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
技术介绍
现今,在对玻璃和陶瓷进行打磨加工时,都需要用到打磨机,打磨机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磨头,传统的磨头结构仅是一个带螺纹结构的圆形钢管,在对孔状部件进行加工时,无法对孔的内部进行精确加工,使得加工出的产品精度低,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加工残废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在对孔状部件进行加工时,能够对孔的内部进行精确加工,加工精度高,减少加工过程中残废品的产生,进而有利于提升加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包括第一研磨部、第二研磨部和连杆部,其中,所述第一研磨部包括圆柱形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一端形成的研磨端;所述第二研磨部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二研磨部的直径沿着从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研磨部的连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研磨部的顶面的中央,所述第二研磨部的底面与所述连杆部连接,且所述第二研磨部与所述第一研磨部、所述连杆部同轴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研磨部、第二研磨部和连杆部,其中,所述第一研磨部包括圆柱形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一端形成的研磨端;所述第二研磨部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二研磨部的直径沿着从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研磨部的连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研磨部的顶面的中央,所述第二研磨部的底面与所述连杆部连接,且所述第二研磨部与所述第一研磨部、所述连杆部同轴设置;所述连杆部呈圆柱形,所述连杆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研磨部的底面直径相同,且所述连杆部的直径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比例为12.5~17.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研磨部、第二研磨部和连杆部,其中,所述第一研磨部包括圆柱形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一端形成的研磨端;所述第二研磨部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二研磨部的直径沿着从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研磨部的连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研磨部的顶面的中央,所述第二研磨部的底面与所述连杆部连接,且所述第二研磨部与所述第一研磨部、所述连杆部同轴设置;所述连杆部呈圆柱形,所述连杆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研磨部的底面直径相同,且所述连杆部的直径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比例为12.5~1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研磨端的形状为半球体,与所述主体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研磨部的顶面的中央,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研磨端及所述第二研磨部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端的直径分别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所述第二研磨部的顶面直径相同;所述研磨端的直径为0.38mm~0.4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的剖面视图下,所述第二研磨部与所述主体部形成的夹角为125°~1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微孔的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包括第一杆柄段和第二杆柄段,其中,所述第一杆柄段的形状为圆柱体,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研磨部的底面的中央;所述第二杆柄段具有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炳姜,李伟秋,林一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汇专工具有限公司,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