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落的连接组件和包括该连接组件的装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02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落的连接组件和包括该连接组件的装配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衬套,用于套设在待装配件的装配孔中,衬套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壁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区段为具有内螺纹的内螺纹段,内螺纹段的内径小于通孔的孔径;和螺栓,螺栓包括不具有螺纹的光杆部和具有螺纹的螺纹部,光杆部的一端连接有螺栓头,光杆部的另一端连接螺纹部;通孔在一端作为穿入端可供螺栓穿入,螺栓头的外径大于穿入端的孔径,光杆部的外径小于内螺纹段的内径,螺纹部能够与内螺纹段螺合并随着螺栓完全穿入通孔而伸出衬套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能够有效地与待装配的第一装配件连接而不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和装配过程中从第一装配件上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脱落的连接组件和包括该连接组件的装配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紧固件领域,具体涉及带螺纹的紧固件及与其配合使用的部件,例如螺栓和与螺栓配合使用的衬套及密封圈。
技术介绍
在例如汽车零部件的装配过程中,参照图1,常使用螺栓(位于图中圈出部位)将例如塑料制的第一装配件1固定到第二装配件(图中未示出)上,螺栓和第一装配件1之间设有衬套,第一装配件1与第二装配件之间设有密封圈。为了提高装配效率,通常在第一装配件1和第二装配件的装配工序进行之前,包括衬套、螺栓和密封圈中的一者或多者的连接组件会被提前预装配于第一装配件1,从而被运送至第一装配件1的装配工序处的是附带了连接组件的装配组件。为了防止连接组件在运送过程中以及在生产线装配过程中从第一装配件1脱落,现有技术中有如下两种连接组件与第一装配件1的装配方式。在第一种装配方式中,参照图2,呈大致直筒形的衬套4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被提前预装配于第一装配件1的装配孔内,密封圈5被预装配于第一装配件1的密封圈槽内。在第一装配件1与第二装配件2的装配工序中,作业人员将螺栓3穿过衬套4上的通孔并旋入第二装配件2的螺栓孔内,从而完成第一装配件1与第二装配件2的装配。这种装配方式存在如下的问题:第一,衬套4与第二装配件2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第二装配件2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来自衬套4的压力较大,过大的压力容易使第二装配件2的表面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这种塑性变形不仅破坏了第二装配件2的表面,而且使得与衬套4相连的第一装配件1和第二装配件2之间产生轴向位移,导致密封圈5被过量压缩而影响密封效果、甚至使第一装配件1和第二装配件2之间的密封环境发生泄漏;第二,衬套4与第一装配件1的过盈配合的预装配使得衬套4不容易被拆卸,或者拆卸的过程是具有破坏性的,一旦预装配过程中发生装配偏差,第一装配件1有可能需要报废;第三,虽然衬套4和密封圈5被较牢固地预装配于第一装配件1,但是螺栓3与衬套4之间没有防脱落的配合结构,螺栓3通常需要作业人员在进行第一装配件1和第二装配件2的装配时逐个插入衬套4上的通孔,增加了生产线的作业复杂程度和作业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在第二种装配方式中,参照图3,连接组件与第一装配件1之间进行两次预装配。第一次预装配是螺栓3与衬套4的预装配,完成第一次预装配的螺栓3被固定到衬套4上或此二者至少不能够完全分开。衬套4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外径大于衬套4的主体外径的第一边缘401和第二边缘402,第一边缘401的外径大于第一装配件装配孔101的内径,第二边缘402的外径小于第一装配件装配孔101的内径。第二次预装配是将螺栓3与衬套4构成的整体与密封圈5的装配,同时该预装配过程使得螺栓3、衬套4和密封圈5构成的连接组件固定于第一装配件1。具体地,在第二次预装配过程中,第一边缘401在装配孔101的一端对连接组件限位;衬套4的靠近第二边缘402的一端位于第一装配件装配孔101的另一端、且伸入到密封圈5的中部孔中,密封圈5的外径大于第一装配件装配孔101的内径从而在第一装配件装配孔101的另一端对连接组件限位。这种装配方式存在如下的问题:第一,完成第一次预装配的螺栓3和衬套4不可拆卸,无法二次利用,且一旦第一次预装配过程中出现装配偏差,螺栓3和衬套4只能报废;第二,衬套4与第一装配件1之间、衬套4与密封圈5之间均存在间隙,如果衬套4在装配时偏离第一装配件装配孔101的中心线,有可能造成密封圈5从衬套4上脱落,或者造成密封圈5随衬套4一起偏离中心线导致密封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脱落的连接组件和包括该连接组件的装配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衬套,用于套设在待装配件的装配孔中,所述衬套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区段为具有内螺纹的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的内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和螺栓,所述螺栓包括不具有螺纹的光杆部和具有螺纹的螺纹部,所述光杆部的一端连接有螺栓头,所述光杆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螺纹部;所述通孔在一端作为穿入端可供所述螺栓穿入,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大于所述穿入端的孔径,所述光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内螺纹段的内径,所述螺纹部能够与所述内螺纹段螺合并随着所述螺栓完全穿入所述通孔而伸出所述衬套。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杆部的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衬套的轴向长度。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螺纹段位于所述通孔的所述穿入端。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还包括在所述穿入端朝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法兰部,用于提供所述衬套和所述装配孔之间在轴向一端的限位。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具有外周面呈圆台状的锥形部,沿轴向越远离所述穿入端,所述锥形部的外径越大。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主体和在所述密封圈主体的一端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密封圈靠近所述穿入端的一端并用于卡合于所述锥形部的大径端,所述卡合部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锥形部的最大外径。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部的内周面呈与所述锥形部相匹配的锥形面,沿轴向越远离所述穿入端,所述卡合部的内径越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以及作为所述待装配件的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衬套的第一装配件装配孔,所述衬套以至少在轴向一端被限位的方式预装至所述第一装配件装配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以及作为所述待装配件的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衬套的第一装配件装配孔,所述衬套以至少在轴向一端被限位的方式预装至所述第一装配件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件装配孔在背向所述穿入端的方向还设有密封圈收容腔,用于容纳所述密封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以及作为所述待装配件的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衬套的第一装配件装配孔,所述衬套以至少在轴向一端被限位的方式预装至所述第一装配件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件装配孔可供所述衬套的背离所述穿入端的一端穿入,或者,所述第一装配件装配孔和所述衬套相互配合的周面与所述锥形部的外周面呈相互匹配的锥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其包括衬套,所述衬套能够以至少在轴向一端被限位的方式安装到待装配件,所述衬套包括呈圆台状的锥形部,所述衬套的中部沿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一端作为穿入端可供螺栓穿入,所述通孔的孔壁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区段为具有内螺纹的内螺纹段。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孔壁还包括不具有螺纹的光孔段,所述光孔段与所述内螺纹段在轴向上相连,所述光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内螺纹段的内径。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孔段比所述内螺纹段在轴向上更远离所述穿入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中的螺栓不容易从衬套脱落,且连接组件能够有效地与待装配的第一装配件连接而不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和装配过程中从第一装配件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装配有连接组件的第一装配件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组件与第一装配件的第二种装配方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用于套设在待装配件的装配孔中,所述衬套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区段为具有内螺纹的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的内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和螺栓,所述螺栓包括不具有螺纹的光杆部和具有螺纹的螺纹部,所述光杆部的一端连接有螺栓头,所述光杆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螺纹部;所述通孔在一端作为穿入端可供所述螺栓穿入,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大于所述穿入端的孔径,所述光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内螺纹段的内径,所述螺纹部能够与所述内螺纹段螺合并随着所述螺栓完全穿入所述通孔而伸出所述衬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用于套设在待装配件的装配孔中,所述衬套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区段为具有内螺纹的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的内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和螺栓,所述螺栓包括不具有螺纹的光杆部和具有螺纹的螺纹部,所述光杆部的一端连接有螺栓头,所述光杆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螺纹部;所述通孔在一端作为穿入端可供所述螺栓穿入,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大于所述穿入端的孔径,所述光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内螺纹段的内径,所述螺纹部能够与所述内螺纹段螺合并随着所述螺栓完全穿入所述通孔而伸出所述衬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部的轴向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衬套的轴向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段位于所述通孔的所述穿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还包括在所述穿入端朝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法兰部,用于提供所述衬套和所述装配孔之间在轴向一端的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具有外周面呈圆台状的锥形部,沿轴向越远离所述穿入端,所述锥形部的外径越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主体和在所述密封圈主体的一端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密封圈靠近所述穿入端的一端并用于卡合于所述锥形部的大径端,所述卡合部的最大内径小于所述锥形部的最大外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的内周面呈与所述锥形部相匹配的锥形面,沿轴向越远离所述穿入端,所述卡合部的内径越大。8.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秀真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