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角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83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凸角柱以及对凸角柱顶角部实施倒角加工的装置。在将凸角柱(A)的顶角部(3)沿形成于其上的凹凸由旋转切削具(30)切削而形成宽度狭窄的倒角加工部时,至少在实施切削加工的区域,从喷嘴(51a)(冷却机构(50))吹入冷却空气,从而一边进行冷却一边进行倒角加工。由此,反应式热熔粘接剂层(P)的端面(P↓[c])形成为平坦面,可获得无微细的凹凸的后涂饰面。从而尽量不使使用反应式热熔粘接剂(P)来制作的凸角柱(A)的顶角部(3)的倒角加工部(8)显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凸角柱以及对凸角柱顶角部实施倒角加工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建筑物壁面的凸角部分的外装饰材料而使用的凸角柱、和用于对其顶角部实施倒角加工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作为建筑物壁面的凸角部分所使用的外装饰材料,公知的是如图9所示的凸角柱A(参照专利文献1等)。凸角柱A的制造,通常如图10a所示,使用带有表面图案部(没有图示)的陶瓷建筑板1,并将其切断为适宜的宽度而制作成板片1a、1a,斜向(45度的角度的情况较多,但并不限于此)切断各板片的一个侧边(图10b),以形成顶角部3的方式粘接接合该切断面2、2彼此而形成(图10c)。此时,由于存在:于顶角部3产生错位、或粘接接合所使用的粘接剂从顶角部溢出的情况,因此以消除这种情况等为目的,利用制榫(tenoner)切削机之类的机械的机构对顶角部3实施倒角加工,从而形成倒角加工部4(图10d)。在使用制榫切削机的以往的倒角加工中,由于被切削的倒角加工部4,形成宽度约为10mm~20mm左右的宽阔的平坦面,且形成为与板片1a的表面不同的颜色,因此,例如,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另外实施后涂饰。粘接接合所使用的粘接剂,多使用湿气固化型的氨基甲酸酯系或环氧系粘接剂。但是,由于湿气固化型粘接剂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固化,且生产率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也将在短时间内发挥期望的粘接效果的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使用于凸角柱的制造(参照专利文献2、3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8829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5659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32117号公报如前所述,在以往的凸角柱中,使用制榫切削机之类的装置对顶角部进行倒角加工,从而倒角加工部4形成为宽阔的平坦面。因此,即使对那里进行后涂饰,也容易显眼,并且,由于倒角加工部4是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水平面,因此该部分的阴影,无论如何也与表面图案部的阴影不同。并且,在出于提高生产率的目的而使用反应性热熔粘接剂来作为粘接剂时,由于在倒角加工时产生的与切削具之间的摩擦热,反应性热熔粘接剂(软化点一般为80℃~90℃)的表层部分熔化,从而切削具切削己软化的粘接剂的表面部分。如图11示意地表示,存在该被切削得极薄的切屑附着于切削面,在粘接剂层P的倒角加工部4侧的端面Pc产生微细的凹凸Pd的情况。该凹凸Pd,外观上形成为倒立的状态或起毛刺的状态。该微细的凹凸Pd对后涂饰了的涂膜面产生影响,由此,倒角加工部与表面图案部的阴影也会产生差异。还存在再软化了的反应性热熔粘接剂附着于切削具侧的不理想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角柱,其将具有作为表面图案部的、例如在与接合面交叉的方向上走向的压花图案的板片,以具有顶角部的方式粘接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其中,为了尽量不使形成于顶角部的倒角加工部显眼,并为了提高生产率,即使在使用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作为粘接剂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因摩擦热引起的粘接剂的再软化,阻止在粘接剂层的倒角加工部侧的端面产生微细的凹凸,使后涂饰于倒角加工部的涂膜面稳定,从而避免倒角加工部产生不协调感。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用于制造具有上述的特征的凸角柱的凸角柱顶角部实施倒角加工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凸角柱,其以侧边彼此形成为长度方向的顶角部的方式,使用反应式热熔粘接剂粘接接合至少两片板片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角部形成有宽度狭窄的倒角加工部,该倒角加工部在长度方向上形成为无规则的凹凸连续的凹凸面而非连续的水平面,且在所述顶角部的侧边彼-->此的接合部残留有粘接接合所使用的粘接剂层,该粘接剂层的倒角加工部侧的端面形成为沿倒角加工部的凹凸面且平坦的面。在本专利技术中,构成凸角柱的板片,可使用从以往公知的陶瓷类建筑板上切下的适当宽度的板片。两片板片的粘接接合使用反应式热熔粘接剂。由此,可缩短获得期望的粘接强度的时间,提高生产率。使用的反应式热熔粘接剂没有限制,可适当使用以往公知的、例如由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构成的反应式热熔粘接剂(更加具体地说,反应性聚氨酯系热熔粘接剂)等。在本专利技术的凸角柱中,在顶角部形成有宽度狭窄的倒角加工部,该倒角加工部,并非形成为在利用制榫切削机之类的装置来倒角加工时形成的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水平面,而是形成为无规则的凹凸连续的凹凸面。因此,形成于顶角部的倒角加工部,与以往的由单一的水平面构成的宽度较宽的倒角加工部相比,形成为不显眼的倒角加工部,从而提高凸角柱的设计性。并且,可在倒角加工部产生与板片的在表面图案部产生的阴影相同的阴影。此外,如后所述,在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凸角柱时,在已冷却的状态下进行顶角部的倒角加工,因此粘接接合所使用的反应式热熔粘接剂不会因与切削具的摩擦热而再软化。因此,在顶角部的侧边彼此的接合部残留的粘接剂层的倒角加工部侧的端面(露出面),形成为沿倒角加工部的所述凹凸面且平坦的面。由于不像以往那样在粘接剂层的端面(露出面)产生微细的凹凸,因此被后涂饰的涂膜面也稳定,也不会弄乱在倒角加工部产生的阴影。作为所述板片,优选使用在表面图案部具有在与接合面交叉的方向上走向的压花图案的板片。更具体地说,压花图案是交互地形成多个在与接合面交叉的方向上走向的凸条和凹槽的压花图案,在该情况下,各凸条与凹槽的形状可全部相同,也可包含不同形状的凸条或凹槽。从外观设计的观点来看后者更为优选。在该情况下,上述的压花图案可形成于板片的整个表面,也可在一部分包含其他的花纹图案。此时,从在与接合面交叉的方向上走向的压花图案的最低凹部到最高凸部的高度,即从凹槽部的底部到凸条部的顶部的距离并无特别限定,从-->板片的实际应用上的厚度和外观设计的观点出发,约在15mm以下较为实际。并且,从保证倒角加工部上的花纹的连续性的观点出发,在与接合面交叉的方向上走向的压花图案的相互邻接的顶部间的距离,即相互邻接的凸条的顶部间的距离,优选的是小于等于30mm,更优选的是约为5mm~20mm。在优选的方式中,形成于倒角加工部的所述凹凸面,形成为具有连续的曲面部分。通过使倒角加工部形成为这种连续的曲面,在从倾斜方向照射阳光时,可更加可靠地在倒角加工部产生与在构成表面图案部的压花图案产生的阴影基本相同的阴影。由此,观察者可感觉到左右板片的压花图案是连续的,形成倒角加工部宽度狭窄且倒角加工部不显眼的凸角柱,从而赋予凸角柱无不协调感的高级感。在本专利技术的凸角柱中,残留于所述顶角部的粘接剂层的宽度,优选约为0.3~0.5mm的范围。在使用湿气固化型的氨基甲酸酯系或环氧系粘接剂时,涂敷的粘接剂浸渗到板片中,从而在顶角部的接合面基本不形成作为粘接剂的层。即使形成了也小于等于0.1mm。在使用反应式热熔粘接剂作为粘接剂时,如上所述的粘接剂层形成为能看得见的厚度。在形成的粘接剂层的厚度比0.3mm薄时,不能获得充分的粘接性能,而在比0.5mm厚时则超过技术要求(over spec)。在本专利技术的凸角柱中,宽度狭窄的倒角加工部的最大横向宽度,还存在后涂饰时的涂料的垂落、或加工工序中的不足的问题,因此优选小于等于8mm,更优选为2~5mm,进一步优选为2~3mm。通过使宽度狭窄,可进一步提高左右板材的图案花纹的连续性。本专利技术还示出了用于在凸角柱的顶角部施加上述倒角加工部的装置。即,该装置的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凸角柱,其以侧边彼此形成为长度方向的顶角部的方式,使用反应式热熔粘接剂粘接接合至少两片板片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角部形成有宽度狭窄的倒角加工部,该倒角加工部在长度方向上形成为无规则的凹凸连续的凹凸面而非连续的水平面,且在所述顶角部的侧边彼此的接合部残留有粘接接合所使用的粘接剂层,该粘接剂层的倒角加工部侧的端面形成为沿倒角加工部的凹凸面且平坦的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5-27 2005-1555631、一种凸角柱,其以侧边彼此形成为长度方向的顶角部的方式,使用反应式热熔粘接剂粘接接合至少两片板片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角部形成有宽度狭窄的倒角加工部,该倒角加工部在长度方向上形成为无规则的凹凸连续的凹凸面而非连续的水平面,且在所述顶角部的侧边彼此的接合部残留有粘接接合所使用的粘接剂层,该粘接剂层的倒角加工部侧的端面形成为沿倒角加工部的凹凸面且平坦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具有作为表面图案部的在与接合面交叉的方向上走向的压花图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凸角柱,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顶角部的宽度狭窄的倒角加工部形成的凹凸面具有连续的曲面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凸角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角部残留的粘接剂层的宽度约是0.3~0.5mm的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凸角柱,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顶角部的宽度狭窄的倒角加工部的宽度小于等于8mm。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凸角柱,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倒角加工部实施有后涂饰。7、一种对凸角柱顶角部实施倒角加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凸角柱支承机构,其支承以侧边彼此形成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岛裕铃木正博
申请(专利权)人:日吉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