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12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10%‑30%的豆粕和70%‑90%的茶叶渣混合,得到复合蛋白原料;步骤2,将复合蛋白原料与水按1:05‑1.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蛋白混合料;步骤3,将复合发酵菌液按5%‑20%的接种量对灭菌后的复合蛋白混合料进行接种,混合均匀后,将物料装入带有单向出气阀装置的包装袋密封包装,28℃‑35℃静止发酵2天以上;其中,所述复合发酵菌液由枯草芽孢杆菌液、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和乳酸杆菌液混合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茶叶渣及废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能够大大缓解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现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发酵饲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规模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饲料资源短缺问题已日益严重,尤其是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令人担忧。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分析,到2020年,我国蛋白饲料年供需缺口将达4800万吨。故单靠利用现有的常规植物蛋白原料(如豆粕、菜籽粕等)和动物蛋白原料,难以满足快速发展养殖业的需要。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拓展现有的饲料资源,开发和提升非常规或低附加值蛋白饲料资源,以缓解我国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现状已成为当务之急。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算,2017年我国茶叶产量达258万吨,预计到2020年,我国茶叶产量将达334万吨。随着茶叶产量的激增,大批茶叶深加工企业应运而生;而茶叶深加工产业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茶叶用量70%以上的茶叶渣。据研究表明,茶叶渣中含有17~19%的粗蛋白,16~18%的粗纤维,1~2%的茶多酚,0.1~0.3%咖啡碱。由于茶叶渣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且含水率较高,极易滋生大量的微生物,直接丢弃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茶叶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茶叶渣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有人进行研究;但由于我国传统养殖加工技术的低下,茶叶渣这一优良的饲料一直未被很好的开发利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茶叶渣,使其成为一种复合蛋白发酵饲料,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直接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配合一定的营养复配调控技术,将茶叶渣直接开发成一种复合蛋白发酵饲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茶叶渣及废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能大大缓解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现状,从而降低畜禽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10%-30%的豆粕和70%-90%的茶叶渣混合,得到复合蛋白原料;步骤2,将复合蛋白原料与水按1:0.5-1.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蛋白混合料,并对复合蛋白混合料进行灭菌处理;步骤3,将枯草芽孢杆菌液、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和乳酸杆菌液混合制备复合发酵菌液;步骤4,将复合发酵菌液按5%-20%的接种量对灭菌后的复合蛋白混合料进行接种,混合均匀后,将物料装入带有单向出气阀装置的包装袋密封包装,28℃-35℃静止发酵2天以上,得到所述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为了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复合蛋白原料由15%-25%的豆粕和75%-85%的茶叶渣混合得到。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复合蛋白原料与水按1:0.5-1.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混合后原料pH7-8。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发酵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液、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和乳酸杆菌液的重量百分比为:枯草芽孢杆菌液30%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30%乳酸杆菌液40%。进一步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液购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ACCC11025;所述扣囊复膜孢酵母购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ACCC20015;所述乳酸杆菌购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ACCC11026。进一步地,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枯草芽孢杆菌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初始pH7.0,35℃,200r/min振荡培养24~36h,得到枯草芽孢杆菌液;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组分如下:葡萄糖25.0g/L,蛋白胨5.0g/L,牛肉膏3.0g/L,酵母浸粉1.0g/L,MgS04·7H200.5g/L,MnS04·H200.005g/L,水定容至1L。进一步地,所述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扣囊复膜孢酵母接入扣囊复膜孢酵母培养基中,初始pH5.5,30-32℃,200r/min振荡培养24h,得到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所述扣囊复膜孢酵母培养基组分如下:葡萄糖45.0g/L,酵母膏12.0g/L,磷酸二氢钾0.8g/L,硫酸镁0.5g/L,水定容至1L。进一步地,所述乳酸杆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乳酸杆菌接入乳酸杆菌培养基中,pH自然,36℃培养40h,得到乳酸杆菌液;所述乳酸杆菌培养基组分如下:葡萄糖30.0g/L,蛋白胨15.0g/L,酵母膏15.0g/L,KH2PO41.0g/L,MnS04·H200.0001g/L,CaCO30.3g/L,水定容至1L。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复合发酵菌液中总菌数大于108cfu/g。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复合发酵菌液按8%-12%的接种量对灭菌后的复合蛋白混合料进行接种。进一步地,步骤3中,静止发酵的时间优选为2-3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配合一定的营养复配调控技术,将适口性差、传统被丢弃的茶叶渣开发成为适口性好、粗纤维含量低、粗蛋白含量高达25%以上的高蛋白饲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茶叶渣及废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能大大缓解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现状,从而降低畜禽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2)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不仅能大大提高茶叶渣中粗蛋白的含量,还能增加多种消化酶、有机酸、功能性微生物、多肽和氨基酸的含量,具有显著促生长、助消化、抗疾病、增加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净化环境等作用。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的制备枯草芽孢杆菌(ACCC11025)种子液的制备:将枯草芽孢杆菌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初始pH7.0,35℃,200r/min振荡培养24~36h;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组分如下:葡萄糖25.0g/L,蛋白胨5.0g/L,牛肉膏3.0g/L,酵母浸粉1.0g/L,MgS04·7H200.5g/L,MnS04·H200.005g/L,水定容至1L;扣囊复膜孢酵母(ACCC20015)种子液的制备:将扣囊复膜孢酵母接入扣囊复膜孢酵母培养基中,初始pH5.5,30-32℃,200r/min振荡培养24h;扣囊复膜孢酵母培养基组分如下:葡萄糖45.0g/L,酵母膏12.0g/L,磷酸二氢钾0.8g/L,硫酸镁0.5g/L,水定容至1L;乳酸杆菌(ACCC11026)种子液的制备:将乳酸杆菌接入乳酸杆菌培养基中,pH自然,36℃培养40h,乳酸杆菌培养基组分如下:葡萄糖30.0g/L,蛋白胨15.0g/L,酵母膏15.0g/L,KH2PO41.0g/L,MnS04·H200.0001g/L,CaCO30.3g/L,水定容至1L。2)复合发酵菌液的制备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ACCC11025)、扣囊复膜孢酵母(ACCC20015)、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10%‑30%的豆粕和70%‑90%的茶叶渣混合,得到复合蛋白原料;步骤2,将复合蛋白原料与水按1:0.5‑1.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蛋白混合料,并对复合蛋白混合料进行灭菌处理;步骤3,将枯草芽孢杆菌液、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和乳酸杆菌液混合制备复合发酵菌液;步骤4,将复合发酵菌液按5%‑20%的接种量对灭菌后的复合蛋白混合料进行接种,混合均匀后,将物料装入带有单向出气阀装置的包装袋密封包装,28℃‑35℃静止发酵2天以上,得到所述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10%-30%的豆粕和70%-90%的茶叶渣混合,得到复合蛋白原料;步骤2,将复合蛋白原料与水按1:0.5-1.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得到复合蛋白混合料,并对复合蛋白混合料进行灭菌处理;步骤3,将枯草芽孢杆菌液、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和乳酸杆菌液混合制备复合发酵菌液;步骤4,将复合发酵菌液按5%-20%的接种量对灭菌后的复合蛋白混合料进行接种,混合均匀后,将物料装入带有单向出气阀装置的包装袋密封包装,28℃-35℃静止发酵2天以上,得到所述新型复合蛋白发酵饲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复合蛋白原料由15%-25%的豆粕和75%-85%的茶叶渣混合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复合蛋白原料与水按1:0.5-1.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混合后原料pH7-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复合发酵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液、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和乳酸杆菌液的重量百分比为:枯草芽孢杆菌液30%扣囊复膜孢酵母菌液30%乳酸杆菌液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枯草芽孢杆菌接入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初始pH7.0,35℃,200r/min振荡培养24~36h,得到枯草芽孢杆菌液;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盛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