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输结构、发光装置及灯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948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线传输结构、发光装置及灯具,该光线传输结构包括:光导管,所述光导管包括至少两个光导分体,所有所述光导分体沿预设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光导分体包括第一弧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对的第二弧形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所述光导分体沿所述光导分体的径向设有入射端;及全反射层,所述全反射层固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上述光线传输结构能够均匀发光,且所述全反射层控制了光线的出射方向,使光线能够沿需要的发射方向发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线传输结构、发光装置及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技术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线传输结构、发光装置及灯具。
技术介绍
LED灯具备节能环保,发光效率高,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生活领域,例如汽车照明领域,然而,目前市场上的LED灯仍然存在发光不均匀,发光方向冗杂,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线传输结构、发光装置及灯具;该光线传输结构能够实现均匀发光,且光线能够按照预设的发射方向发射;该发光装置采用了前述光线传输结构,该发光装置能够均匀发光,且该发光装置的光线能够按预设的出射角度出射;该灯具采用了前述的发光装置,因此,该灯具能够均匀发光,且由该灯具发射的光线能够按预设角度出射。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线传输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线传输结构,包括:光导管,所述光导管包括至少两个光导分体,所有所述光导分体沿预设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光导分体包括第一弧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对的第二弧形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所述光导分体沿所述光导分体的径向设有入射端;及全反射层,所述全反射层固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上述光线传输结构包括光导管及全反射层,所述光导管包括至少两个光导分体,所有所述光导分体沿预设方向依次连接,如此,增加了所述光导管的发光面积,所述光导分体包括第一弧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对的第二弧形面,如此,当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时,光的损耗小,光利用率高;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所述光导分体沿所述光导分体的径向设有入射端,因此,当光线传输至所述光导分体内部时,由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因此,相邻的两个光导分体之间没有间隙,整个光导管上的光更加连续,进一步,所述光线传输结构还包括全反射层,所述全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上,因此,当光从入射端射进所述光导分体内部时,当所述全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时,光经过所述第二弧形面或所述第一弧形面反射至所述全反射层,光线在所述全反射层上发生全反射后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二弧形面,在所述第二弧形面上发射折射后出射,当所述全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面时,光经过所述第二弧形面或所述第一弧形面反射至所述全反射层,光线在所述全反射层上发生全反射后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一弧形面,在所述第一弧形面上发射折射后出射,由于所述全反射层控制了光线的出射方向,使光线能够沿需要的发射方向发出。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层设有呈锯齿状的反射结构。如此,当光线传输至锯齿的斜面时,在该斜面上发生全反射,经全反射后的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出射,进一步,根据需要可以改变锯齿的夹角,进而改变光线的出射方向,使光线的出射角度在预设的范围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层为全反射膜。如此,通过全反射膜来实现光的全反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光线传输结构还包括反射碗,所述反射碗设有入射口、反射腔及出射口,所述入射口、反射腔及所述出射口连通设置,所述出射口朝向所述入射端,所述入射口朝向发光件的光出射端设置。如此,发光件的光线能够完全进入所述反射碗,在所述反射碗内进行第一次反射,使经过反射碗反射的光线的发射角度在预设的范围内,进而,使光线按预设的发射角度从第一弧形面或第二弧形面发射出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导管与所述全反射层一体成型。如此,便于加工,节约加工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层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全反射层与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一一对应,且所述全反射层固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如此,在各个光导分体上均设有全反射层,进一步确保光线从与全反射层的相对方向出射。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光线传输结构,还包括发光件,所述发光件的光出射端设置于所述入射端。上述发光装置包括光线传输结构及发光件,所述发光件的光出射端设置于所述入射端,因此所述发光件为所述光线传输结构提供光源,进一步,所述光线传输结构包括光导管及全反射层,所述光导管包括至少两个光导分体,所有所述光导分体沿预设方向依次连接,如此,增加了所述光导管的发光面积,所述光导分体包括第一弧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对的第二弧形面,如此,当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时,光的损耗小,光利用率高;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所述光导分体沿所述光导分体的径向设有入射端,因此,当光线传输至所述光导分体内部时,由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因此,相邻的两个光导分体之间没有间隙,整个光导管上的光更加连续,进一步,所述光线传输结构还包括全反射层,所述全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上,因此,当光从入射端射进所述光导分体内部时,当所述全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时,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弧形面或所述第一弧形面反射至所述全反射层,光线在所述全反射层上发生全反射后传输至所述第二弧形面,在所述第二弧形面上发射折射后出射,当所述全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面时,光经过所述第二弧形面或所述第一弧形面反射至所述全反射层,光线在所述全反射层上发生全反射后传输至所述第一弧形面,在所述第一弧形面上发射折射后出射,由于所述全反射层控制了光线的出射方向,使光线能够沿需要的发射方向发出。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发光装置还包括聚光件,所述聚光件的光入射端朝向所述光导管远离所述全反射层的一端设置。如此,通过聚光件的聚光作用使光线预设角度范围出射,提升光的亮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光件的光入射端设有多个凸起,所有所述凸起按预设规律间隔设置。如此,当光线传输至所述凸起时,在各个凸起上发生折射,使光线更加分散,发光更加均匀。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灯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灯具,包括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固设于安装座上。上述灯具包括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括光线传输结构及发光件,所述发光件的光出射端设置于所述入射端,因此所述发光件为所述光线传输结构提供光源,进一步,所述光线传输结构包括光导管及全反射层,所述光导管包括至少两个光导分体,所有所述光导分体沿预设方向依次连接,如此,增加了所述光导管的发光面积,所述光导分体包括第一弧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对的第二弧形面,如此,当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时,光的损耗小,光利用率高;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所述光导分体沿所述光导分体的径向设有入射端,因此,当光线传输至所述光导分体内部时,由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因此,相邻的两个光导分体之间没有间隙,整个光导管上的光更加连续,进一步,所述光线传输结构还包括全反射层,所述全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上,因此,当光从入射端射进所述光导分体内部时,当所述全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时,光经过所述第二弧形面或所述第一弧形面反射至所述全反射层,光线在所述全反射层上发生全反射后传输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线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导管,所述光导管包括至少两个光导分体,所有所述光导分体沿预设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光导分体包括第一弧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对的第二弧形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所述光导分体沿所述光导分体的径向设有入射端;及全反射层,所述全反射层固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线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导管,所述光导管包括至少两个光导分体,所有所述光导分体沿预设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光导分体包括第一弧形面及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对的第二弧形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面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面相交,所述光导分体沿所述光导分体的径向设有入射端;及全反射层,所述全反射层固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面或所述第二弧形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层设有呈锯齿状的反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层为全反射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线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碗,所述反射碗设有入射口、反射腔及出射口,所述入射口、反射腔及所述出射口连通设置,所述出射口朝向所述入射端,所述入射口朝向发光件的光出射端设置。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宝雯陈国锋欧瑞强付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