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78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42
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包括身体、组合式加湿器帽、手鼓,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特点在于其注重动漫原创性,在仿造手鼓表演者外形基础上设计了可喷雾的组合式加湿器帽,以及身体背面可充电的锂电池,并对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的左右手进行更为细致的刻画制作,丰富了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外形特征,使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更为精致,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其独创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增加了玩具娱乐性和家居实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动漫原创设计的衍生智能机器人玩具,为全面开拓原创动漫产品的设计、研发及零售渠道的建设做了巨大贡献,其研究价值对中国玩具业和动漫业的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手鼓主要原料是以兽皮做鼓面,兽皮选用江西、河南品种的黄牛皮为最佳,制作板鼓的原料要求较高,鼓腔需用榉木、麻栗等硬杂木,制作手鼓主要是制木框(鼓腔)、鞔皮(蒙皮)和整理等3部分,尤以前两者为关键,以往制作一只手鼓,要经过断料、划线、锯板、理板、烘干、堆放、齐头、冲板、剥轮、箍腔、胶腔、刨腔、铣子口、上撑环和烫子口等10余道工序,全部用手工操作,而今科技发展带来工艺技术的革新,有圆锯断料机、带锯机、小圆锯机、冲边机、剥轮机、木车床和小木刨机等,效率提高,成品规格化,而老式手工鞔皮需要上下手2个老师傅和1个穿皮的普通工人,全靠人工将皮撬在鼓腔上,用铁钉固定,劳动强度极大,现改用千斤顶和花篮螺丝等专用设备和工具,使绷紧的皮张紧附在鼓腔上,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直到音响符合规定要求,比原来工效提高2-3倍,且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手鼓演奏姿势有三种:1,坐在椅子上,鼓身微微向前倾斜,双脚夹住鼓,背部挺直,2,用背带把鼓绑在身上,站立并把手鼓夹在双腿之间,身体微微向下倾斜,3,把鼓横放在地上,坐在上面击打,特别留意的是,在打手鼓之前,请先把手上的饰物取下,以避免伤及手部和鼓面,击打手鼓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手鼓基本音有三个:1、(低音),手指合起来,以手掌击打鼓的中央,2、(中音),手指合起来,以手掌的上半截手指部分击打鼓边,3、(高音),手指散开,以手掌底部的冲击力冲击手指击打鼓面;打法:其一:手腕的姿势:打手鼓时要注意把肘部的角度固定,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手鼓肘部的角度都是一定的,打鼓时主要靠小臂的动作,手腕的力度简单来说,就是好像扳手腕时的那种用力法,采取这种姿势主要是因为,如果弯着肘部打鼓,手常常是斜着打到鼓面上,而斜着打会使高音和中音难以区分,而且因为斜着会用不必要的力气,使打鼓的声音不够大,手腕请一定放直,无论坐着打还是站着打,都不要冒着腰弯着背,否则也会让手腕手臂难以随心所欲地运用。所以要把背筋伸展开来,肘部总是保持一定的角度,如同扳手腕,1、打鼓时手和鼓面保持垂直,2、手腕伸直,3、背筋也伸直,其二,低音的打法:只要在鼓面正中击打就能简单地打出来,但是仅仅这样的话作为手鼓的低音还是有点不够,所以这打出好听的低音要具备以下几点:1、包括手指在内,打低音时要使用整个手掌,打的时候特别注意手指也要击打鼓面,2、击打时,从手掌到手指,全部都同时接触到鼓面,3、以手掌的根部刚好进入鼓面为目标,不要打得太正中,否则声音会比较闷,4、无需用力打,而是靠重力,也就是说其实击打低音是靠手落下去的力量发出的,5、手落下去的时候注意和鼓面保持垂直,低音是从手鼓的底下发出来的,所以打时可以想象这个音在地面上传开,打低音时其实不要打在鼓面的正中;其三:中音的打法:中音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需要跨越的第一道墙壁,特别是想打出很纯粹的中音是很难的,好多人刚开始时打出的中音中总夹杂着高音,变成一种高中难分的莫名其妙的音,而且,初学者一般觉得最难的是高音,其实再学下去后,渐渐地会发现,想打出很好听的中音,说不定比高音还难,打中音时的注意事项:1、打击时手指要全都接触鼓面,手指间不要留缝,2、手指全都伸直打在鼓面上,可以较容易地打出好听的中音,3、与其说是在用手指打,不如说运用的是手腕的力量,打中音时脑海里想着上面几点来打,应该会打出好听的音来,注意:其中第2点应该是最重要的,如果手打到鼓的边缘上是手指改变姿势的话,没法打出好听的中音,另外,当你打出了很好听的中音时,手指会一齐靠着打到鼓面上的力量反弹回来的,特别是手指的第一关节到第三关节之间,一定会强烈感觉到这点,中音打得好时,感觉就像个圆圆的、无棱角的音再手鼓的中间膨胀起来,其四:高音的注意事项:1、与打中音时的手的位置相比,稍微往前一点,也就是说打高音时,手掌心与鼓面的边沿相合;2、打时仿佛脱力了一般,手掌下形成一个空间,手指打到鼓面上,强调打高音时,尽量像脱力了一般,想象仿佛要从手鼓的鼓面中穿透过去一样,将手挥下去;3、手指垂直打在鼓面上(这是打所有音的共通点),接下去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不要怕手痛,高音仿佛是从鼓面上直接上腾的一个飞扬的音,1、前期联系四个基本节奏,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打稳了以后再加速,同时注意左右手都不能闲着,要不然到后面不好加花,2、四个基本节奏型完了可以学滞音,3、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练习,每天都要练习,这是最重要的,然后到这一步基本上给民谣伴奏是没问题啦,综上,本公司科研人员结合传统的手鼓特点,研发了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其突出的动漫原创性是在仿造手鼓表演者外形基础上设计了可喷雾的组合式加湿器帽,以及身体背面设计的可充电锂电池,并对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的左右手进行更为细致的刻画制作,丰富了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外形特征,使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更为精致,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其独创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增加了玩具娱乐性和家居实用性,本专利技术作为动漫原创设计的衍生智能机器人玩具,为全面开拓原创动漫产品的设计、研发及零售渠道的建设做了巨大贡献,其研究价值对中国玩具业和动漫业的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其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包括身体、组合式加湿器帽、手鼓,所述身体的头部上端设有组合式加湿器帽,所述身体的前端设有手鼓,所述身体的背面设有蓄电池(未示出),所述身体上的左手和右手内置有可驱动左手和右手上下拍打的驱动旋转装置(未示出),驱动旋转装置通过电源线与身体背面的蓄电池连接,当拨动蓄电池上的启动开关,蓄电池通过电源线与驱动旋转装置连接,并提供电能给驱动旋转装置来驱动身体上的左手和右手交替拍打手鼓,所述身体背面设有的蓄电池还通过电源线与身体头部上端的组合式加湿器帽连接,并提供电能给组合式加湿器帽实现空气加湿喷雾的,所述的蓄电池是可充电的锂电池。本专利技术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其有益效果和优特点在于:设计了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其为了注重动漫原创性,在仿造手鼓表演者外形基础上设计了可喷雾的组合式加湿器帽,以及身体背面可充电的锂电池,并对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的左右手进行更为细致的刻画制作,丰富了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外形特征,使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更为精致,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其独创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增加了玩具娱乐性和家居实用性,本专利技术作为动漫原创设计的衍生智能机器人玩具,为全面开拓原创动漫产品的设计、研发及零售渠道的建设做了巨大贡献,其研究价值对中国玩具业和动漫业的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根据附图1所示的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包括身体1、组合式加湿器帽2、手鼓3,所述身体1的头部上端设有组合式加湿器帽2,所述身体1的前端设有手鼓3,所述身体1的背面设有蓄电池(未示出),所述身体1上的左手和右手内置有可驱动左手和右手上下拍打的驱动旋转装置(未示出),驱动旋转装置通过电源线与身体1背面的蓄电池连接,当拨动蓄电池上的启动开关,蓄电池通过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身体(1)、组合式加湿器帽(2)、手鼓(3),所述身体(1)的头部上端设有组合式加湿器帽(2),所述身体(1)的前端设有手鼓(3),所述身体(1)的背面设有蓄电池(未示出),所述身体(1)上的左手和右手内置有可驱动左手和右手上下拍打的驱动旋转装置(未示出),驱动旋转装置通过电源线与身体(1)背面的蓄电池连接,当拨动蓄电池上的启动开关,蓄电池通过电源线与驱动旋转装置连接,并提供电能给驱动旋转装置来驱动身体(1)上的左手和右手交替拍打手鼓(3),所述身体(1)背面设有的蓄电池还通过电源线与身体(1)头部上端的组合式加湿器帽(2)连接,并提供电能给组合式加湿器帽(2)实现空气加湿喷雾的,所述的蓄电池是可充电的锂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敲手鼓的智能机器人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身体(1)、组合式加湿器帽(2)、手鼓(3),所述身体(1)的头部上端设有组合式加湿器帽(2),所述身体(1)的前端设有手鼓(3),所述身体(1)的背面设有蓄电池(未示出),所述身体(1)上的左手和右手内置有可驱动左手和右手上下拍打的驱动旋转装置(未示出),驱动旋转装置通过电源线与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