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391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带钢经过清洗段清洗,将所述清洗段中的工作辊刷辊电流与空载电流控制在(1.3‑1.4):1;所述带钢清洗后进入退火段,控制所述退火段快冷时的氧含量≤10ppm;所述带钢退火后进入锌锅镀锌,带钢入所述锌锅温度为455℃‑460℃,锌锅炉鼻子露点≤‑15℃。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使得镀锌板表面清洁度得到有效提高,镀锌板表面炉区氧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良好的抑制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对冷轧产品耐蚀性要求的提高,冷轧镀锌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行业的生产。随着机电柜、电梯等行业对镀锌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镀锌产品在整个产品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加。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镀锌产品特别是厚规格镀锌板在酸轧后表面残油残铁较多,在镀锌产线采用常规清洗工艺后表面质量较差,带钢表面总会存在一定残留,影响后续镀锌工艺,最终导致镀锌板表面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使得镀锌板表面清洁度得到有效提高,镀锌板表面炉区氧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良好的抑制层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带钢经过清洗段清洗,将所述清洗段中的工作辊刷辊电流与空载电流控制在(1.3-1.4):1;所述带钢清洗后进入退火段,控制所述退火段快冷时的氧含量≤10ppm;所述带钢退火后进入锌锅镀锌,带钢入所述锌锅温度为455℃-460℃,锌锅炉鼻子露点≤-1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带钢的厚度为1.8mm-2.5mm。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带钢经过清洗段清洗之前,将所述清洗段中的碱液更换成未使用过的碱液。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控制所述退火段快冷时的氧含量为7-10ppm。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锌锅炉鼻子露点为-25℃至-1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带钢运行的带速为60-80m/min。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方法还包括:定期对所述退火段快冷时的氧含量检测探头进行标定。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碱液更新后的浓度为1.5-2.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碱液清洗时的温度为60-80℃。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带钢入锌锅温度为456℃,炉鼻子露点为-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生产前更新碱液并控制工作辊刷辊电流,更换成未投入工艺使用的碱液可以提高除油能力,提高刷辊电流可以提高刷辊与带钢接触压力,因而能够提高带钢表面清洗质量,有效降低残油残铁量;控制退火段快冷时氧含量可以有效降低带钢表面氧化现象,提高锌液对带钢表面的浸润性。控制带钢温度在455℃-460℃并严格控制炉鼻子露点温度可以有效保证抑制层的形成,抑制层形成与带钢入锅温度直接相关,温度低,抑制层形成热力学动力不足。本专利技术通过工艺优化,使得热镀锌基板表面清洁度得到有效提高,基板表面炉区氧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良好的抑制层质量,而且本专利技术具有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厚规格镀锌板表面状况示意图。图2为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改善后的厚规格带钢表面状况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消除了厚规格镀锌板常见的表面缺陷。申请人在厚规格镀锌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现,厚规格镀锌产品在酸轧后表面残油残铁较多,在镀锌产线采用常规清洗工艺后表面质量较差;而且快冷风机功率较大,由于快冷风机气体管道为负压,极易造成空气渗入从而导致快冷段氧含量提高,从而使带钢表面造成氧化。另外,厚规格镀锌板生产过程中一般入锅温度较低,过低的入锅温度和较高的炉鼻子露点易于导致抑制层形成不良。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思路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带钢经过清洗段清洗,将所述清洗段中的工作辊刷辊电流与空载电流控制在(1.3-1.4):1;所述带钢清洗后进入退火段,控制所述退火段快冷时的氧含量≤10ppm;所述带钢退火后进入锌锅镀锌,带钢入所述锌锅温度为455℃-460℃,锌锅炉鼻子露点≤-15℃。在镀锌板生产过程中,一般以冷轧板为原材料,把各个轧卷焊接起来形成连续生产的前提条件,逐步完成清洗、退火和锌层热镀,具体可包括如下详细步骤:开卷、剪切、焊接、清洗、烘烤、活套传送、退火、冷却、锌层热镀、风机冷却、淬水槽冷却、风干、活套调节、光整、拉矫、钝化、水洗、烘干、活套缓冲、成卷等。清洗段作为机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清洗带钢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异物,其清洗效果直接影响到镀锌板的表面质量及锌层附着力。在清洗段中,带钢首先经过碱液喷洗槽段通过喷射热的碱液将带钢加热并初步清洗,随后的刷洗槽通过工作辊刷辊去除残油与残铁来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热水漂洗清洗掉带钢表面上的残余碱液。碱液中碱含量的增加,可加速皂化反应的进行,有利于油污的去除,但也不宜过高,碱含量在2%(20g/L)即可达到脱脂效果。另外,在连续生产中碱液不可避免产生泡沫和碱蒸汽,影响清洗效果及工艺;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更新碱液,即保持了合适的碱含量,又减少了泡沫,脱脂率高达95%,且残铁量与残碳量低,例如小于10mg/m2,满足带钢生产要求。更换碱液可以提高除油能力,提高刷辊电流可以提高刷辊与带钢接触压力,现有工艺中刷辊工作电流与空载电流一般为1.2:1。镀锌生产线采用的立式连续退火炉,设有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缓冷段、快冷段、均衡段及出口段,带钢经过预热段和加热段快速升温,均热段再结晶退火、缓冷段缓慢冷却、快冷段快速冷却,均衡段保温,最后从炉鼻子进入锌锅镀锌。带钢在快冷段炉内经过两个行程,从缓冷段进入的带钢温度在720-820℃之间,出炉前温度降温,再进入锌锅进行热镀。其中,控制所述退火段快冷时的氧含量≤10ppm,可以有效降低带钢表面氧化现象,提高锌液对带钢表面的浸润性。抑制层形成与带钢入锅温度直接相关,温度低,抑制层形成热力学动力不足,因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中采用带钢入所述锌锅温度为455℃-460℃,锌锅炉鼻子露点≤-15℃。如果带钢进入锌锅的温度太高,炉鼻子的露点又低,高速生产时会造成锌液蒸发,当无铝锌蒸气在钢板进入锌液之前冷凝到钢板表面时,合金层爆发组织就会发生,在镀层上形成凸点。为了让本专利技术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数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之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中,提供了厚度为2.0mm宽度为1450mm的热镀锌DX54D+Z热镀锌产品的生产,在带钢经过清洗段、退火段及锌锅镀锌工艺过程中;在生产本卷前1小时提前更新清洗段中的碱液,更换成未在工艺中使用的碱液,并将清洗段中原刷辊工作电流与空载电流1.2:1增大至1.3:1.在生产前的检修过程中,对退火快冷段碳密封环进行检查,并对氧含量检测仪进行了标定,生产过程中,带钢带速为70m/min时,氧含量控制在7ppm。带钢入锌锅温度为456℃,锌锅炉鼻子露点为-21℃。通过后期检查及应用发现,此卷抑制层形成良好,锌层附着力良好。本实施例采用GDS对抑制层位置铝含量峰值进行了测量,抑制层铝含量峰值由现有镀锌板的6%上升至9%,铝可以显著改善锌层的附着力。采用镀锌板的弯曲试验来检验锌层附着力,经弯曲试验时,首先将试样弯曲部分的外侧根据标准图谱最后判定锌层粘附性能的级别。为了避免切口的影响,距试样边部5毫米以内的锌层脱落不考虑。图1为现有厚规格镀锌板表面状况示意图,镀锌板表面存在针孔状漏镀现象。图2为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改善后的厚规格带钢表面状况示意图,镀锌板表面状况良好,不存在漏镀现象。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带钢经过清洗段清洗,将所述清洗段中的工作辊刷辊电流与空载电流控制在(1.3‑1.4):1;所述带钢清洗后进入退火段,控制所述退火段快冷时的氧含量≤10ppm;所述带钢退火后进入锌锅镀锌,带钢入所述锌锅温度为455℃‑460℃,锌锅炉鼻子露点≤‑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带钢经过清洗段清洗,将所述清洗段中的工作辊刷辊电流与空载电流控制在(1.3-1.4):1;所述带钢清洗后进入退火段,控制所述退火段快冷时的氧含量≤10ppm;所述带钢退火后进入锌锅镀锌,带钢入所述锌锅温度为455℃-460℃,锌锅炉鼻子露点≤-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的厚度为1.8mm-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带钢经过清洗段清洗之前,将所述清洗段中的碱液更换成未使用过的碱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退火段快冷时的氧含量为7-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研蒋光锐滕华湘崔阳黄学启鲍成人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