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钢筋两层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07248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7:37
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钢筋两层连接构造,包括第N+1层水平结构、第N层竖向结构和用于施工竖向钢筋的绑扎装置,标准竖向钢筋的长度为两个层高,绑扎装置包括外爬架以及绑扎架。其施工步骤包括施工水平结构,安置外爬架,搭设绑扎架,将绑扎架的外侧与外爬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将两根竖向可活动支撑固定至绑扎架的下部内侧,竖向钢筋总数量分为两半分别接长,利用绑扎架进行竖向结构的模板支设并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使用外爬架带动绑扎架爬升至下一个层高,施工下一层水平结构循环直至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竖向结构钢筋直径大刚度大的特点,将竖向钢筋的连接由一层一连接改为二层一连接,降低了施工中的用工量和钢筋连接的成本,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钢筋两层连接构造,包括第N+1层水平结构、第N层竖向结构和用于施工竖向钢筋的绑扎装置,标准竖向钢筋的长度为两个层高,绑扎装置包括外爬架以及绑扎架。其施工步骤包括施工水平结构,安置外爬架,搭设绑扎架,将绑扎架的外侧与外爬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将两根竖向可活动支撑固定至绑扎架的下部内侧,竖向钢筋总数量分为两半分别接长,利用绑扎架进行竖向结构的模板支设并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使用外爬架带动绑扎架爬升至下一个层高,施工下一层水平结构循环直至完成。本专利技术利用竖向结构钢筋直径大刚度大的特点,将竖向钢筋的连接由一层一连接改为二层一连接,降低了施工中的用工量和钢筋连接的成本,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钢筋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高度也随之不断增加,高层及超高层日益成为重要的建筑形式,而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常用的抗震结构,经常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之中。传统的框架柱竖向钢筋连接形式均为一层一连接,按层高要求对框架柱竖向钢筋进行切割下料,由低至高逐层施工,并在层与层的钢筋接头之间使用钢筋连接器连接固定。这种框架柱竖向钢筋进行一层一连接的施工方法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对在层与层的钢筋接头之间需要数量较多的钢筋连接器,加大施工成本,浪费材料;2、需在施工前进行大量钢筋切割下料、钢筋套丝、钢筋成品保护和钢筋二次搬运等工作,在当前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的局面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3、现场钢筋连接的工作量较大,容易产生连接缺陷,使钢筋连接质量的验收难度加大;4、由于规范中规定50%钢筋接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接头位置调整困难;5、框架柱施工时需要对钢筋绑扎脚手架进行大量的搭设和拆除,施工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要解决现有框架柱竖向钢筋一层一连接的施工工艺存在浪费钢筋连接器,需要大量的脚手架搭设和拆除,需要大量时间进行钢筋切割下料、钢筋套丝、钢筋成品保护和钢筋二次搬运,浪费了人力物力的技术问题;还要解决现场钢筋连接的工作量较大,容易产生连接缺陷,使钢筋连接质量的验收难度加大的技术问题;还要解决施工中钢筋接头位置,调整困难,无法满足规范规定间距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钢筋两层连接构造,包括第N+1层水平结构、第N层竖向结构和用于施工竖向钢筋的绑扎装置,标准竖向钢筋的长度为两个层高,以预埋在混凝土竖向结构中的位置分为两半,其中一半自第N-1层竖向结构的中部向上伸至待浇筑的第N+1层竖向结构的中部,另一半自第N层竖向结构的中部伸至待浇筑的第N+2层竖向结构的中部,两种标准竖向钢筋之间错开布置,其中N大于等于2。 所述绑扎装置包括位于第N层竖向结构外侧的外爬架以及围在待浇筑的第N+1层竖向结构四周的绑扎架,所述绑扎架的外侧与外爬架的顶部固定连接,绑扎架的下部内侧置于第N+1层水平结构的上方,绑扎架通过竖向可活动支撑支撑在第N+1层水平结构之上。 所述竖向可活动支撑为钢管,前后各设置一根,竖向可活动支撑的顶部与绑扎架的底部可活动连接,竖向可活动支撑的底部设置有垫块底座,所述垫块底座置于水平结构的上侧表面。 这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钢筋两层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施工第N层水平结构,此时保证结构外侧的外爬架已经安装就位;步骤二,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待浇筑的第N层竖向结构的周围搭设绑扎架,将绑扎架的外侧与外爬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将两根竖向可活动支撑固定至绑扎架的下部内侧,前后各固定一根,竖向可活动支撑底部的垫块底座置于第N层水平结构的上侧表面;;步骤三,第N层竖向钢筋总数量分为两半,分别为首次短筋和首次长筋,按照两个尺寸进行钢筋下料,首次短筋的长度为一个层高,首次长筋的长度为两个层高;步骤四,对第N层竖向钢筋进行绑扎,绑扎完成后首次短筋的顶端伸至第N+1层竖向结构的中部,首次长筋的顶端伸至待浇筑的第N+2层竖向结构的中部;步骤五,利用绑扎架进行第N层竖向结构的模板支设,并浇筑第N层竖向结构的混凝土 ;步骤六,使用外爬架带动绑扎架爬升至下一个层高;步骤七,施工标准层水平结构,即第N+1层水平结构;步骤八,水平结构施工完毕后,将竖向可活动支撑向下旋转,使其通过垫块底座支撑至第N层水平结构的上侧表面;步骤九,标准竖向钢筋的下料长度均为两个层高,数量为每层总钢筋数量的一半;步骤十,标准竖向钢筋自第N+1层竖向结构的中部与首次短筋13的顶端接长后,伸至待浇筑的第N+3层竖向结构11的中部;步骤十一,利用绑扎架进行第N+1层竖向结构的模板支设,并浇筑第N+1层竖向结构的混凝土 ;步骤十二,使用外爬架带动绑扎架爬升至下一个层高;步骤十三,施工下一层水平结构;步骤十四,水平结构施工完毕后,将竖向可活动支撑向下旋转,使其通过垫块底座支撑至第N+2层水平结构的上侧表面;步骤十五,重复步骤九?步骤十四直至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钢筋连接完毕。 所述竖向可活动支撑长度不小于1800mm,以保证工人在楼板通行时不会碰撞绑扎架为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竖向结构钢筋直径较大,自身刚度大的特点,将竖向钢筋的连接由传统的一层一连接改为二层一连接,每层钢筋实际连接的数量为总竖向钢筋的一半,在每一个层高上只有一半的竖向钢筋有钢筋接头,在不改变施工速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施工中的用工量,每层竖向钢筋仅使用了一半数量的钢筋连接器,钢筋连接器的使用量节省了 50%,降低钢筋连接的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满足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 钢筋套丝加工之前需要用切割机对钢筋进行下料,切割下料的工效较低,本专利技术中钢筋连接改为二层一连接后,大大减少了钢筋切割下料、钢筋套丝、钢筋成品保护、钢筋二次搬运、现场钢筋连接及质量检验的工作量,以一个标准层2000根竖向钢筋为例,每个标准层节省了 1000根钢筋的下料切割的工作量,减少了 2000个断面的切割量,节省了 4?6个人工用工及大量的砂轮片。因此本专利技术得以保证绑扎钢筋工序的工作量均衡、连续,在当前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的局面下,有效得节省了劳动力投入。 本专利技术减少了一半的钢筋连接接头数量和现场钢筋连接的工作量,避免了连接缺陷的发生的几率,方便了现场质量验收的工作,还避免了规范中规定的50%钢筋接头要保持一定间距的限制,使得钢筋接头位置调整更灵活。 本专利技术还利用外爬架进行钢筋绑扎架的设计,利用外爬架作为提升设备,使绑扎脚手架连接固定在外爬架上,减少钢筋绑扎架的搭设和拆除的用工和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人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操作环境。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高层及超高层框架混凝土结构,框架柱的钢筋直径一般要求在25_以上,外围使用外爬架等靠自身设备可实现架体爬升的工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竖向钢筋两层连接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中步骤四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中步骤八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中标准层步骤十完成后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钢筋两层连接构造,包括第N+1层水平结构(1)、第N层竖向结构(2)和用于施工竖向钢筋的绑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标准竖向钢筋(10)的长度为两个层高,以预埋在混凝土竖向结构中的位置分为两半,其中一半自第N‑1层竖向结构(3)的中部向上伸至待浇筑的第N+1层竖向结构(4)的中部,另一半自第N层竖向结构(2)的中部伸至待浇筑的第N+2层竖向结构(5)的中部,两种标准竖向钢筋之间错开布置,其中N大于等于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翟海涛李晓琼左强周予启韩博白肽杨威范围魏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