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储能模块的安全防控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安全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储能模块的安全防控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因锂离子电池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锂离子电池的火灾危险性逐渐显现,国内外多次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事故,并引发相关产品的大规模召回,使与锂离子电池有关的企业、行业均带来了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锂离子电池在某些滥用条件下(如过充、高温、短路等)容易出现危险,发生热失控,此过程中电池的内部和表面温度会骤然上升至几百度,电池以燃烧或爆炸的形式完成能量的释放,最终电池烧毁并可能引燃其他材料,造成安全事故。电池储能模块中有多个电池,当单体电池的热失控不可避免时,应采取措施阻止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出现连锁反应,烧毁电池储能模块。现有的锂离子电池阻燃材料多以涂覆的方式涂覆在锂离子电池内部的正负极极片、隔膜上,这种方法虽然能对锂离子电池的起火燃烧起到部分减缓或遏制作用,但由于其布置于电池内部有限的空间内,阻燃材料的形状和质量都受到影响,一般涂覆层厚度仅为0.5-10μm,导致阻燃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阻燃涂层涂覆与电池正负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储能模块的安全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电池储能模块中的电池进行试验,确定电池的破裂位置以及电池破裂位置喷出物质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并根据试验确定的电池破裂位置以及电池破裂位置喷出物质的温度和持续时间确定第一阻燃隔热器件的结构参数并制作所述第一阻燃隔热器件;根据电池储能模块内部每块电池的安装及排列方式,确定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以及根据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确定第二阻燃隔热器件的结构参数并制作第二阻燃隔热器件,其中,所述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包括电池与电池的直接接触面,以及非直接接触情况下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相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储能模块的安全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电池储能模块中的电池进行试验,确定电池的破裂位置以及电池破裂位置喷出物质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并根据试验确定的电池破裂位置以及电池破裂位置喷出物质的温度和持续时间确定第一阻燃隔热器件的结构参数并制作所述第一阻燃隔热器件;根据电池储能模块内部每块电池的安装及排列方式,确定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以及根据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确定第二阻燃隔热器件的结构参数并制作第二阻燃隔热器件,其中,所述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包括电池与电池的直接接触面,以及非直接接触情况下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相对面积最大的部位;在所述电池储能模块中的电池的破裂位置安装第一阻燃隔热器件以及在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安装第二阻燃隔热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储能模块中的电池的破裂位置安装第一阻燃隔热器件以及在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安装第二阻燃隔热器件包括:选择阻燃隔热材料;根据试验确定的电池破裂位置以及电池破裂位置喷出物质的温度和持续时间,使用选择的阻燃隔热材料制造能够遮盖电池破裂位置的第一阻燃隔热器件,并将所述第一阻燃隔热器件固定于所述电池破裂位置;根据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的形状,使用选择的阻燃隔热材料制造第二阻燃隔热器件,并将所述第二阻燃隔热器件插入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其中,所述第二阻燃隔热器件的表面积不小于所述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阻燃隔热器件贴近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的一侧设置凹槽,以使风冷或液冷管能够通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阻燃隔热器件贴近电池与电池之间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的一侧设置凹槽包括在所述阻燃隔热器件贴近电池热交换效果最强的接触面的一侧设置方形、圆形、三角形槽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电池破裂位置是电池防爆阀时,在所述第一阻燃隔热器件上设置贯通孔,使电池内部高温气体通过破裂位置喷出后,再通过贯通孔定向排出。6.一种电池储能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杨凯,刘超群,王康康,惠娜,范茂松,刘皓,张明杰,耿萌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