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小流量灌水器的温室番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9928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小流量灌水器的温室番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埋设滴灌带、设置土壤压力检测系统,施基肥,起垄,然后定植幼苗,定植后施底肥;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灌水,追肥;同时进行棚间管理;所述灌水的方法为:根据植株的生长周期划分为9期进行灌水;所述追肥的方法为:根据苗期、初花期与每穗果期的不同时期控制追肥;其中初花期分为花蕾出现期和花蕾已开放期;每穗果期分为坐果期、膨果期和末果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在番茄苗期通过刺激根系生长,增加根系生物量积累,促进根系发育,改变土壤养分的空间有效性,提高作物根冠比,从而提升了作物产量、水肥利用率与果实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小流量灌水器的温室番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属于农业节水灌溉
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小流量灌水器的温室番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节水增效理念是促使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现,由渠道防渗、喷灌、微喷灌、渗灌到近年来较为推广的滴灌,有滴灌细化改进到膜下灌和地下滴灌,灌溉方式发生改变,节水增效理念也大为加强。地下滴灌对于防止地表蒸发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有重大突破,地下滴灌系统是很重要的一种节水灌溉系统。目前,地下滴灌灌水器流量大多在1L/h-2L/h,相应的水肥一体化灌水施肥制度都以此建立。上述流量对于不同温室作物地下滴灌灌水施肥制度较为合理,且不同试验基于滴灌带埋深、灌水水压、土壤质地不同条件下对温室作物的施肥灌水有大量的探索。而目前少有灌水器流量小于1L/h的地下滴灌,基于小于1L/h地下滴灌的温室作物灌溉制度更是少之又少。地下滴灌能够将作物所需的养分水分直接输送至作物根系,大大提高了水分养分利用率。而当地下滴灌流量较大,经常出现土壤水分过饱和现象,加速了土壤排气过程,短期内使细胞呼吸减弱,继而组织细胞吸水。同时忤峰等研究认为当地下滴灌灌水器设计流量较大时,大于土壤水分扩散能力且受土壤排气的影响,灌水器附近土壤迅速达到饱和,进而在出口处产生正压,灌水器的水力性能也因此受到影响,地下滴灌滴头流量设计中,不仅要考虑灌水器水力性能的稳定,也要考虑作物对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的要求。邢英英等认为在灌水量为151.12~207.76mm,施肥量为453.58~461.08kg/hm2,N、P2O5和K2O肥分5次施入,依次为定植后10d、定植后25d、第1、2、3穗果实膨大期,施肥比例为1:1:2:2:2,常规施肥磷肥全部基施,氮肥和钾肥基施1/3,第一穗果膨大期和第二穗果膨大期分别追施1/3时,即可达到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综合效益的提高。但该水肥调控方法只进行了3穗果试验,而一般番茄植株可生长至4-5穗果,对于一些具有无限制生长特性的番茄品种可生长至6-7穗果,因此当番茄植株生长大于3穗果该水肥调控方法并不适用。并且该施肥方法只对果实膨大期肥量进行规定,并没有确定坐果期、膨大期、成熟期的施肥频次,因此该施肥方法仍然较为笼统,没有达到对肥料的更高效利用。目前,部分小流量地下滴灌比较成熟,能够对温室作物稳定的灌水施肥,抗堵塞性能较好,在能够满足减少灌水量的同时保持温室作物的高产、高品质,因此如何调控小流量灌溉使其满足作物需水规律,系统化小流量地下滴灌,制定小流量地下滴灌水肥调控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一般针对温室番茄的施肥方式是将番茄植株划分为几个生育期,根据每个生育期番茄的需养量来推算施肥量,施肥频次也是根据生育期需氧量的多少划分。并通过调节番茄植株器官发育合理番茄植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配比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提高产量。当植物全部根系均匀接触氮素时,根系对氮素供应浓度产生系统反应,即根系的伸长率会随着氮素浓度提高而降低。因此如何做到合理的施肥配比,科学的水肥调控方法,为微小流量水肥一体化灌水施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增加氮、磷、钾供应量可以促进作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而往往养分供应量的增加对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根系的促进作用,导致根冠比随施肥量的增加不断减低。当养分降低时,根部将减少向地上部输送的细胞分裂素的运输,地上部生长缓慢,植物将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到根系中供其发育,增加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长密度,使根系与更多土壤接触,促进根系吸收养分,为作物的生长保证养分供应。而当长期缺氧时地上部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而叶片将无法保证将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输送到根部,最终根系生长也受到抑制。因此在作物全生育期合理的施肥频率与施肥量是保证合理的根冠比,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的重要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小流量灌水器的温室番茄栽培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小流量灌水器的温室番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埋设滴灌带、设置土壤压力检测系统,施基肥,起垄,然后定植幼苗,定植后施底肥;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灌水,追肥;同时进行棚间管理;所述灌水的方法为:根据植株的生长周期划分为苗期、初花期、前3穗果开花期、第1穗果期、第2穗果期、第3穗果期、第4穗果期、第5穗果期、第6穗果期;苗期、初花期各灌水1次,前3穗果期共灌水4次,其后每穗果期各灌水1次;所述追肥的方法为:根据苗期、初花期与每穗果期的不同时期控制追肥;其中初花期分为花蕾出现期和花蕾已开放期;每穗果期分为坐果期、膨果期和末果期。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埋设滴灌带的方法为将滴灌带埋在15-30cm处。上述栽培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埋设滴灌带的方法为将滴灌带埋在30cm处。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施基肥,起垄,然后定植幼苗的方法为:在未起垄前每亩均匀撒施12-13m3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双排种植,每排有4个垄,垄高15-25cm,行距40cm,株间距30-35cm,每亩定植9500-10000株。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设置土壤压力检测系统的方法为:取n个灌水器作为测量点,在每个点在灌水器附近装设2个负压计,分别监测20cm、40cm土层负压值变化;取n个负压计读数值的平均值作为监测值。n可以取值为3-5的整数。上述栽培方法中,通过监测20cm、或40cm土层土壤负压和土壤含水率的来控制灌水开始或结束:当达到灌水下限相应的负压值时开始灌水,当负压计值为0时则停止灌水。上述栽培方法中,在定植幼苗前,灌水12h以上,待40cm负压计读数为0时停止灌水;在定植幼苗后,持续灌水48h以上,保持各小区40cm负压计读数为0;补齐蔫萎苗、死苗后,再灌水至40cm负压值为0时停止灌水;苗期灌水始终以植株根区20cm土层负压值为-30为灌水下限。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灌水和追肥的具体方法如下表所示: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灌水的方法为:通过植株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和灌水量logistic曲线,计算不同时期的灌水量;其中曲线为:Y=1/(b1^t+b0+1/U);其中Y为植株干物质累积量(g);U为因变量上限=260(g);t为灌水量(mm);b0为0.192,b1为0.929,R2为0.971;在干物质累积量为最大时,得到的t为灌水量,根据实际情况灌水量浮动范围为(t-2)-(t+3)。上述干物质累积量和灌水量logistic曲线是根据试验中不同阶段累计灌水量与番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拟合出来的,具体方法为:番茄植株干物质积累曲线是根据试验中不同阶段累计灌水量与番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拟合出来的。在前期番茄试验中进行了3种灌水处理(147.24mm、127.56mm、109.47mm),分别产生3种耗水量,分别是127.56mm、109.67mm、96.96mm。耗水量为96.96mm的处理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将3组耗水量与该处理下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进行逻辑曲线拟合。发现当耗水量为96.96mm时,番茄植株不同阶段的累计耗水量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相关度较高。不同时段内番茄的耗水量ET:ET=P+I+U-R-D-ΔWP是有效降雨量,I为灌水量,U为地下水补给量,R为径流量,D为深层渗漏量,ΔW为试验初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小流量灌水器的温室番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埋设滴灌带、设置土壤压力检测系统,施基肥,起垄,然后定植幼苗,定植后施底肥;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灌水,追肥;同时进行棚间管理;所述灌水的方法为:根据植株的生长周期划分为将植株生长阶段分为:为苗期、初花期、前3穗果开花期、第1穗果期、第2穗果期、第3穗果期、第4穗果期、第5穗果期、第6穗果期;苗期、初花期各灌水1次,前3穗果期共灌水4次,其后每穗果期各灌水1次;所述追肥的方法为:根据苗期、初花期与每穗果期的不同时期控制追肥;其中初花期分为花蕾出现期和花蕾已开放期;每穗果期分为坐果期、膨果期和末果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小流量灌水器的温室番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埋设滴灌带、设置土壤压力检测系统,施基肥,起垄,然后定植幼苗,定植后施底肥;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灌水,追肥;同时进行棚间管理;所述灌水的方法为:根据植株的生长周期划分为将植株生长阶段分为:为苗期、初花期、前3穗果开花期、第1穗果期、第2穗果期、第3穗果期、第4穗果期、第5穗果期、第6穗果期;苗期、初花期各灌水1次,前3穗果期共灌水4次,其后每穗果期各灌水1次;所述追肥的方法为:根据苗期、初花期与每穗果期的不同时期控制追肥;其中初花期分为花蕾出现期和花蕾已开放期;每穗果期分为坐果期、膨果期和末果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设滴灌带的方法为将滴灌带埋在15-30cm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基肥,起垄,然后定植幼苗的方法为:在未起垄前每亩均匀撒施12-13m3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双排种植,每排有4个垄,垄高15-25cm,行距40cm,株间距30-35cm,每亩定植9500-10000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土壤压力检测系统的方法为:取n个灌水器作为测量点,在每个点在灌水器附近装设2个负压计,分别监测20cm、40cm土层负压值变化;取n个负压计读数值的平均值作为监测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监测20cm、或40cm土层土壤负压和土壤含水率的来控制灌水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培岭王枭任树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