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构建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26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肽构建体及其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多肽构建体,其包含连接至结合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肽或多肽信号传递配体,其中所述配体包含降低其对缺少所述抗原表达的细胞的效力的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或缺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肽构建体及其用途相关申请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10月29日的国际申请PCT/AU2012/001323进入中国、申请号为201280064672.8的题为“多肽构建体及其用途”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申请要求在2011年10月28日提交的标题为“多肽构建体及其用途”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2011904502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申请涉及包含连接至抗体的突变的、弱化的多肽配体的多肽构建体,其中所述抗体将所述突变配体指向在其表面表达与所述抗体结合的抗原和所述配体的受体的细胞。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包括使用这些多肽构建体的治疗方法。
技术介绍
已描述多种肽和多肽配体通过与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并且由此刺激、抑制或另外调节生物应答,通常涉及带有所述受体的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这类配体的实例包括肽和多肽激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凋亡诱导因子等。天然配体可以是可溶的,或者可以连接到另一细胞的表面。由于这类配体的生物活性,一些具有作为治疗剂的潜在用途。一些肽或多肽配体已由管理机构批准作为治疗产品,包括例如,人生长激素、胰岛素、干扰素(IFN)-α2b、IFNα2a、IFNβ、红细胞生成素、G-CSF和GM-CSF。很多这些和其他配体已展示了在治疗应用中的潜能,但也显示出在向人类患者施用时的毒性。毒性的一个原因是这些配体中的大多数引发多种细胞上的受体,包括介导治疗作用的那些细胞之外的细胞。例如,在使用IFNα2b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其效用至少部分地在于其结合于骨髓瘤细胞上的I型干扰素受体,这进而引发减少的增殖并因此限制疾病进展。然而,遗憾的是,这种IFN还结合体内的多种其他正常细胞,引发多种其他细胞应答,其中一些是有害的(例如,流感样症状、嗜中性白血球减少、抑郁)。配体的这种“脱靶(offtarget)”活性的结果是,很多配体不适合作为药物候选物。在本文中,“脱靶活性”是指对于配体的天然受体,但在介导治疗有益作用的那些细胞之外的细胞表面上的活性。即便一些配体,例如IFNα2b,批准用于治疗医学状况,它们由于其“脱靶”生物活性而耐受不良。脱靶活性和相关的不良耐受性还意味着,这些基于肽配体的药物中的一些不能以足够高的剂量施用,以对介导治疗作用的靶细胞产生最佳治疗作用。类似地,自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已知干扰素,特别是IFNα,能够提高凋亡并且减少某些癌细胞的增殖。这些生物活性由癌细胞表面上的I型干扰素受体介导,其在受到刺激时,启动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导致增殖降低和/或诱导终末分化或凋亡。IFNα已由FDA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黑素瘤、肾细胞癌、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和毛细胞性白血病。IFNα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由IFNα对这些细胞上的I型IFN受体的直接结合介导,并刺激凋亡、终末分化或降低的增殖。IFNα对非癌细胞的“间接”作用是刺激免疫系统,这可通过导致免疫系统排斥肿瘤而产生额外的抗癌作用。遗憾的是,I型干扰素受体也存在于大多数非癌细胞上。通过IFNα活化这些细胞上的这种受体导致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导致毒性。这种毒性阻止了IFNα以对癌细胞发挥最大抗增殖和促凋亡活性的水平向个体给药。Ozzello等人(BreastCancerResearchandTreatment25:265-76,1993)描述了将人IFNα与肿瘤靶向抗体共价连接,从而将IFNα的直接抑制活性定位到肿瘤,作为降低肿瘤生长速率的途径,并且证实了这种缀合物在人癌症的异种移植模型中具有抗肿瘤活性。所观察到的抗癌活性的机制归因于IFNα对癌细胞的直接作用,因为在试验中使用的人IFNα没有可观地与鼠I型IFN受体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可导致间接抗癌作用。然而,由于人IFNα与鼠细胞的结合的这种缺失,该作者不能评估抗体-INFα缀合物相对于游离IFNα的毒性。这些作者使用化学方法以将IFNα连接至抗体。Alkan等人,(JournalofInterferonResearch,volume4,number3,p.355-63,1984)证实了将人IFNα连接至结合E.B.病毒(EBV)膜抗原(MA)的抗体提高了其针对表达EBV-MA抗原的细胞的抗增殖活性。这种提高的效力依赖于靶细胞的抗原表达和抗体的结合特异性二者。所测试的细胞系是癌细胞系QIMR-WIL,成髓细胞白血病。该作者提出IFNα与抗体的连接可用作癌症的治疗,因为它可减少肿瘤生长。Alkan等人没有解决这些抗体-IFNα缀合物由于其与正常的抗原阴性细胞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潜在毒性。还已知抗体和IFNα之间的连接可通过制备融合蛋白构建体完成。例如,IDEC(WO01/97844)公开了人IFNα与靶向肿瘤抗原CD20的IgG重链C-末端的直接融合。其他小组已公开了在IgG重链C-末端和IFNα之间的各种接头的用途。例如,US7,456,257公开了抗体重链恒定区的C-末端可通过序列(GGGGS)n(其中n可以是1、2或3)的插入的富含丝氨酸-甘氨酸(S/G)接头连接至IFNα,并且无论接头长度如何,融合蛋白构建体的IFNα活性没有显著差异。Morrison等人(US2011/0104112A1;和XuanC,StewardKK,TimmermanJM,MorrisonSL.Targeteddeliveryofinterferon-αviafusiontoanti-CD20resultsinpotentantitumoractivityagainstB-celllymphoma.Blood2010;115:2864-71)也公开了连接至靶向癌症的IgG抗体重链C-末端的IFNα,具有插入的S/G接头,并且观察到IgG和接头与IFNα的融合降低了IFNα对于不在细胞表面上表达对应抗原的细胞的活性。与作用于人细胞的人非融合蛋白IFNα(游离IFNα)相比,这些融合蛋白构建体的降低的IFN活性是适度的,但鼠IFNα对鼠细胞的作用看起来更为显著。如Morrison等人和US7,456,257中观察到的,由于融合至抗体的C-末端而导致的人IFNα活性降低是适度的,并且通常认为是不利的,因为这降低了配体的效力。例如,Rossi等人(Bloodvol.114,No.18,pp3864-71)指出了这种缺陷,他们使用可选的策略将IFNα连接至肿瘤靶向抗体,其连接方式导致观察到没有IFNα活性的损失。现有技术通常教导使用有效的IFN并且将这种IFN靶向癌细胞。尽管这种方法导致IFN对癌细胞的活性提高,但没有解决IFN对正常的“脱靶”细胞的活性的问题。在上述现有技术实例中,抗体-IFNα融合蛋白的人IFNα部分,在暴露于不在其细胞表面表达对应抗原的人细胞时,保持高比例的天然IFNα活性。这种活性可导致由于融合蛋白的IFNα部分活化非癌的正常(“脱靶”)细胞而产生的毒性。因此,存在降低基于配体的药物的“脱靶”活性,同时保持这些配体的“中靶(on-target)”治疗作用的需求。保持目标特异性配体活性并且同时降低基于配体的治疗剂的非目标毒性,将对在治疗上有用的配体产生更大的治疗浓度窗口。例如,使用以下形式的人IFN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编码多肽构建体的核酸构建体,所述多肽构建体包含连接至结合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肽或多肽信号传递配体,其中所述配体包含降低其对缺少所述抗原表达的细胞的效力的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或缺失。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8 AU 20119045021.编码多肽构建体的核酸构建体,所述多肽构建体包含连接至结合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肽或多肽信号传递配体,其中所述配体包含降低其对缺少所述抗原表达的细胞的效力的至少一个氨基酸取代或缺失。2.编码多肽构建体的核酸构建体,所述多肽构建体包含连接至结合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肽或多肽信号传递配体,其中所述信号传递配体是与野生型相比包含选自R144A、R144S、R144T、R144Y、R144I、R144L、A145D、A145H、A145Y、A145K、R33A+YNS、R33A和R144A+YNS的突变的弱化的干扰素α(IFNα)。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建体,其中所述肽或多肽信号传递配体经肽键连接至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建体,其中所述肽或多肽信号传递配体直接或经长度为1-20个氨基酸的接头连接至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建体,其中所述肽或多肽信号传递配体连接至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轻链或重链恒定区的C-末端。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建体,其中所述细胞表面相关抗原包含具有小于240kD分子量的细胞外结构域。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建体,其中所述细胞表面相关抗原以大于每个细胞12,600个拷贝或大于每个细胞15,000个拷贝的密度存在于所述细胞上。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建体,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以从50nM、从25nM、从10nM、或从5nM至1pM的亲和力结合所述细胞表面相关抗原。9.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构建体,其中所述细胞表面相关抗原选自CD38、HM1.24、CD56、CS1、CD20、CD74、IL-6R、Blys(BAFF)、BCMA、HLA-SR、激肽原、β2微球蛋白、FGFR3、ICAM-1、蛋白裂解酶、CD52、EGFR、GM2、α4-整联蛋白、IFG-1R、KIR、CD3、CD4、CD8、CD24、CD44、CD69、CD70、CD71、CD83、CD86、CD96、HLA-DR、PD-1、ICOS、CD33、CD115、CD11c、CD14、CD52、CD14、FSP1、FAP、PDGFRα、P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S·小威尔逊S·L·波古伊G·E·米科塞尔T·陶拉W·科维A·G·多伊勒A·克拉克M·波拉德S·特兰J·TC·林
申请(专利权)人:特瓦制药澳大利亚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澳大利亚,AU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