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06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其包括主板、壳体和固定单元,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固定单元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主板相对于所述壳体锁紧;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主板相对于所述壳体释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终端,其壳体通过设置固定单元来固定主板,并通过使该固边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改变壳体与主板之间的连接关系,降低主板从壳体上拆下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终端
本技术涉及电子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终端。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在目前的电子终端中,其壳体1'的内侧一般会设计有卡扣11'来对主板2'的位置进行预固定,从而便于后续的自动化机械通过拧入螺丝将该主板2'固定在壳体1'上。卡扣11'固定主板2'的原理依赖于主板2'安装在卡扣11'上时,使卡扣11'产生了弹性变形,从而使主板2'位于多个卡扣11'之间,并通过卡扣11'顶部的凸出结构完全限制主板2'的位置。然而,这种预固定的结构存在明显的缺点:1、卡扣11'的凸出结构的顶端通常会设计有倒角111'以方便主板2'滑入,但其底端为保证与主板2'之间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一般不会设计倒角,这就导致主板2'难以从卡扣11'中取出,给后续的测试与维修造成很大不便。此外,如果减小卡扣11'的卡合量,主板2'在被卡扣11'固定时就会容易松动甚至脱落,失去了卡扣11'对主板2'进行预固定的目的和作用。2、为在主板2'被卡扣11'固定时能够方便取出,卡扣11'通常会采用杨氏模量较小的塑胶材质制造,但由于塑胶的强度和抗疲劳能力较低,若拆装的力量过大则很容易使卡扣11'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甚至断裂。若采用抗疲劳能力较强的金属材质制造,则会由于材质的杨氏模量过大而使主板2'难以卡入卡扣11'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主板通过卡扣卡紧的方式被预固定在壳体上之后难以再次拆下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终端。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电子终端,其包括主板、壳体和固定单元,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固定单元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主板相对于所述壳体锁紧;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主板相对于所述壳体释放。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固定单元通过旋转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固定单元以旋转的方式移动,相较于往复移动等其他移动方式,可降低固定单元的移动幅度,同时还可降低固定单元所需的移动结构的复杂程度。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以使得所述固定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并将所述主板限定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壳体之间。上述技术方案用于进一步限定该固定单元的结构特征。可选地,所述主板的边缘具有容纳槽,所述连接部容纳于所述容纳槽中。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部设置在主板边缘的容纳槽中,使主板与固定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加紧凑,提升了主板边缘空间的利用率。可选地,所述限位部的形状为扇形,所述扇形的尖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相较于该限位部采用其他形状,扇形可在保证限位部与主板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同时,降低该限位部随连接部转动所占用的空间,使电子终端的结构更加紧凑。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部可绕着所述固定轴旋转。上述技术方案为固定单元旋转连接在壳体上提供了一种较佳实现结构。可选地,所述固定轴为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壳体。上述技术方案中,以螺栓作为固定轴,使连接部与限位部相对于壳体能够拆装,从而降低了固定单元的安装和维护难度。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壳体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单元用于在固定单元的限位部锁紧主板时垫在主板与壳体之间,避免主板与壳体直接接触。可选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弹性件。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主板与壳体之间设置弹性件,使限位部在第一位置时,通过弹性件向主板施加弹性力,使主板压紧在限位部与弹性件之间,以提升固定单元对主板的固定牢固程度。可选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弹性件之间并连接于所述弹性件,所述垫板与所述主板直接接触。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垫板垫在弹性件与主板之间,避免弹性件与主板直接接触而在主板的表面产生损伤。可选地,所述电子终端为移动终端。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电子终端,其壳体通过设置固定单元来固定主板,并通过使该固边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改变壳体与主板之间的连接关系,降低主板从壳体上拆下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子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电子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电子终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固定单元位于第一位置。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电子终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固定单元位于第二位置。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电子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电子终端的主板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电子终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的电子终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壳体1',卡扣11',倒角111'主板2'本技术:壳体1主板2,容纳槽21固定单元3连接部31限位部32固定轴33支撑单元34,弹性件341,垫板342第一位置A第二位置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几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2所示,电子终端包括:主板2、壳体1和固定单元3。主板2通过固定单元3连接于壳体1,固定单元3活动连接于壳体1并在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可移动。当固定单元3移动至第一位置A时,该固定单元3将主板2相对于壳体1锁紧;当固定单元3移动至第二位置B时,该固定单元3将主板2相对于壳体1释放。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单元3通过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式实现了在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移动的功能。但现有技术中其他能够使固定单元3在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移动的运动形式也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壳体1通过卡扣自身的形变固定主板2,通过在本技术在壳体1上设置能够在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移动的固定单元3,调整主板2与固定单元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主板2能够被锁紧在壳体1上或是从壳体1上释放,从而降低了将主板2从壳体1拆下的难度。实施例2如图3所示,电子终端包括:主板2、壳体1和固定单元3。主板2通过固定单元3连接于壳体1,固定单元3活动连接于壳体1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当固定单元3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该固定单元3将主板2相对于壳体1锁紧;如图4所示,当固定单元3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该固定单元3将主板2相对于壳体1释放。固定单元3可以沿着与图4中的箭头相同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单元3通过旋转连接的方式与壳体1相连,以使该固定单元3通过旋转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移动,该种移动方式相较于实施例1中的往复直线移动或是其他的移动方式,可降低固定单元3的移动幅度,并简化固定单元3的结构复杂程度。如图3所示,该固定单元3的具体结构可包括有连接部31和限位部32。连接部31连接在壳体1表面,并能相对壳体1旋转,以使固定单元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终端,其包括主板、壳体和固定单元,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主板相对于所述壳体锁紧;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主板相对于所述壳体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终端,其包括主板、壳体和固定单元,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主板相对于所述壳体锁紧;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主板相对于所述壳体释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固定单元通过旋转的方式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以使得所述固定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并将所述主板限定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壳体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的边缘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丁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