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健专利>正文

射流增氧出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54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流增氧出水管,属于鱼缸增氧技术领域。包括管体、进水通道及进氧孔,所述管体内部上方贯穿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呈锥形,所述进水通道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管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氧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增氧出水管的内部贯穿进水通道且进水通道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这种设计结构增加了进水通道内水流的流速,从而增加了增氧效果;管体的上半部采用阶梯圆柱状结构,管体的上半部具有不同的外径,可与不同尺寸的水管实现套接,增加了增氧出水管的适用范围,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流增氧出水管
本技术涉及鱼缸增氧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射流增氧出水管。
技术介绍
海鲜池供氧需要使用增氧出水管,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空气中的氧气迅速转移到水体中,能够解决水体中缺氧的问题,现有的增氧出水管增氧效果不佳,增氧速度缓慢,使用不便;且现有的增氧出水管仅能与相应尺寸的水管套接,单个增氧出水管无法适应多种尺寸的水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流增氧出水管,结构简单,增氧效果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射流增氧出水管,包括管体、进水通道及进氧孔,所述管体内部上方贯穿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呈锥形,所述进水通道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管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氧孔。所述管体的上半部呈阶梯圆柱状,所述管体的下半部呈圆柱状。所述进水通道外壁与所述管体内壁之间设有加强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增氧出水管的内部贯穿进水通道且进水通道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这种设计结构增加了进水通道内水流的流速,从而增加了增氧效果;管体的上半部采用阶梯圆柱状结构,管体的上半部具有不同的外径,可与不同尺寸的水管实现套接,增加了增氧出水管的适用范围,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进水通道;3、进氧孔;4、加强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射流增氧出水管,包括管体1、进水通道2及进氧孔3,所述管体1内部上方贯穿设有进水通道2,所述进水通道2呈锥形,所述进水通道2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管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氧孔3。所述管体1的上半部呈阶梯圆柱状,所述管体1的下半部呈圆柱状。所述进水通道2外壁与所述管体1内壁之间设有加强片4。如说明书附图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射流增氧出水管,包括管体1、进水通道2及进氧孔3,管体1内部上方贯穿设有进水通道2,进水通道2呈锥形,进水通道2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进水通道2外壁与管体1内壁之间设有加强片4,加强片4增加了出水管的稳定性,管体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进氧孔3。管体1的上半部呈阶梯圆柱状,管体1的上半部包括两个不同外径的圆柱,管体1的下半部呈圆柱状。本技术使用时,管体1的上半部与水管套接,根据水管内径的大小选择不同外径的管体与之连接,外部水体从水管进入进水通道2内进而从管体1的下半部流出,进氧孔3内通入空气与管体1内的水体进行混合从而实现增氧。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流增氧出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进水通道(2)及进氧孔(3),所述管体(1)内部上方贯穿设有进水通道(2),所述进水通道(2)呈锥形,所述进水通道(2)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管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氧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流增氧出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进水通道(2)及进氧孔(3),所述管体(1)内部上方贯穿设有进水通道(2),所述进水通道(2)呈锥形,所述进水通道(2)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管体(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氧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健
申请(专利权)人:崔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