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30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涉及轮毂制造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包括下模底座,下模底座中心设有凹模、外侧具有下颌角,凹模中心螺接固定一中心底模,还包括上模底座,上模底座中心位置设有与凹模形状对应的一凸模、外侧设置上颌角,上颌角与下颌角配合作用,凹模和凸模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凸模中心设置内腔,内腔与中心底模形成第二空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捶打的过程中底座也会产生反冲击力对坯料施压,是坯料填充整个模具;采取四周排气孔,将材料在捶打的情况下,将毛坯成形,没有飞边;在捶打的过程中坯料直接受力,变形快,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成形速度快。材料得料高,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
技术介绍
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轿车的轮毂轴承过去最多的是成对使用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随着技术的发展,轿车已经广泛的使用轿车轮毂单元。轮毅经锻由设置于锻压机锻内的模具锻造成型,现有的模具包括上、下模座和上、下模板,其中上、下模座分别固定安装在上、下模板上,将工件置于下模座的模腔内,通过连接于上模座上的冲头实现轮毅的锻造成型。这种传统的成型方式在成型的过程中工件的位置不能固定,易造成坯料的不均匀移动,引起材料浪费,产生飞边。汽车行业中制造轮毂的毛坯都是用液压机成形,模具分型上下两边,多余的料用压力机冲掉,浪费材料,增加成本。轮毂制造行业用万吨液压机将加热的圆棒进行模压成形。由于前端的取料比较不准确,还有设计的模具不合理,经常产生比较多的飞边,浪费材料,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将材料在捶打的情况下,将毛坯成形,没有飞边,节约材料,可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更换中心底模,生产不同形状的轮毂。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包括下模底座,所述下模底座中心设有凹模、外侧具有下颌角,所述凹模中心螺接固定一中心底模,还包括上模底座,所述上模底座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凹模形状对应的一凸模、外侧设置上颌角,所述上颌角与所述下颌角配合作用,所述凹模和凸模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凸模中心设置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中心底模形成第二空腔。作为优选的,所述下颌角、上颌角数量相同。作为优选的,所述下颌角的个数为4个。作为优选的,所述下颌角为直角。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底座的压力设备。作为优选的,所述压力设备的工作压力为50-200kN。作为优选的,所述上模底座、下模底座之间的最大行程为1.2-1.5m。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模内设置排气孔。本专利技术将材料在捶打的情况下,将毛坯成形,没有飞边,节约材料,可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更换中心底模,生产不同形状的轮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模底座;2-凹模;21-中心底模;22-排气孔;3-下颌角;4-上模底座;5-凸模;51-内腔;6-上颌角;7-压力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包括下模底座1,所述下模底座1中心设有凹模2、外侧具有下颌角3,所述凹模2中心螺接固定一中心底模21,还包括上模底座4,所述上模底座4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凹模2形状对应的一凸模5、外侧设置上颌角6,所述上颌角6与所述下颌角3配合作用,所述凹模2和凸模5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凸模5中心设置内腔51,所述内腔51与所述中心底模21形成第二空腔。中心底模21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于凹模2中,具体的螺接方式可以为在中心底模21的底部设置外螺纹,凹模2中用于螺接中心底模21的位置设置内螺纹,通过旋转将中心底模21安装在凹模2中,内腔51的形状应与中心底模21的形状相对应,所以可以将凸模5的中间设置一可安装内腔51的中空部位,使得内腔51也是可以更换的。当然内腔也可以是固定的,但是应能够与中心底模21的形状相适应的规格。在成型的时候可以将成型坯料进行预断,准确计算出成型轮毂所需要的坯料的量,同时将坯料通过预断制成底面有凹坑的圆柱,凹坑的形状与中心底模21的形状相适应,在成型的时候坯料能够稳定的矗立于凹模2中。上模底座4在重力作用下降落时捶打坯料,经过反复的捶打,坯料中的气体能够完全排除,有利于提高成型轮毂的强度。其中,所述下颌角3、上颌角6数量相同。所述下颌角3的个数为4个,下颌角3为直角,例如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切去长方体同一个面上的四个角,形成下颌角3,上颌角6的形状正好为切去的角的部分,以使得下颌角3、上颌角6能够锲合。使得所述上底座、下底座闭合。在上底座、下底座闭合以后所述凹模2和凸模5之间形成的第一空腔、所述内腔51与所述中心底模21形成的第二空腔共同决定了此模具生产的轮毂的具体结构、形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底座4的压力设备7。所述压力设备7的工作压力为50-200kN。所述上模底座4、下模底座1之间的最大行程为1.2-1.5m,本实施例的最大形成为1.4m。所述凹模2内设置排气孔22。在压力设备7和重力作用下,上模底座4能够上下往复运动,通过多次上下的过程对凹模2内的坯料进行捶打,同时通过排气孔22将坯料中的气体排出。经过反复的捶打使坯料成型,一般需在上模底座4、凸模5、上颌角6、内腔51喷脱模剂,减少在捶打过程中的粘连,避免坯料的浪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模具生产出的产品能够实现近净尺寸成型,成型精度高,不产生飞边。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捶打的过程中底座也会产生反冲击力对坯料施压,是坯料填充整个模具;采取四周排气孔22,将材料在捶打的情况下,将毛坯成形,没有飞边;在捶打的过程中坯料直接受力,变形快,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成形速度快。材料得料高,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底座,所述下模底座中心设有凹模、外侧具有下颌角,所述凹模中心螺接固定一中心底模,还包括能够做上下往复运动的上模底座,所述上模底座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凹模形状对应的一凸模、外侧设置上颌角,所述上颌角与所述下颌角配合作用,所述凹模和凸模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凸模中心设置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中心底模形成第二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底座,所述下模底座中心设有凹模、外侧具有下颌角,所述凹模中心螺接固定一中心底模,还包括能够做上下往复运动的上模底座,所述上模底座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凹模形状对应的一凸模、外侧设置上颌角,所述上颌角与所述下颌角配合作用,所述凹模和凸模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凸模中心设置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中心底模形成第二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角、上颌角数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无飞边成形的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耀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耀强精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