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插装阀,包括:阀体,螺套,调节杆,卸荷阀芯,卸荷弹簧,第一弹簧座,单向阀芯,单向弹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阀,体积紧凑、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用于双联液压泵的卸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装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装阀。
技术介绍
双联液压泵常用于有快速进给和工作进给要求的机械加工的专用机床中,这时双联泵由一高压小流量液压泵和一低压大流量液压泵组成。当快速进给时,两个液压泵同时供油(此时压力较低),当工作进给时,由高压小流量液压泵供油(此时压力较高),同时在油路系统上使大流量泵卸荷,这与采用一个高压大流量的泵相比,可以节省能源,减少油液发热。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卸荷阀组用以控制双联液压泵由快速进给转换到工作进给,使低压大流量泵进行卸荷,现有的卸荷阀组一般由独立的单向阀、溢流阀、卸荷阀集成到一个阀块上,体积庞大、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体积紧凑、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的可以用于双联液压泵卸荷的阀。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插装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上下贯通的阀体通孔,所述阀体通孔自上而下包括第一阀体通孔段、第二阀体通孔段、第三阀体通孔段、第四阀体通孔段和第五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一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三阀体通孔段的孔径以及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阀体具有第一油口、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孔,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三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一通流孔连通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二通流孔连通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且所述第二通流孔的内开口邻近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下台阶面,所述第一通流孔和所述第二通流孔构成第二油口;螺套,所述螺套的下端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阀体通孔段内且所述螺套的上端向上突出于所述阀体的上端面,所述螺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上台阶面间隔预定距离,所述螺套具有上下贯通的螺套通孔,所述螺套通孔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螺套通孔段和第二螺套通孔段,所述第一螺套通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螺套通孔段的孔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螺套通孔段内且所述调节杆的上端向上突出于所述螺套的上表面;卸荷阀芯,所述卸荷阀芯包括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内的第一卸荷阀芯段、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内的第二卸荷阀芯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卸荷阀芯段与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之间的卸荷阀芯连接段,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卸荷阀芯段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外径之间,所述卸荷阀芯上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形成在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上且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常连通所述第一通流孔且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邻近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下台阶面;卸荷弹簧,所述卸荷弹簧的上端在所述第二螺套通孔段内抵靠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且所述卸荷弹簧的下端抵靠所述卸荷阀芯的上端面,所述卸荷弹簧向下常推动所述卸荷阀芯以使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下台阶面常封闭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上开口,此时,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下端向下伸入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固定设在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单向阀芯,所述单向阀芯包括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的单向阀芯滑动段以及位于单向阀芯滑动段下面且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弹簧座内的单向阀芯缩径段,所述单向阀芯具有上下贯通的单向阀芯通孔,所述单向阀芯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四阀体通孔的孔径,所述单向阀芯通孔的下开口构成第三油口;单向弹簧,所述单向弹簧套接在所述单向阀芯缩径段上,所述单向阀芯的上端抵靠所述单向阀芯滑动段的下端面且所述单向弹簧的下端抵靠所述第一弹簧座,当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下端向下伸入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时,所述单向弹簧向上常推动所述单向阀芯以使所述单向阀芯的上端面抵靠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下端面,当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下端向上缩入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时,所述单向弹簧向上常推动所述单向阀芯以使所述单向阀芯的上端面抵靠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下台阶面。有利地,所述的一种插装阀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设在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弹簧座的外周壁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弹簧座固定在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有利地,所述的一种插装阀还包括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座设在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卸荷弹簧的上端之间。有利地,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下端构造成外径从下到上依次增加的圆台状。有利地,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下端构造成外径从下到上依次增加的圆台状。有利地,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外周壁上具有通流槽,所述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通流孔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插装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插装阀的液压原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插装阀的一个应用场景的液压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插装阀。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插装阀,包括:阀体1,螺套2,调节杆10,卸荷阀芯4,卸荷弹簧3,溢流弹簧12,第一弹簧座6,单向阀芯7,单向弹簧8,挡圈9,第二弹簧座5。具体地说,阀体1具有上下贯通的阀体通孔,所述阀体通孔自上而下包括第一阀体通孔段、第二阀体通孔段、第三阀体通孔段、第四阀体通孔段和第五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一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三阀体通孔段的孔径以及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孔径。阀体1具有第一油口T、第一通流孔101和第二通流孔102,第一油口T连通所述第三阀体通孔段,第一通流孔101连通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第二通流孔102连通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且第二通流孔102的内开口邻近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下台阶面。第一通流孔101和第二通流孔102构成第二油口P。螺套2的下端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阀体通孔段内且螺套2的上端向上突出于阀体1的上端面,螺套2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上台阶面间隔预定距离,螺套2具有上下贯通的螺套通孔,所述螺套通孔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螺套通孔段和第二螺套通孔段,所述第一螺套通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螺套通孔段的孔径。调节杆10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螺套通孔段内且调节杆10的上端向上突出于螺套2的上表面。卸荷阀芯4包括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内的第一卸荷阀芯段、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内的第二卸荷阀芯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卸荷阀芯段与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之间的卸荷阀芯连接段,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卸荷阀芯段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外径之间。所述第一卸荷阀芯段上具有开口向上的卸荷阀芯盲孔,所述卸荷阀芯盲孔包括主体段和位于所述主体盲孔段下面的缩径盲孔段。卸荷阀芯4上第一流道402。第一流道402形成在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上且第一流道402第一端常连通第一通流孔101且第一流道402的第二端邻近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下台阶面。有利地,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外周壁上具有通流槽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装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上下贯通的阀体通孔,所述阀体通孔自上而下包括第一阀体通孔段、第二阀体通孔段、第三阀体通孔段、第四阀体通孔段和第五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一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三阀体通孔段的孔径以及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阀体具有第一油口、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孔,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三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一通流孔连通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二通流孔连通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且所述第二通流孔的内开口邻近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下台阶面,所述第一通流孔和所述第二通流孔构成第二油口;螺套,所述螺套的下端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阀体通孔段内且所述螺套的上端向上突出于所述阀体的上端面,所述螺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上台阶面间隔预定距离,所述螺套具有上下贯通的螺套通孔,所述螺套通孔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螺套通孔段和第二螺套通孔段,所述第一螺套通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螺套通孔段的孔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螺套通孔段内且所述调节杆的上端向上突出于所述螺套的上表面;卸荷阀芯,所述卸荷阀芯包括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内的第一卸荷阀芯段、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内的第二卸荷阀芯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卸荷阀芯段与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之间的卸荷阀芯连接段,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卸荷阀芯段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外径之间,所述卸荷阀芯上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形成在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上且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常连通所述第一通流孔且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邻近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下台阶面;卸荷弹簧,所述卸荷弹簧的上端在所述第二螺套通孔段内抵靠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且所述卸荷弹簧的下端抵靠所述卸荷阀芯的上端面,所述卸荷弹簧向下常推动所述卸荷阀芯以使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下台阶面常封闭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上开口,此时,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下端向下伸入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固定设在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单向阀芯,所述单向阀芯包括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的单向阀芯滑动段以及位于单向阀芯滑动段下面且可上下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弹簧座内的单向阀芯缩径段,所述单向阀芯具有上下贯通的单向阀芯通孔,所述单向阀芯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四阀体通孔的孔径,所述单向阀芯通孔的下开口构成第三油口;单向弹簧,所述单向弹簧套接在所述单向阀芯缩径段上,所述单向阀芯的上端抵靠所述单向阀芯滑动段的下端面且所述单向弹簧的下端抵靠所述第一弹簧座,当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下端向下伸入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时,所述单向弹簧向上常推动所述单向阀芯以使所述单向阀芯的上端面抵靠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下端面,当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下端向上缩入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内时,所述单向弹簧向上常推动所述单向阀芯以使所述单向阀芯的上端面抵靠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下台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装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上下贯通的阀体通孔,所述阀体通孔自上而下包括第一阀体通孔段、第二阀体通孔段、第三阀体通孔段、第四阀体通孔段和第五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一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第三阀体通孔段的孔径以及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孔径,所述阀体具有第一油口、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孔,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三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一通流孔连通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所述第二通流孔连通所述第五阀体通孔段且所述第二通流孔的内开口邻近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的下台阶面,所述第一通流孔和所述第二通流孔构成第二油口;螺套,所述螺套的下端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阀体通孔段内且所述螺套的上端向上突出于所述阀体的上端面,所述螺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的上台阶面间隔预定距离,所述螺套具有上下贯通的螺套通孔,所述螺套通孔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螺套通孔段和第二螺套通孔段,所述第一螺套通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螺套通孔段的孔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螺套通孔段内且所述调节杆的上端向上突出于所述螺套的上表面;卸荷阀芯,所述卸荷阀芯包括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阀体通孔段内的第一卸荷阀芯段、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四阀体通孔段内的第二卸荷阀芯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卸荷阀芯段与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之间的卸荷阀芯连接段,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卸荷阀芯段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的外径之间,所述卸荷阀芯上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形成在所述第二卸荷阀芯段上且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常连通所述第一通流孔且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邻近所述卸荷阀芯连接段的下台阶面;卸荷弹簧,所述卸荷弹簧的上端在所述第二螺套通孔段内抵靠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且所述卸荷弹簧的下端抵靠所述卸荷阀芯的上端面,所述卸荷弹簧向下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邵延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