时通过对直径或边长的选择与限制,尽可能地降低风道组件内的噪音,尤其是高频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吸音件,设置在第一空腔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空腔内设置第一吸音件,进一步地吸收进入第一空腔内的噪音,进而降低噪音。其中第一吸音件可优选为消音棉。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道组件还包括:连接筋,连接筋连接第一外侧风道与内侧风道。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筋连接第一外侧风道与内侧风道,使得两者能够更加牢固地连接,同时增强风道组件的刚度与强度,还能够减小风道组件振动及噪音,并且连接筋还可以将第一空腔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小腔体,进一步地提升第一空腔的降噪能力,降低装置使用时的噪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侧风道的壁厚的范围为1mm至3mm;和/或第一外侧风道的壁厚的范围为1mm至3mm。在该技术方案中,内侧风道与第一外侧风道的壁厚优选为1mm至3mm,这样既能够保证风道组件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减小了风道组件占用的体积,以及增大第一空腔的体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外侧风道与内侧风道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3mm至20mm。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外侧风道与内侧风道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3mm至20mm,相当于第一空腔的厚度为3mm至20mm,由此保证第一空腔的消音效果,减小风道组件部位的噪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外侧风道,第二外侧风道套设在第一外侧风道上且与第一外侧风道相连接,第二外侧风道与第一外侧风道之间设有第二空腔。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外侧风道并形成第二空腔,使得噪音需经过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后才能向外传出,这样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消音层,进一步地提升了风道组件部位的隔音降噪的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吸音件,设置在第二空腔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空腔内设置第二消音件,吸收进入第二空腔内的噪音,降低噪音,进一步地提升风道组件的降噪能力。其中第二吸音件可优选为消音棉。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座的底面上设置有进风口,风道组件与底座的底面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进风口设置在底座的底面上,通过进风口进入底座内的气流再经过风扇吹出,这样的气流结构能够有效地起到对于底座内的部件(如电机等)的散热,带走底座内的热量,保证相关部件的正常工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座与风道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与风道组件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提升底座组件的整体强度,进一步地减小振动和噪音,同时简化装置的装配过程,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料理机,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底座组件。本技术提供的料理机,通过采用上述的底座组件,能够有效地减小底座内和风道组件内的噪音,进而减小料理工作时的噪音和振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料理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杯体,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刀盘组件,刀盘组件上设置有搅拌刀组件,底座与杯体相适配,电机组件与搅拌刀组件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组件与搅拌刀组件相连接,通过电机带动搅拌刀组件转动以搅拌或打碎食物,在工作时电机的转速通过会非常高,同时产生较大的噪音,而通过设置上述的底座组件能够有效地减小电机工作的振动和噪音,进而减小料理机工作时的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料理机为破壁机或搅拌机。在该技术方案中,破壁机或搅拌机中通常都具有高速运动的部件,在工作时运动部件和气流均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通过采用上述的相关结构与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小整体在工作时的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结构中底座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仰视图;图6是图4所示结构的正视图;图7是图4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料理机,102杯盖组件,104刀盘组件,106开关组件,108上联轴器,110下联轴器,12杯体,122搅拌刀组件,14底座组件,142进风口,144脚垫,16电机组件,162电机,164风扇,166橡胶垫,18风道组件,182内侧风道,184第一外侧风道,186第一空腔,188连接筋,190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座组件,用于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内侧风道和第一外侧风道,所述第一外侧风道套设在所述内侧风道上且与所述内侧风道相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风道与所述内侧风道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且位于所述内侧风道内,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机相连接;其中,启动所述电机后所述风扇转动,所述底座内的气体经所述内侧风道及所述内侧风道的出风口流出所述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座组件,用于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内侧风道和第一外侧风道,所述第一外侧风道套设在所述内侧风道上且与所述内侧风道相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风道与所述内侧风道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且位于所述内侧风道内,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机相连接;其中,启动所述电机后所述风扇转动,所述底座内的气体经所述内侧风道及所述内侧风道的出风口流出所述底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风道的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消音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孔为圆形消音孔,所述圆形消音孔的直径的范围为2mm至6mm;和/或所述消音孔为多边形消音孔,所述多边形消音孔的边长的范围为2mm至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吸音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风道与所述内侧风道。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风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李忠华高弘錫魏喜明马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