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969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该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包括:负载棒芯;以及屏蔽外壳,所述负载棒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至所述屏蔽外壳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其中,所述负载棒芯包括:管芯;电阻;以及电感,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分别通过将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分开绕制在所述管芯上而制成。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既方便模拟负载的调试,又可以使模拟负载的结构紧凑,减少模拟负载的电阻和电感之间的中间接线,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该模拟负载的分布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
本技术涉及计量校准
,尤其涉及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和计量校准系统。
技术介绍
国标/ISO标准《GB/T21437.2-2008/ISO7637-2:2004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实际上已被国内外的道路车辆生产企业广泛采用,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和统一性,标准建议所采用的试验系统必须进行量值溯源校准,校准时应使用具有规定参数的模拟负载。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标准电阻器和标准电感器组成模拟负载的接线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标准电阻器101一般采用功耗200W以上,重量约8kg的大功率标准电阻器,而标准电感器102需要采用大功耗标准电感,目前没有市售产品,必须自制。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现有模拟负载100存在标准电阻器101和标准电感器102之间电连接的中间接线103。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模拟负载至少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采用较多中间接线,从而导致该模拟负载的分布参数(如分布电容、残留电感、引线电阻等)无法控制,标准要求的电感值和电阻值无法满足;(2)使用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满足标准要求的电感值和电阻值并且使用方便的校准用模拟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计量校准仪器以及计量校准系统,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较多中间接线而导致的分布参数无法有效控制、且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包括:负载棒芯;以及屏蔽外壳,所述负载棒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至所述屏蔽外壳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其中,所述负载棒芯包括:管芯;电阻;以及电感,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分别通过将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分开绕制在所述管芯上而制成。优选地,所述负载棒芯还包括:第一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阻线圈的第一端;第二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阻线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固紧件和所述第二固紧件配置为将所述电阻线圈固定于所述管芯上;以及第三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固紧件和所述第三固紧件配置为将所述电感线圈固定于所述管芯上;其中,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通过所述第二固紧件串联。优选地,所述管芯采用陶瓷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电阻线圈通过将康铜电阻丝绕制在所述管芯的第一部分上而制成。优选地,所述电感线圈通过将纯铜漆包线绕制在所述管芯的第二部分上而制成。优选地,所述负载棒芯还包括:两个支撑夹紧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管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配置为将所述负载棒芯固定于所述屏蔽外壳内。优选地,所述屏蔽外壳包括底部基板、前面板、后面板、上盖板、左侧基板、右侧基板和支撑柱;其中,所述支撑柱和所述负载棒芯固定于所述底部基板上;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所述上盖板、所述左侧基板和所述右侧基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优选地,所述屏蔽外壳还包括:左侧提手板和右侧提手板;其中,所述左侧提手板固定于所述左侧基板上;所述右侧提手板固定于所述右侧基板上。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量校准仪器,包括上述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量校准系统,包括:被校准设备;以及上述计量校准仪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所述模拟负载的电阻和电感在同一管芯上制成,同时,在管芯上分开绕制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然后将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串联。通过在同一管芯上分开绕制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既方便所述模拟负载的调试,又可以使所述模拟负载的结构紧凑,减少模拟负载的电阻和电感之间的中间接线,从而可以有效控制该模拟负载的分布参数,满足标准要求的电感值和电阻值。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标准电阻器和标准电感器组成模拟负载的接线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屏蔽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负载棒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计量校准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是采用图5中的示波器监测到的试验系统的切换时间的波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图2是本技术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屏蔽外壳2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负载棒芯30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2-4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进行举例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可以包括:负载棒芯30;以及屏蔽外壳20。其中,负载棒芯30的第一端(例如图2中的左端,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和第二端(例如图2中的右端,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导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至屏蔽外壳20的第一接线柱11和第二接线柱12(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屏蔽外壳20的第一接线柱11和第二接线柱12与屏蔽外壳20是绝缘的。其中,负载棒芯30可以进一步包括:管芯31;电阻;以及电感。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是分别通过将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分开绕制在管芯31上而制成。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模拟负载的电阻和电感在同一管芯31上制成,同时,在管芯31上分别绕制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然后将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串联。这里在管芯上分开绕制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既方便所述模拟负载的调试,又可以使所述模拟负载的结构紧凑。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管芯31上分开绕制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是指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开的:空间上,电阻线圈32绕制在管芯31的第一部分,电感线圈33绕制在管芯31的第二部分,例如,所述第一部分可以是指管芯31的左端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以是指管芯31的右端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没有重叠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也可以是指管芯31的右端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也可以是指管芯31的左端部分,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时间上,电阻线圈32和电感线圈33是分开绕制测量的,例如,可以先将电阻线圈32绕制在管芯31上,然后对绕制在该管芯31上的该电阻线圈32进行测量,获得其电阻值,当调试该管芯上的电阻线圈32的电阻值指标达到标准要求时,可以再将电感线圈33绕制在该管芯31上,然后对绕制在该管芯31上的电感线圈33和电阻线圈32进行测量,获得整体电感值,调试使得总电感值达到标准要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屏蔽外壳20可以进一步包括底部基板1、前面板2、后面板3、上盖板4、左侧基板5、右侧基板6和支撑柱9。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柱9可以采用金属柱形式。例如可以包括6条金属柱9。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适合的形式,只要能够将负载棒芯30和屏蔽外壳20制作成一个便于固定、便于拆卸的模拟负载即可,并不限于采用支撑柱的形式。此外,当采用金属柱的形式时,金属柱的数量可以更多或者更少,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柱9和负载棒芯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棒芯;以及屏蔽外壳,所述负载棒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至所述屏蔽外壳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其中,所述负载棒芯包括:管芯;电阻;以及电感,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分别通过将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分开绕制在所述管芯上而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棒芯;以及屏蔽外壳,所述负载棒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至所述屏蔽外壳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其中,所述负载棒芯包括:管芯;电阻;以及电感,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串联,所述电阻和所述电感分别通过将电阻线圈和电感线圈分开绕制在所述管芯上而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棒芯还包括:第一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阻线圈的第一端;第二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阻线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固紧件和所述第二固紧件配置为将所述电阻线圈固定于所述管芯上;以及第三固紧件,设置于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固紧件和所述第三固紧件配置为将所述电感线圈固定于所述管芯上;其中,所述电感与所述电阻通过所述第二固紧件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芯采用陶瓷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校准用模拟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线圈通过将康铜电阻丝绕制在所述管芯的第一部分上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琼崇李升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