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95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包括电池和供电切换电路,供电切换电路包括连接主电源的第一供电输入端、连接电池的第二供电输入端以及连接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输出端;供电切换电路用于在主电源有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第一供电输入端导通,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供电切换电路在主电源失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第二供电输入端导通,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池作为备份电源,容量大,供电时间长;供电切换电路的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可以避免耗电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
本技术涉及编码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多圈编码器可在失电模式下保持计数,使得编码器再次上电时,多圈测量数据不丢失,进而相对单圈编码器扩大测量范围,因此多圈编码器在失电模式下的计数功能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多圈编码器在失电模式下的计数功能,需保证多圈编码器在失电模式下的供电。以往多圈编码器在失电模式下,有些采用电容做备用电源,缺点是容量低,能够提供的供电时间短;有些采用电池做备用电源,缺点在于与主电源的切换电路耗电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采用电容做备用电源存在的容量低、供电时间短的缺陷,以及采用电池做备用电源存在的切换电路耗电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包括电池和供电切换电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包括用于连接主电源的第一供电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二供电输入端以及用于连接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输出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用于在所述主电源有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输入端导通以将所述主电源作为所述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电源,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在所述主电源失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电输入端导通以将所述电池作为所述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电源,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在本技术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中,所述电池为锂电池。在本技术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中,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包括导通压降均小于预设低压的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和第二单向导通电路,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和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出端共接后作为所述供电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用于在所述主电源有效时导通、失效时截止;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用于在所述主电源有效时截止、失效时导通。在本技术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中,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作为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作为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出端。在本技术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中,还包括电池电压监控电路,所述电池电压监控电路与所述电池以及后端编码器电路中的主控单元连接,用于监控所述电池的电压。在本技术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中,所述电池电压监控电路包括开关管,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在本技术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中,所述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和受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开关管的受控端和所述主控单元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在本技术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中,所述开关管为NMOS管或者PMOS管。在本技术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中,所述主控单元包括报警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池电压监控电路监控到所述电池的电压低于所述后端编码器电路所需电源电压时进行报警提示。在本技术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中,所述主电源的为5V供电电源,所述电池为3.6V锂电池。实施本技术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电池作为备份电源,容量大,供电时间长;而且供电切换电路在主电源有效时将主电源作为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电源,在主电源失效时将电池作为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电源,实现主电源与电池的供电切换,且由于无论是主电源供电还是电池供电,供电切换电路的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因此可以避免耗电大;进一步地,电池采用长寿命锂电池,供电切换电路只采用两个二极管,器件应用少,功耗低,可进一步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电路设计简单,可节省很多电路排版面积,缩小产品体积;更进一地,可以增加电池电压监控电路对电池电压欠压进行报警,方便及时更换锂电池,避免在电池电量耗尽后出现多圈数据计数错误的测量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相连”或“连接”,不仅仅包括将两个实体直接相连,也包括通过具有有益改善效果的其他实体间接相连。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定。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构成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参考图1,本技术总的思路是:构造一种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包括电池101和供电切换电路103,所述供电切换电路103包括用于连接主电源101的第一供电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池102的第二供电输入端以及用于连接后端编码器电路104的供电输出端。其中,所述供电切换电路103用于在所述主电源101有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输入端导通以将所述主电源101作为所述后端编码器电路104的供电电源,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所述供电切换电路103还用于在所述主电源101失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电输入端导通以将所述电池102作为所述后端编码器电路104的供电电源,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本技术采用电池102作为备份电源,容量大,供电时间长;而且供电切换电路103可以实现主电源101与电池102的供电切换,且由于无论是主电源101供电还是电池102供电,供电切换电路103的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因此可以避免耗电大。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包括电池202、供电切换电路203、电池电压监控电路205。优选的,所述电池202为锂电池。利用锂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和供电切换电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包括用于连接主电源的第一供电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二供电输入端以及用于连接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输出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用于在所述主电源有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输入端导通,以将所述主电源作为所述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电源,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在所述主电源失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电输入端导通,以将所述电池作为所述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电源,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和供电切换电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包括用于连接主电源的第一供电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二供电输入端以及用于连接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输出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用于在所述主电源有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输入端导通,以将所述主电源作为所述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电源,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在所述主电源失效时将所述供电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供电输入端导通,以将所述电池作为所述后端编码器电路的供电电源,且导通压降小于预设低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锂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切换电路包括导通压降均小于预设低压的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和第二单向导通电路,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和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出端共接后作为所述供电输出端,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用于在所述主电源有效时导通、失效时截止;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用于在所述主电源有效时截止、失效时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码器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作为第一单向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月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汇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