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食用菌种植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挂式食用菌种植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大多生长在枯树干或木段上。食用菌生长阶段要求一定的潮湿条件及通风作用,现有的食用菌栽培架大多仅仅设计成简单的支架形式,例如货架的形式,占用空间大,而且食用菌堆积比较严重,有的培养基在较阴暗潮湿处、有的在正面或是通风处,会出现浇水不均匀、通风不均匀的现象,最终导致同一批次的食用菌种植中,其成熟至可收获的程度的食用菌成熟度相差较大,收获时间也不相同,从而导致的延长种植户的种植周期,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挂式食用菌种植装置及其培养方法,可有效的保证食用菌处于同一生长条件下,使各食用菌培养基生长的周期大致相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悬挂式食用菌种植装置,包括主体支架、横梁、驱动机构、吊杆和培养基种植支架,所述主体支架构成封闭的种植空间,所述横梁间距主体支架的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食用菌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1)、横梁(2)、驱动机构、吊杆(5)和培养基种植支架(10),所述主体支架(1)构成封闭的种植空间,所述横梁(2)间距主体支架(1)的顶部架设在主体支架(1)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若干所述吊杆(5)垂直于横梁(2)竖直设置,所述吊杆(5)的一端穿过横梁(2)向上设置,且若干所述吊杆(5)分别通过驱动机构转动在横梁(2)上,所述吊杆(5)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且间距地面设置,至少一组所述培养基种植支架(10)沿吊杆的轴向间距设置在吊杆(5)上,各个所述培养基种植支架(10)上均放置有若干食用菌培养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食用菌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支架(1)、横梁(2)、驱动机构、吊杆(5)和培养基种植支架(10),所述主体支架(1)构成封闭的种植空间,所述横梁(2)间距主体支架(1)的顶部架设在主体支架(1)的内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横梁(2)上,若干所述吊杆(5)垂直于横梁(2)竖直设置,所述吊杆(5)的一端穿过横梁(2)向上设置,且若干所述吊杆(5)分别通过驱动机构转动在横梁(2)上,所述吊杆(5)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且间距地面设置,至少一组所述培养基种植支架(10)沿吊杆的轴向间距设置在吊杆(5)上,各个所述培养基种植支架(10)上均放置有若干食用菌培养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式食用菌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机构(6)、主动轮(8)、从动轮(9)和传动带(4),若干所述吊杆(5)伸出至横梁(2)上方的一端均设置有从动轮(9),所述传动带(4)围合设置在若干从动轮(9)的外圈,且所述传动带(4)与若干从动轮(9)啮合传动,所述主动轮(8)转动设置在横梁(2)上,且所述主动轮与传动带(4)啮合传动,所述动力机构(6)驱动主动轮(8)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挂式食用菌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为矩形板体状结构,若干所述吊杆(5)矩形阵列设置在横梁(2)上,在通风方向上,每相邻的两列吊杆(5)形成一组内循环组排(30),沿垂直于通风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内循环组排(30),同一内循环组排(30)中的两列吊杆的自转方向相反,两列吊杆之间的空间区域形成内循环风道(31),且任意两相邻的两列吊杆之间的空间区域形成内循环风道(3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悬挂式食用菌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种植支架(10)包括基板(20)、支撑杆(16)、连杆(15)和滑座(11),所述滑座(11)为环形块状结构,所述滑座(11)套设并滑动设置在吊杆(5)的杆体上,所述基板(20)同轴间距滑座(11)设置在吊杆(5)上,且所述基板(20)位于滑座(11)的下方,所述基板(20)为圆盘状结构,若干所述支撑杆(16)为杆体或板体状结构,若干所述支撑杆(16)同轴圆形阵列在基板(20)上,所述支撑杆(16)的一端铰接设置在基板(20)上,且所述支撑杆(1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支撑杆(16)的转动平面为竖直面,所述连杆(15)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支撑杆(16)上,且所述连杆(15)的另一端铰接设置在滑座(11)上;通过滑座(11)的上、下位移调节,所述滑座(11)推动连杆(15)并使支撑杆(16)绕基板(20)转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美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远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