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228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集装箱包括底架、顶部、左侧部、右侧部、前端部和后端部,底架上设有底连接装置,左侧部包括左侧板,右侧部包括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底部均与底架连接,顶部包括顶板,顶部四个角上均设有顶连接装置,前端部包括前墙板和前角柱,前角柱设置在前墙板两侧,后端部包括门扇和门角柱,门角柱设置在门扇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集装箱拆分后的结构,先连接成堆叠单体结构,然后将至少2个堆叠单体结构连接联箱结构;最终将联箱结构直接放置至公路或铁路车辆上运输;或者将联箱结构放置标准集装箱或转接平台上进行海运、公路或铁路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运输
,具体为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
技术介绍
交换体集装箱主要作为一种运输工具,箱体配有可调高度、可折叠的支撑腿,由专用车运输至目的地后,可由人工操作支撑腿竖起后,不需叉车等重型起吊设备即可卸车,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加高效快捷的实现门到门运输。另一方面,可快速的从运输车辆上卸下集装箱,也减少物流车辆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整体物流的效率。然而交换体集装箱大多为内陆箱,适用于公路铁路车辆的运输,而当需要经过海运运输,由于集装箱外形尺寸以及结构的限制,海运时,箱体需要以散货的方式进行运输,运输成本大大提高;,另外集装箱回城空箱运输,需要同样的运输车辆来进行运输,这些也造成运输成本的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集装箱包括底架、顶部、左侧部、右侧部、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底架上设有底连接装置,所述左侧部包括左侧板,所述右侧部包括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底部均与底架连接,所述顶部包括顶板,所述顶部四个角上均设有顶连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集装箱包括底架(1)、顶部(2)、左侧部(3)、右侧部(4)、前端部(5)和后端部(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设有底连接装置(7),所述左侧部(3)包括左侧板,所述右侧部(4)包括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底部均与底架(1)连接,所述顶部(2)包括顶板,所述顶部(2)四个角上均设有顶连接装置(8),所述前端部(5)包括前墙板(9)和前角柱(10),所述前角柱(10)设置在前墙板(9)两侧,所述后端部(6)包括门扇(11)和门角柱(12),所述门角柱(12)设置在门扇(11)两侧,将拆卸后的左侧板、右侧板、前墙板、前角柱、门扇,门角柱中的至少一个置于底架上,采用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集装箱包括底架(1)、顶部(2)、左侧部(3)、右侧部(4)、前端部(5)和后端部(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设有底连接装置(7),所述左侧部(3)包括左侧板,所述右侧部(4)包括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底部均与底架(1)连接,所述顶部(2)包括顶板,所述顶部(2)四个角上均设有顶连接装置(8),所述前端部(5)包括前墙板(9)和前角柱(10),所述前角柱(10)设置在前墙板(9)两侧,所述后端部(6)包括门扇(11)和门角柱(12),所述门角柱(12)设置在门扇(11)两侧,将拆卸后的左侧板、右侧板、前墙板、前角柱、门扇,门角柱中的至少一个置于底架上,采用堆叠连杆(13)分别连接拆卸后的底架(1)上的底连接装置(7),以及拆卸后的顶部的顶连接装置(8),使拆卸后的左侧板、右侧板、前墙板、前角柱、门扇、门角柱中的至少一个置于底架和顶部之间,形成堆叠单体结构(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堆叠单体结构(14)放置在框架联箱(15)内,形成框架联箱结构,所述框架联箱(15)顶部设有框架起吊耳(16),所述框架联箱结构装载在标准箱中进行运输或装载在与集装箱相配合的运输车辆上进行运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具联箱装置(17),联箱时锁具联箱装置(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强波陆正华黄吴飞严鑫陈小军沈炎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亚泰特种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