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和楼板构造布置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2148 阅读:4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各种楼板和墙构造。一个实施例包括一支承在第一垂直墙上的第二垂直墙。一个或多个托梁边缘可附连到第一垂直墙,多个托梁可附连到托梁边缘。铺面材料可支承在多个托梁上。第二垂直墙可由在一顶轨和一底轨之间延伸的多个间隔的第二壁骨构造。底轨包括一腹板和两个直立的腿。第二壁骨的端部用来在各自的壁骨端部之间形成底轨内的敞开区域。一水泥质的材料可施加到铺面材料上和底轨内的敞开区域中,以形成楼板表面和敞开区域内的防火屏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和楼板构造布置和方法本申请是2004年4月13日提交的、题为“建筑物构造系统和方法”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10/823,449的部分继续的申请,该在先申请根据35U.S.C.§119(e)主张和要求对2003年4月14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No.60/462,770的优先权和权益,本文援引所述申请的内容以供参考。
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涉及建筑构件、建筑系统和构造方法,更具体来说,涉及楼板系统、墙构架和镶板布置,以及用于构造建筑物的细节和方法。
技术介绍
过去,选择用于新的住宅和商用建筑构造的建筑材料一直是木材、混凝土砌块、结构管道和框架等。近年来,在致力于解决与木材相关的共同问题(即不能足以提供木梁所要求的长度和尺寸、虫害、火灾危害等)的努力中,已经开发了各种可供选用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法。例如,人们已开发出所谓的冷压成型或“轻型”钢框架构件来代替木材托梁、壁骨等。然而,在许多情形中,不管使用构件的组成如何,构架的方法大致相同。因此,尽管钢构件的开发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通常与木材相关的问题,但使用钢构件时所采用的构架方法仍然包含与现有技术的木材的构架方法相关的各种不足。例如,过去普遍采用的一种木材的构架方法被称为“轻骨构架”。在轻骨构架的应用中,长而连续的框架件从底基延伸到屋檐线,中间并有楼板结构钉牢在框架件上。图1和2示出现有技术的一用于两层结构1的轻骨框架布置,其中,木支柱2从一固定到基础4的底基板3开始延伸。一系列的木楼板托梁5钉牢在对应壁骨2的内表面。然后,盖板材料6可钉在壁骨架2-->的外侧上。通常还将绝热材料(未示出)放置在壁骨架之间的空间内,然后,板条和灰泥或干饰面内墙等附连到壁骨架以形成内墙表面。诸如夹板之类的楼板铺面材料7可附连到托梁的顶表面上,以形成楼板的表面,或在其它的应用中,楼板表面可通过在铺面材料上浇筑混凝土或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板等来形成。因为这样的构架布置在诸壁骨架之间形成相对无阻挡的通道,火可通过这样的通道从下层烧到上层,所以,目前的防火规范通常要求在诸壁骨架之间安装防火块以阻断这些通道。图2示出这样一防火块,其可包括一板8和一阻火板9,它们钉牢在相邻的壁骨架2上,并在其间延伸以阻断通道。图3示出一由冷压成型钢框架件装配而成的轻骨构架墙10的一部分。如图中所示,形成与区域下层相关的墙的C形壁骨架11的上端被接纳并附连到C形上轨12。然后将C形楼板托梁14附连到壁骨11的腹板部分13,如图所示,以支承楼板的铺面材料(未示出)。在架设过程中,可使用一横杆角钢15来支承楼板托梁14。为了形成下一层的墙,一下轨16以背靠背的方式放置在上轨12上,C形壁骨17的下端附连到下轨(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见,上壁骨17与下壁骨11对齐。此外,L形角钢18可附连到上和下轨的相邻翼缘部分,以接纳楼板基底材料(未示出)的端部。起源于木建筑构造的另一类型的构架方法是“平台型”构架方法。在平台型构造中,各个楼板用作为构造下一层的工作平台。图4示出一现有技术的“平台式构架”的两层建筑物20的实例,其由轻钢框架构件构造成。如图所示,下墙21由间隔开的钢壁骨架22形成,它们在上C形轨23和下C形轨24之间延伸,并固定到上C形轨23和下C形轨24上。一C形的边缘件25支承在上轨23的腹板上。多个楼板托梁29被下面的下墙21支承,并用C形拼接角钢附连到边缘件25。如果必要的话,如图所示,使用分离腹板的加劲件来防止边缘件的腹板在荷载下纵向挠曲。也可使用其它的托梁边缘件,诸如授予Daudet等人的美国专利No.6,301,854中所揭示的构件。-->图5示出一可用于图4结构20中的“承重”的外墙。如图5所示,垂直延伸的壁骨架22的顶部接纳在和附连到上轨23。C形边缘件25的支承在并附连到上轨23的腹板上,如图所示。边缘件25具有一腹板26以及一下翼缘27和一上翼缘28。C形楼板托梁29用相应的拼接角钢(未示出)附连到边缘件25的腹板26。除了防止边缘件25的腹板在荷载下纵向挠曲之外,还有一腹板加劲件31附连到边缘件25的腹板26和对应托梁29的腹板30上。用于第二层的壁由多个壁骨架33形成,它们在附连到边缘件25的上翼缘28的另一下轨32和一上轨34之间延伸。此外,通常被称为“浇铸止挡件”的L形角钢36”可附连到下轨32和托梁29,以接纳浇筑在金属铺面材料35’或诸如此类的构件上的混凝土板35的端部。侧向桥接构件37(诸如授予E1derson的美国专利No.5,784,850或授予Elderson的美国专利No.6,021,168中所揭示的)或其它已知的侧向桥接构件结构可延伸通过壁骨架22和33内的开口,并接合其腹板以提供对壁骨架22和33的侧向支承。参见图4。上述类型的侧向桥接构件37可延伸通过壁骨架33内的开口36。图6示出一现有技术的承重内墙结构。从图中可见,垂直承重的壁骨40的顶端被接纳在一顶轨41内。一对C形边缘件42、43以背靠背的方式布置并附连到顶轨41,如图所示。一用于下一层墙的底轨44附连到边缘件42、43的顶翼缘,而垂直延伸的壁骨45的底部与对应的壁骨40对齐,并附连到底轨44,如图所示。托梁46通过拼接角钢(未示出)附连到边缘件42、43。从图中可见,腹板加劲件47附连到托梁46的腹板上,并如图所示地定向,以防止边缘件纵向挠曲。然后,将混凝土48浇筑到钢铺面材料上,或可安装预制混凝土板,以形成楼板。在其它布置中,根据荷载特性,可不使用腹板加劲件。其它布置可使用上述类型的托梁边缘件,其中,托梁附连接头板与托梁边缘件的腹板一体地形成。图6A示出另一现有技术的构架布置,其中,一边缘轨25’附连到直立壁骨22’的翼缘。壁骨22’的顶部附连到上轨23’。从图中可见,边缘轨25’的-->上翼缘偏置在上轨23’的腹板的下面,以便抵靠其形成一用来毗邻楼板铺面材料31’的横杆。一上墙由一下轨32’形成,其具有多个附连在其上的上壁骨33’。多个C形楼板托梁29’用传统的拼接角钢34’附连到边缘25’的腹板。图6B示出另一现有技术的构架布置,其中,一C形楼板托梁29”附连到直立壁骨22”的翼缘。壁骨22’的顶部附连到上轨23’。从图中可见,楼板托梁29”的上翼缘偏置在上轨23”的腹板的下面,以便抵靠其形成一用来毗邻楼板铺面材料31”的横杆。一上墙由一下轨32”形成,其具有多个附连在其上的上壁骨33”。图7示出一现有技术的具有窗洞51的承重墙布置50。如图7、8和9所示,墙50具有一下轨52,其附连到一基础或其它支承结构(未示出),以及一上轨53,其上支承多个托梁54。多个垂直延伸的壁骨55在上和下轨52、53之间延伸并附连在其上。上述类型的侧向桥接构件56或类似构件延伸通过壁骨55内的开口,并接合其壁骨腹板以对壁骨提供侧向支承。窗洞51由位于窗洞51的各侧上的一对(或其它布置)支顶壁骨57形成。一窗台轨58(由C形轨形成)或其它组合布置结构在支顶壁骨57之间延伸并附连到其上以形成窗洞51的下端。多个下纵向挠曲壁骨59在下轨52和窗台轨58之间延伸。一顶梁(header)轨60(其可如图所示地设置或可包括一组合布置)在支顶壁骨57的顶部之间延伸,以形成如图7和10所示的开口51的上端。多个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和楼板的连接,它包括:    一支承结构;    支承在该支承结构上的多个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第一壁骨各具有一接纳在一上墙轨内的顶端部,第一壁骨形成一第一墙侧和一第二墙侧;    一第一托梁边缘,第一托梁边缘在第一墙侧上附连到至少某些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并定向在支承结构上方要求的距离定处;    连接到第一托梁边缘的多个第一托梁;    支承在多个第一托梁上的第一铺面材料;    一具有一腹板和两个直立腿的底墙轨,底腹板支承在上墙轨上;    多个垂直延伸的第二壁骨,各具有被接纳在底墙轨内的底端,所述垂直延伸的第二壁骨的端部彼此间隔,以在间隔的第二壁骨的底端与底轨的腹板和腿之间形成敞开区域;以及    一水泥质材料,它设置在第一铺面上和敞开区域内,以在第一铺面材料上形成一楼板表面和在敞开区域内形成一屏障。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4-4-13 10/823,449;US 2004-12-21 11/019,1431、一种墙和楼板的连接,它包括:一支承结构;支承在该支承结构上的多个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第一壁骨各具有一接纳在一上墙轨内的顶端部,第一壁骨形成一第一墙侧和一第二墙侧;一第一托梁边缘,第一托梁边缘在第一墙侧上附连到至少某些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并定向在支承结构上方要求的距离定处;连接到第一托梁边缘的多个第一托梁;支承在多个第一托梁上的第一铺面材料;一具有一腹板和两个直立腿的底墙轨,底腹板支承在上墙轨上;多个垂直延伸的第二壁骨,各具有被接纳在底墙轨内的底端,所述垂直延伸的第二壁骨的端部彼此间隔,以在间隔的第二壁骨的底端与底轨的腹板和腿之间形成敞开区域;以及一水泥质材料,它设置在第一铺面上和敞开区域内,以在第一铺面材料上形成一楼板表面和在敞开区域内形成一屏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托梁各通过一体地形成在第一托梁边缘内的对应的接头板附连到第一托梁边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一托梁包括:一第一托梁腹板;一从第一托梁腹板突出的第一托梁上腿;以及一从第一托梁腹板突出的第一托梁下腿,以及其中,各个第一托梁边缘包括:一第一边缘腹板;一从第一边缘腹板突出的第一上边缘腿;一从第一边缘腹板突出的第一下边缘腿;多个一体地形成在第一边缘腹板内的第一接头板,其对应于第一托梁以便附连到它们的第一托梁腹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铺面材料包括波状形金属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续的剪切传递板,其插入在上墙轨和底墙轨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至少某些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和第一托梁边缘的一第一角钢;以及在第一墙侧上附连到至少某些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并还附连到第一角钢的一剪切墙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二墙侧上附连到至少某些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并定向在支承结构上方要求的距离处的一第二托梁边缘;连接到第二托梁边缘的多个第二托梁;以及支承在多个第二托梁上的第二铺面材料,其中,水泥质材料也施加在第二铺面材料上,以在第二铺面材料上形成另一楼板表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二托梁各通过一体地形成在第二托梁边缘内的对应的接头板附连到第二托梁边缘。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二托梁包括:一第二托梁腹板;一从第二托梁腹板突出的第二托梁上腿;一从第二托梁腹板突出的第二托梁下腿,以及其中,第二托梁边缘包括:一第二边缘腹板;一从第二边缘腹板突出的第二上边缘腿;一从第二边缘腹板突出的第二下边缘腿;以及多个一体地形成在第二边缘腹板内的第二接头板,其对应于第二托梁以便附连到它们的第二托梁腹板。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铺面材料包括波状金属板。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续的剪切传递板,其插入在上墙轨和底墙轨之间。12、一种墙和楼板的连接,它包括:一支承结构;支承在该支承结构上的多个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第一壁骨各具有一顶端部并形成一第一墙侧和一第二墙侧;一顶梁,它包括:一第一顶梁翼缘;一第二顶梁翼缘;以及一顶部顶梁腹板,它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顶梁翼缘并在其间延伸以形成一在其中接纳第一壁骨的顶端部的区域,第一壁骨的顶端部连接到第一和第二顶梁翼缘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第一顶梁翼缘的多个第一托梁;支承在多个第一托梁上的第一铺面材料;一具有一腹板和两个直立腿的底墙轨,腹板支承在顶梁的顶部顶梁腹板上;多个垂直延伸的第二壁骨,各具有被接纳在底墙轨内的一底端,垂直延伸的第二壁骨的底端部彼此间隔,以在间隔的第二壁骨的底端与底墙轨的腹板和直立腿之间形成一敞开区域;以及水泥质材料,它设置在第一铺面材料上和敞开区域内,以在敞开区域内形成一屏障和在第一铺面材料上形成一第一楼板表面。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从第一顶梁翼缘突出的第一下腿。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托梁各通过一体地形成在第一顶梁翼缘内的对应的第一接头板附连到顶梁。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铺面材料包括波状金属板。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续的剪切传递板,其插入在顶顶梁和底墙轨之间。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至少某些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和第一托梁边缘的一第一角钢;以及在第一墙侧上附连到至少某些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并还附连到第一角钢的一剪切墙板。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第二顶梁翼缘的多个第二托梁;以及支承在多个第二托梁上的第二铺面材料,并且其中,水泥质材料也施加在第二铺面材料上,以在第二铺面材料上形成一第二楼板表面。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从第二顶梁翼缘突出的第二下腿。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二托梁各通过一体地形成在第二顶梁翼缘内的对应的第二接头板附连到第二顶梁翼缘。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墙和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铺面材料包括波状金属板。22、一种墙和楼板的连接,它包括:一支承结构;支承在该支承结构上的多个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第一壁骨各具有一顶端部并形成一第一墙侧和一第二墙侧;一第一托梁边缘,它包括:一第一边缘腹板,其在第一壁骨的第一墙侧上附连到至少某些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的顶部上;一从第一边缘腹板的一侧突出的第一底部边缘腿;以及一从第一边缘腹板的另一侧突出并在第一壁骨的顶端部的一部分之上延伸的第一顶部边缘腿;连接到第一边缘腹板的多个第一托梁;一第二托梁边缘,它包括:一第二边缘腹板,其在第一壁骨的第二墙侧上附连到至少某些垂直延伸的第一壁骨的所述顶端部上;一从第二边缘腹板的一侧突出的第二底部边缘腿;以及一从第二边缘腹板的另一侧突出并在第一壁骨的顶端部的另一部分上方延伸的第二顶部边缘腿;连接到第二边缘腹板的多个第二托梁;支承在多个第一托梁上的第一铺面材料;一具有一底部腹板和两个直立腿的底墙轨,底腹板支承在第一顶部边缘腿和第二顶部边缘腿上;多个垂直延伸的第二壁骨,各具有被接纳在底墙轨内的底端,垂直延伸的第二壁骨的端部彼此间隔,以在间隔的第二壁骨的底端与底轨的腹板和腿之间形成敞开区域;支承在多个第二托梁上的第二铺面材料;一水泥质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R贝克迈克尔D惠提卡尔
申请(专利权)人:迪特里希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