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用废料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用废料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废旧电池及有毒的固化物通常被混入生活垃圾中,处理方法主要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填埋的不足会污染水源和土壤,特别是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通过渗滤作用对水源和土壤污染更重;采用堆埋的方法处理又使堆肥的质量下降;焚烧方法是采用焚烧炉焚烧,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在飞灰中,造成重大的大气污染,这些方法虽然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但回收率低,其余的铅以气体和粉尘的形态排出,造成二次污染。但现有的废电池处理装置运行不够稳定,只能对废电池进行单一破碎,破碎后不便于对破碎后的废电池进行筛选,不符合筛选规格的废电池取出后,还需要再通过进料口倒入,操作步骤极为费时费力,无法有效实现废电池的解剖处理,从而不便于分类回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并且破碎时废电池由于没有进行及时风干,导致废电池不便于破碎,不便于后期的回收。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便于对破碎后的废电池进行筛选,不符合筛选规格的废电池能够再次进行破碎处理,并对废电池进行及时风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用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板(1)、第一齿轮(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第二轴承座(5)、第一传动轮(6)、第一固定板(7)、传动带(8)、斜块(9)、蝶形螺栓(10)、回料框(12)、碎物刀板(14)、第二转轴(15)、进料阀(16)、第二齿轮(18)、伺服电机(19)、第二固定板(20)、第三轴承座(21)、碎物框(22)、插块(24)、挡板(27)、第四轴承座(28)、透气网板(29)、第五轴承座(30)、风叶(31)、保护框(32)、第六轴承座(33)和第二传动轮(34);第一固定板(7)、第二轴承座(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用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板(1)、第一齿轮(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第二轴承座(5)、第一传动轮(6)、第一固定板(7)、传动带(8)、斜块(9)、蝶形螺栓(10)、回料框(12)、碎物刀板(14)、第二转轴(15)、进料阀(16)、第二齿轮(18)、伺服电机(19)、第二固定板(20)、第三轴承座(21)、碎物框(22)、插块(24)、挡板(27)、第四轴承座(28)、透气网板(29)、第五轴承座(30)、风叶(31)、保护框(32)、第六轴承座(33)和第二传动轮(34);第一固定板(7)、第二轴承座(5)、第一轴承座(3)和第二固定板(20)依次固接于支撑板(1)顶部;第一转轴(4)一端与第一轴承座(3)枢接,且贯穿第一轴承座(3)与第一齿轮(2)固接,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5)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5)与第一传动轮(6)固接;碎物框(22)顶部两侧均固接有进料斗(17),进料阀(16)安装于进料斗(17),第三轴承座(21)嵌于碎物框(22)靠近第二固定板(20)的侧部,第四轴承座(28)嵌于碎物框(22)靠近第一固定板(7)的侧部;保护框(32)固接于第一支撑板(1)顶部,且与第四轴承座(28)枢接;透气网板(29)固接于保护框(32)靠近碎物框(22)的侧部,第五轴承座(30)嵌于透气网板(29)中部,第六轴承座(33)固接于保护框(32)远离碎物框(22)的内侧部,伺服电机(19)固接于第二固定板(20)靠近第一固定板(7)的侧部;第二转轴(15)一端与第三轴承座(21)枢接,且贯穿第三轴承座(21)与伺服电机(19)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五轴承座(30)枢接,且贯穿第五轴承座(30)与第六轴承座(33)枢接;风叶(31)、第二传动轮(34)均固接于第二转轴(15),且风叶(31)位于第五轴承座(30)、第六轴承座(33)之间,第二传动轮(34)位于风叶(31)、第六轴承座(33)之间,第二传动轮(34)通过传动带(8)与第一传动轮(6)传动连接;碎物刀板(14)均布于第二转轴(15),且位于碎物框(22)内;斜块(9)固接于碎物框(22)内底部;回料框(12)固接于碎物框(22)底部,且回料框(12)两内侧壁均铰接有过滤板(23),回料框(12)两侧部均开有螺纹孔(11),回料框(12)顶部两侧均固接有限位板(13),回料框(12)前侧开有出料口(26)、插槽(25),插槽(25)位于出料口(26)上;蝶形螺栓(10)与螺纹孔(11)螺接,且与过滤板(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