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075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38
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系统,两个相同的轮盘上下竖直错位、前后平行错位,使高轮盘(2)的第一轴线(4)和低轮盘(3)的第二轴线(5)均为水平线,并且同在一个竖直平面内,还要相互平行;载车笼由载车板(7)和载车框(10)组成,在载车板(7)的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板轴(8),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低轮盘(2)上的角爪(16)铰接连接,在载车笼框(10)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框轴(11),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框轴(11)与高轮盘上的角爪(15)铰接连接;载车板的第三轴线(9)和载车框的第四轴线(12)均与第一轴线(4)和第二轴线(5)平行,两个轮盘轴和动力驱动传输系统均安装在车库支架(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停车设备,属于机械式立体车库领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专利技术中,摩天轮式的停车设备都是利用重力垂挂方式实现车辆的圆周转动,该类技术的难点在于要保证每个车辆在设备使用时不能出现惯性摆动。虽然国家专利局曾公布过一种立式旋转停车设备(专利号:2005100427972),但此技术中,载车板由其对角的两个单挑轴支撑,车辆进出或转动时载车板受力不均衡、晃动幅度较大,很难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系统。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系统,由两组相同的高轮盘2、低轮盘3、载车笼、动力驱动传输系统及车库支架构成,两个相同的轮盘上下竖直错位、前后平行错位,使高轮盘2的第一轴线4和低轮盘3的第二轴线5均为水平线,并且同在一个竖直平面内,还要相互平行;载车笼由载车板7和载车框10组成,在载车板7的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板轴8,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低轮盘2上的角爪16铰接连接,在载车笼框10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框轴11,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框轴11与高轮盘上的角爪15铰接连接;载车板的第三轴线9和载车框的第四轴线12均与第一轴线4和第二轴线5平行,且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载车框轴11之间的轴距都等于上下两个轮盘轴之间的距离;两个轮盘轴和动力驱动传输系统均安装在车库支架1上,再配置电动机18、减速机、刹车和控制系统形成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设备的整机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旋转轴之间的几何约束关系使车辆在转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既能很好地解决车辆惯性摆动问题,又能使载车板轴受力均衡,解决了摩尔天伦式运转方式中的悬挂物惯性摆动问题,结构简单、形体紧凑。本专利技术与一般机械停车设备相比停取车速度快,若略做地基的坡道处理,能同时满足至少三辆车存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一的整体装配轴侧图,图2是实施方案一的主体结构前视图,图3是实施方案一的主体结构侧视图,图4是实施方案一的大轮盘轴测图,图5是实施方案一中载车笼与轮盘的装配轴侧图,图6是载车笼轴侧图,图7~图9是载车笼视图,图10是高低轮盘主轴通过万向轴联接的轴侧图,图11是实施方案一中满足三辆车的存取示意图,图12是实施方案二主体结构前视图,在图中1:车库支架;2:高轮盘;3:低轮盘;4:高轮盘轴线;5:低轮盘轴线;6:轮盘辐杆;7:载车板;8:载车板轴;9:载车板轴线;10:载车框;11:载车框轴;12:载车框轴线;13:轮盘轮毂;14:轮盘支架;15高轮盘角爪;16:低轮盘角爪;17:万向联接轴;18:高轮盘主轴;19:低轮盘主轴;20:高轮盘轴承座;21:低轮盘轴承座;22:电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系统,由两组相同的高轮盘2、低轮盘3、载车笼、动力驱动传输系统及车库支架构成,两个相同的轮盘上下竖直错位、前后平行错位,使高轮盘2的第一轴线4和低轮盘3的第二轴线5均为水平线,并且同在一个竖直平面内,还要相互平行;载车笼由载车板7和载车框10组成,在载车板7的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板轴8,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低轮盘2上的角爪16铰接连接,在载车笼框10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框轴11,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框轴11与高轮盘上的角爪15铰接连接;载车板的第三轴线9和载车框的第四轴线12均与第一轴线4和第二轴线5平行,且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载车框轴11之间的轴距都等于上下两个轮盘轴之间的距离;两个轮盘轴和动力驱动传输系统均安装在车库支架1上,再配置电动机18、减速机、刹车和控制系统形成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设备的整机系统。如图3所示,两个轮盘的第一轴线4和第二轴线5同处一个竖直平面内,并且各自水平,载车板7的第三轴线9和载车框10的第四轴线12同处一个竖直平面内,并且各自水平,而且第一轴线4、第二轴线5、第三轴线9、第四轴线12之间相互平行,第一轴线4和第二轴线5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轴线9和第四轴线12之间的距离。如图1~图3所示,两个相同的高轮盘2和低轮盘3,一高一低并置,其中高轮盘2与载车框轴11联接,低轮盘3与载车板轴8联接。如图3所示,在两个轮盘的第一主轴18和第二主轴19的内端通过万向联接轴17相互连接,保证动力在两个轮盘主轴上平衡传动。下面结合两个实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一为基于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六车位容量实施案例,如图1所述为本实施例的整体装配轴侧图,图2、图3分别为前视图和侧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大轮盘轴测图,每个轮盘的主体结构采用正六边形结构,而且组成正六边形的轮盘支架14和轮盘辐杆6均为通用零部件,方便生产、安装和互换。两个大轮盘,前后、上下垂直并置,使两组大轮盘的两轮盘轴线4和5均处于一个竖直平面内,它们相互平行,并且各自为水平状态;图5是本实施例中载车笼与主体结构的装配轴侧图,结合图1、图2和图3看,载车笼位于两个大轮盘之间,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低轮盘3的轮盘角爪16铰接连接,而每个载车笼的载车笼框轴11与高轮盘2的轮盘角爪15铰接连接。图6是本实施例的载车笼轴测图,图7~图9是本实施例的载车笼视图。其中图7图为载车笼顶视图,图中载车板轴8和载车框轴11位于载车笼顶视方向的正中位置,且载车板轴线9和载车框轴线12共面;图8为图7图的N向视图,图中载车板轴8位于载车笼后部,载车框轴11位于载车笼前部,且载车板轴线9和载车框轴线12平行,载车笼装配使用时,载车板轴线9和载车框轴线12均处于水平状态;图9为图7的M向视图,图中载车板轴线9和载车框轴线1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此外,载车笼采用上宽下窄的斗形外形,主要是减小相邻载车笼在转动时相互干涉的间距。将图10和图1图2、图3结合看,在本案例中,两个轮盘主轴18和主轴19的外端分别与其对应的车库支架上的轴承座20和轴承座21连接,两个轮盘主轴的内端通过万向联接轴17相互连接,保证动力在两个轮盘主轴上同步平衡传动。本实施例中动力控制系统位于位该车库进出车位的正上方,电机与高轮盘主轴18联接,当存取车时,可启动动力控制系统,使目标载车笼位于最下位置,即可完成存取功能。本实施例中若将车库前面地形做坡面处理,还可以同时进行三辆车的存取功能,图11是本实施方案同时满足三辆车的存取示意图实施例二:第二个实施例是车辆容量为八辆的停车设备,图12是该实施方案主体结构前视图,每个轮盘的主体结构采用正八边形结构,也可以同时满足二或三辆车的存取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系统,由两组相同的高轮盘(2)、低轮盘(3)、载车笼、动力驱动传输系统及车库支架构成,其特征是:两个相同的轮盘上下竖直错位、前后平行错位,使高轮盘(2)的第一轴线(4)和低轮盘(3)的第二轴线(5)均为水平线,并且同在一个竖直平面内,还要相互平行;载车笼由载车板(7)和载车框(10)组成,在载车板(7)的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板轴(8),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低轮盘(2)上的角爪(16)铰接连接,在载车笼框(10)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框轴(11),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框轴(11)与高轮盘上的角爪(15)铰接连接;载车板的第三轴线(9)和载车框的第四轴线(12)均与第一轴线(4)和第二轴线(5)平行,且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载车框轴(11)之间的轴距都等于上下两个轮盘轴之间的距离;两个轮盘轴和动力驱动传输系统均安装在车库支架(1)上,再配置电动机(18)、减速机、刹车和控制系统形成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设备的整机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定位的旋转停车系统,由两组相同的高轮盘(2)、低轮盘(3)、载车笼、动力驱动传输系统及车库支架构成,其特征是:两个相同的轮盘上下竖直错位、前后平行错位,使高轮盘(2)的第一轴线(4)和低轮盘(3)的第二轴线(5)均为水平线,并且同在一个竖直平面内,还要相互平行;载车笼由载车板(7)和载车框(10)组成,在载车板(7)的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板轴(8),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低轮盘(2)上的角爪(16)铰接连接,在载车笼框(10)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载车框轴(11),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框轴(11)与高轮盘上的角爪(15)铰接连接;载车板的第三轴线(9)和载车框的第四轴线(12)均与第一轴线(4)和第二轴线(5)平行,且每个载车笼的载车板轴(8)与载车框轴(11)之间的轴距都等于上下两个轮盘轴之间的距离;两个轮盘轴和动力驱动传输系统均安装在车库支架(1)上,再配置电动机(18)、减速机、刹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得成裴金海谷远亚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