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563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贴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马齿苋5‑10份、红豆5‑10份、薏仁10‑20份、芡实5‑10份、山药5‑10份、茵陈5‑10份、蒺藜5‑10份、柴胡5‑10份、黄芪5‑10份、白术10‑20份、党参10‑20份、淀粉10‑20份。取马齿苋、红豆、薏仁、芡实、山药、茵陈、蒺藜、柴胡、黄芪、白术、党参、淀粉;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过筛,用质量分数为10%的淀粉糊调匀后,均匀涂布于纱布上,即得贴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贴剂通过中药配伍后,更好地去除了人体的湿气,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且对身体副作用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祛湿药品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医有一句古话: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没有人能随便祛湿成功,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他们常年被湿气折磨。湿气在内首先会侵犯脾胃,然后停留在肾,继而湿气会侵犯心肺,同时,湿气下侵肝,胆,膀胱,五脏六腑,无一能幸免。湿气会伤害人体的五脏六腑,最常见的有:肝有湿,脾有湿,肺有湿,肾有湿,胃有湿。五脏六腑被湿气侵害,外在就会表现出种种不适。申请号201810529701.2,名称为一种除湿瘦身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除湿瘦身口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陈皮3-20份,茯苓6-20份,车前子6-20份,人参6-20份,炒白术10-60份,炒山药6-30份,党参6-20份,生黄芪6-50份,猪苓3-15份,半夏3-15份,甘草3-15份,炒薏米6-25份,芡实6-30份,炙黄芪6-50份,焦山楂6-30份,焦神曲6-30份,焦麦芽6-30份,生姜3-15份。本专利技术的除湿瘦身口服液适用于脾虚湿盛、痰湿、气虚体质等肥胖患者,通过中药补中益气,利水渗湿,燥湿化痰,来增强机体肠胃代谢功能,达到瘦身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无需节食,无需剧烈运动,不用泻下药物,瘦身效果好。申请号201711062419.X,名称为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药膏,该中药药膏为由中药原料制备成的膏剂,所述中药原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独活10-14份;羌活8-12份;鸡血藤8-16份;蝉蜕10-15份;桑枝5-10份;寻骨风15-20份;防风10-25份;凡士林20-30份。该中药药膏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将其涂抹于患处,能够快速消除皮炎湿疹的症状,有效消除患者痛苦。上述祛湿药膏虽然都能达到祛湿效果,但组分多,另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其功效。不适合湿气重的人群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外用贴剂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无副作用,更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一种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马齿苋5-10份、红豆5-10份、薏仁10-20份、芡实5-10份、山药5-10份、茵陈5-10份、蒺藜5-10份、柴胡5-10份、黄芪5-10份、白术10-20份、党参10-20份、淀粉10-20份。作为改进的是,上述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马齿苋8份、红豆6份、薏仁16份、芡实8份、山药6份、茵陈8份、蒺藜9份、柴胡8份、黄芪8份、白术16份、党参16份、淀粉16份。作为改进的是,还包括陈皮5-25份。上述一种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马齿苋、红豆、薏仁、芡实、山药、茵陈、蒺藜、柴胡、黄芪、白术、党参、淀粉;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粉碎过筛,用质量分数为10%的淀粉糊调匀后,均匀涂布于纱布上,即得贴剂。作为改进的是,步骤2中原料混合后粉碎至100目。作为改进的是,步骤2中涂布的厚度为0.2cm,涂布的范围为5×5cm。马齿苋(学名:PortulacaoleraceaL.)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伏地铺散,枝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柄粗短。花无梗,午时盛开;苞片叶状;萼片绿色,盔形;花瓣黄色,倒卵形;雄蕊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蒴果卵球形;种子细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6-9月。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相思子(学名:AbrusprecatoriusL.):藤本。茎细弱,多分枝。羽状复叶;小叶8-13对,膜质,对生,近长圆形。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花序轴粗短;花小,密集成头状;花萼钟状,萼齿4浅裂,被白色糙毛;花冠紫色,旗瓣柄三角形,翼瓣与龙骨瓣较窄狭。荚果长圆形,果瓣革质,成熟时开裂,有种子2-6粒;种子椭圆形,平滑具光泽,上部约三分之二为鲜红色,下部三分之一为黑色。花期3-6月,果期9-10月。养颜美容、益气养血、利水消肿。薏苡仁,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增强免疫力。芡实(学名:EuryaleferoxSalisb.exKonigetSims)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叶柄及花梗粗壮,花内面紫色;萼片披针形,花瓣紫红色矩圆披针形或披针形,浆果球形,污紫红色,种子球形,黑色。7-8月开花,8-9月结果。分布中国南北各省,生于池塘、湖沼中。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薯蓣(学名:DioscoreaoppositaThunb.)=山药,大致等于淮山药,大于怀山药。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有健脾、补肺、固肾、益脑、益精养颜、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有害物质刺激、调节代谢、增强免疫机能、促进生长、调节内分泌、调节心肺功能。茵陈,别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低海拔地区的河岸、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蒺藜(学名:TribulusterrestrisL.)又名白蒺藜、屈人等。茎平卧,无毛,被长柔毛或长硬毛。全国各地有分布。生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点附近等地。青鲜时可做饲料。果入药能平肝明目,散风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间,有损皮毛质量。为草场有害植物。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1.8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马齿苋5‑10份、红豆5‑10份、薏仁10‑20份、芡实5‑10份、山药5‑10份、茵陈5‑10份、蒺藜5‑10份、柴胡5‑10份、黄芪5‑10份、白术10‑20份、党参10‑20份、淀粉10‑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马齿苋5-10份、红豆5-10份、薏仁10-20份、芡实5-10份、山药5-10份、茵陈5-10份、蒺藜5-10份、柴胡5-10份、黄芪5-10份、白术10-20份、党参10-20份、淀粉10-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除湿气的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马齿苋8份、红豆6份、薏仁16份、芡实8份、山药6份、茵陈8份、蒺藜9份、柴胡8份、黄芪8份、白术16份、党参16份、淀粉1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除湿气的外用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敬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七零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