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9523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包括:定排扩容器、排污管路、供暖回水管路、供暖给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排污管路与锅炉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暖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定排坑连接。通过供暖给水管路以及供暖回水管路将定排扩容器中的高温高压水输送至采暖用户,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热能,实现了锅炉定排的余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锅炉余热回收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热电厂的锅炉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排污,排污是为了保证锅炉水达到一定指标,防止结垢、保证蒸汽品质、防止汽水共腾等。其中排污又可以大致的分为连续排污以及定期排污,其中连续排污属于表面排污,排出锅炉水表面盐浓度较大的水,使锅炉水含盐量维持在允许范围内,以减小锅炉水膨胀、泛沫,减少蒸汽的湿度和含盐量,并可减少蒸发管内的结垢;定期排污主要是排出加药后锅炉水中的硬度盐生成的沉渣。目前的传统技术中,锅炉将高温高压的热水排污至定排扩容器,定排扩容器对高温高压的热水进行二次汽化,并将二次汽化的蒸汽直接排放至大气,将降压减温的水排放至定排坑。传统技术中锅炉的高温高压热水中所存储的能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造成能源大量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包括:定排扩容器、排污管路、供暖回水管路、供暖给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排污管路与锅炉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暖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定排坑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出水总管路以及第一分水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总管路连接,所述出水总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分水管路;所述出水总管路还与所述第二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分水管路;所述出水总管路还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三分水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三分水管路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初始运行时,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循环泵工作;当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循环泵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循环泵开始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补偿器;所述补偿器用于减小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和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震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和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管内压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总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度的阀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溢流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还设置有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定排扩容器侧壁中心偏上位置,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溢流管路与所述定排坑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管路与所述排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度的阀门。上述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通过对定排扩容器设置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将第一出水口与供暖给水管路连接,将第二进水口与供暖回水管路连接,通过供暖给水管路以及供暖回水管路将定排扩容器中的高温高压水输送至采暖用户,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热能,使锅炉排出的高温高压水能够再次利用为用户供暖,节省了大量的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为定排扩容器、110为第一进水口、120为第二进水口、130为第一出水口、140为第二出水口、150为第三出水口、160为排气口、210为排污管路、220为排水管路、230为溢流管路、310为供暖回水管路、320为供暖给水管路、410为出水总管路、420为第一分水管路、430为第二分水管路、440为第三分水管路、500为循环泵、600为止回阀、700为补偿器、800为压力表、900为定排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包括:定排扩容器100、排污管路210、供暖回水管路310、供暖给水管路320以及排水管路220;所述定排扩容器100包括:第一进水口110、第二进水口120、第一出水口130、第二出水口140以及排气口160;所述第一进水口110通过所述排污管路210与锅炉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120与所述供暖回水管路310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130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140通过所述排水管路220与定排坑900连接。具体地,定排扩容器100是将锅炉定期排放的污水进行减压、扩容分离出二次蒸汽和废热水再将二次蒸汽和废热水排出的装置。本实施例中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一进水口110通过排污管路210与锅炉连接,排污管路210用于将锅炉中需要定期排放的污水通过第一进水口110传输至定排扩容器100。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一出水口130与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供暖给水管路320用于将定排扩容器100中的高温水通过第一出水口130传输至采暖用户,为用户提供热能。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二进水口120与供暖回水管路310连接;供暖回水管路310用于将为采暖用户供暖后的降温水通过第二进水口120传输至定排扩容器100。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二出水口140通过排水管路220与定排坑900连接;排水管路220用于当定排扩容器100中水的温度较低或杂质过多时,将定排扩容器100中的水和杂质通过第二出水口140传输至定排坑900。其中,排污管路210与排水管路22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度的阀门。通过调节锅炉的排污量能够控制为用户供暖的供暖范围以及供暖温度,也就是通过调节排污管路210上阀门的开度,可以进一步的调节为用户供暖的供暖范围以及供暖温度,通过为用户供暖实现锅炉定排的余热利用。通过调节排水管路220上的阀门,可以调节定排扩容器100排水和杂质的速度。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出水总管路410以及第一分水管路420;所述定排扩容器100的第一出水口130与所述出水总管路410连接,所述出水总管路410与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的另一端与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分水管路420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中的液体回流。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分水管路430;所述出水总管路410还与所述第二分水管路43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430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320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430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排扩容器、排污管路、供暖回水管路、供暖给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排污管路与锅炉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暖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定排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排扩容器、排污管路、供暖回水管路、供暖给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以及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排污管路与锅炉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暖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与定排坑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出水总管路以及第一分水管路;所述定排扩容器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总管路连接,所述出水总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分水管路内液体传输至所述供暖给水管路;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分水管路;所述出水总管路还与所述第二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暖给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分水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所述供暖给水管路中的液体回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定排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分水管路;所述出水总管路还与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分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翔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