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哲焕专利>正文

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281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装置,其中,下部成形装置的构成为:在可动型固定板的上部设有下部金属模具,在可动型固定板中前后双方形成滑孔,利用上下方的压缩弹簧的弹性支承力保持固定状态;加压弯曲装置的构成为:在加压板的两侧贯穿设置滑孔,由压缩弹簧实现缓冲作用,利用连接到中央部的油压、气压缸的驱动杆保持固定在下部金属模具上表面的上侧位置上,并凸出设置有成形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保护和装饰建筑物外壁为目的设置的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对于延伸率比较小的硬质铁板外部装饰材料,在对四角顶部进行圆弧弯曲处理时,即使不用在与其相连的侧面上形成另外的切断部,也可获得圆弧成形的操作性和生产率优良的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装置。通常,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被制成任意大小、以许多单位个体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粘贴到建筑物的外壁上,用于保护外壁和外部装饰处理。这样的外部装饰材料虽然在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形式被实际应用,但是由于制作成本和施工性能等原因,实际应用最多的是由铁板材弯曲成形和喷涂处理制成的建材板着色装饰材料。对于用这种现有技术中以铁板材制成的外部装饰材料,首先准备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钢板(铁板)110,在其内部设定第一弯曲线、第二弯曲线后,将所述钢板的四个角部以直角切断至所述第一弯曲线,形成切断部,用成形装置弯曲所述各弯曲线,形成装饰表面部、从所述装饰表面部沿直角方向向后弯曲的宽度较小的侧面部、和从所述各侧面部大致沿直角方向向外侧弯曲且具有与所述装饰表面部平行的面的延长部,成形制造出单个外部装饰材料。由这种成形方法制造出的外部装饰材料,为了易于弯曲成形,设在四个角部的切断部被切断至所述第一弯曲线,弯曲成形之后,由于切断部延长至所述装饰表面部的四角顶部,在表面上露出,为了防止漏水,必须在各角顶部进行焊接操作。因此,具有增加外部装饰材料制造的作业工序、由于焊接处理使装饰表面部发生热变形、降低外部装饰材料的平直度、在装饰表面部的四角顶部形成直角形、外观不美等缺点。因此,近来为了克服前述外部装饰材料成形中的缺点,采用本申请人以前申请(韩国专利申请第93-17948号)的技术,用图1所示的成形装置制造外部装饰材料。即,在平板110的四个角部上,两侧以圆弧连接并使被切开的切-->开部210位于第一弯曲线120和第二弯曲线130之间,对所述第一弯曲线120和第二弯曲线130进行成形操作,形成装饰表面部140、侧面部150、延长部160,从而制成外部装饰材料200。这种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方法在对所述第一弯曲线120弯曲时,为了使所述装饰表面部140的四角顶部成圆形,所述各第一弯曲线120不完全弯曲至交汇的角顶部,以部分弯曲且在角顶部形成未成形的凸出部220的状态,由成形装置对其进行圆角成形。即,在所述侧面部150的内侧和所述装饰表面部140的角顶部的下表面,以贴紧状态设置具有用于成形的圆弧面240的下部金属模具230,使具有与所述下部金属模具230的圆弧面240相对应的圆弧槽260的压力辊250下降,通过所述压力辊250的圆弧槽260对所述未成形的凸出部220的加压轧制作用,使所述凸出部220形成圆形,制成成品外部装饰材料200。这种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技术在使所述装饰表面部140的四个角部形成圆形时,由所述压力辊250对所述凸出部220进行加压成形。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弯曲线120的圆角部120a和所述切开部210的圆形切断部210a的半径差而产生的变形(延伸)被所述切断部210吸收,而提供该成形部分的形变吸收作用,所以可利用成形对角部进行圆形处理。另外,由于所述切断部210a位于在所述第一弯曲线120和第二弯曲线130之间的侧面部150上,所以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不必对经过施工的所述切断部210另外进行焊接。然而,这种成形装置虽然在所述被成形的外部装饰材料的材质为铝等较软材料的情况下,尽管以很快的速度下降所述压力绲250,也能够防止如裂纹等成形部分的破损,但是,在成形材质为延伸率较小的硬质铁板的情况下,由于成形不正常而产生裂纹等缺点,存在成形操作性能不好的缺点。特别是,当这种成形装置在利用所述压力辊对形成于四个角顶部的所述凸出部220进行圆弧成形时,为了吸收由于强制加压成形产生的拉伸变形量,切断部210a是必需的,同时,为了使成形的不合格率降至最低而以固定型方式设置所速下部金属模具230,而所述压力辊250必须一边利用借助于轧制作用的强制加压作用防止成形部分产生裂纹等破损,一边进行成形。-->然而,如上所述,这种技术在所述外部装饰材料为硬质铁板的情况下,由于其成形速度受到限制,存在操作性能和生产率低下的缺点,特别是,由于为了吸收因成形产生的变形量而必须设置切断部210a,使操作工序的复杂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前面所述的现有技术所指出的问题而研究开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加压成形而产生的延伸变形小的硬质铁板材料的四个角部进行圆弧成形的操作性能良好,特别是在对露出外部装饰材料外部的装饰表面部的四个角部进行圆弧弯曲处理时,不必在相连的侧面部分形成另外的切断部就可进行圆弧成形的成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最低、成品性能最佳化的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成形装置。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常规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装置,包括:以支承外部装饰材料侧面部的内侧和装饰材料表面部的角部的下表面的方式设置的成形装置,利用油压或气压缸驱动杆的升降动作、由前端的固定板加压固定位于所述下部成形装置上部的所述外部装饰材料的装饰表面的紧固装置,和弯曲由所述紧固装置固定的外部装饰材料的未成形凸出部的加压弯曲装置,所述下部成形装置这样构成:在可动型固定板的上部设置具有成形圆弧面的下部金属模具,在所述可动型固定板中前后双方形成滑孔,利用沿导向柱可升降地游离设置的上下方向的压缩弹簧的弹性支承力保持固定状态;所述加压弯曲装置这样构成:在加压板两侧贯穿设置滑孔,利用沿两个导向柱可升降地游离设置的下方的压缩弹簧实现缓冲作用,利用连接到中央位置上的油压或气压缸的驱动杆保持固定在所述下部金属模具的上表面的上侧位置上,凸出设置具有与所述下部金属模具的成形圆弧面相对应的圆弧槽的成形端。图1是表示现有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工艺及其所采用的成形装置的工艺说明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俯视图。图4是表示连接了待成形的外部装饰材料时的本专利技术的部分侧剖视图。-->图5a至图5f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加工过程的工艺图。图6是表示利用本专利技术成形的外部装饰材料的外观的立体图。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成形装置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2~图4所示,由以下部分构成:以支承外部装饰材料1的侧面部4的内侧和装饰表面部3的角部的下表面的方式设置的下部成形装置10,利用油压、气压缸的驱动杆31的升降动作、由前端的固定板32加压固定位于所述下部成形装置上部的所述外部装饰材料1的装饰表面部3的紧固装置30,和弯曲由所述紧固装置固定的外部装饰材料1的未成形凸出部2的加压弯曲装置20。所述下部成形装置10这样构成:在可动型固定板11的上部设有具有成形圆弧面13的下部金属模具12,在所述可动型固定板11中前后双方形成滑孔14,利用沿导向柱15可升降地游离设置的上下方向的压缩弹簧16、17的弹性支承力保持固定状态。所述加压弯曲装置20这样构成:在加压板21两侧贯穿设置滑孔22、22,利用沿两个导向柱23、23可升降地游离设置的下方的压缩弹簧24实现缓冲作用,利用连接到中央位置上的油压、气压缸的驱动杆25保持固定在所述下部金属模具12的上表面的上侧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装置,包括:以支承外部装饰材料(1)的侧面部(4)的内侧和装饰表面部(3)的角部下表面的方式设置的下部成形装置(10),利用油压、气压缸的驱动杆(31)的升降动作、由前端的固定板(32)加压固定位于所述下部成形装置上部的所述外部装饰材料(1)的装饰表面部(3)的紧固装置(30),和弯曲由所述紧固装置固定的外部装饰材料(1)的未成形凸出部(2)的加压弯曲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成形装置(10)这样构成:在可动型固定板(11)的上部设有具有成形圆弧面(13)的下部金属模具(12),在所述可动型固定板(11)中前后双方形成滑孔(14),利用沿导向柱(15)可升降地游离设置的上下方向的压缩弹簧(16、17)的弹性支承力保持固定状态, 所述加压弯曲装置(20)这样构成:在加压板(21)两侧贯穿设置滑孔(22、22),利用沿两个导向柱(23、23)可升降地游离设置的下方的压缩弹簧(24)实现缓冲作用,利用连接到中央位置上的油压、气压缸的驱动杆(25)保持固定在所述下部金属模具(12)的上表面的上侧位置上,凸出设置具有与所述下部金属模具(12)的成形圆弧面(13)相对应的圆弧槽(27)的成形端(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外部装饰材料的成形装置,包括:以支承外部装饰材料(1)的侧面部(4)的内侧和装饰表面部(3)的角部下表面的方式设置的下部成形装置(10),利用油压、气压缸的驱动杆(31)的升降动作、由前端的固定板(32)加压固定位于所述下部成形装置上部的所述外部装饰材料(1)的装饰表面部(3)的紧固装置(30),和弯曲由所述紧固装置固定的外部装饰材料(1)的未成形凸出部(2)的加压弯曲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成形装置(10)这样构成:在可动型固定板(11)的上部设有具有成形圆弧面(13)的下部金属模具(12),在所述可动型固定板(11)中前后双方形成滑孔(14),利用沿导向柱(15)可升降地游离设置的上下方向的压缩弹簧(16、17)的弹性支承力保持固定状态,所述加压弯曲装置(20)这样构成:在加压板(21)两侧贯穿设置滑孔(22、22),利用沿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哲焕
申请(专利权)人:朴哲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