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张拉夹片式锚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及桥梁施工领域的一种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张拉夹片式锚具。
技术介绍
预应力张拉技术在建筑及桥梁施工中广泛应用,采用预应力施工能够减缓混凝土的裂纹出现和扩展进程,延长使用寿命。然而,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对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很高,较易出现预应力损失的问题。预应力损失一般发生在传统预应力加载结束的时候,由于预应力筋的回缩才使夹具与锚环之间紧固,从而导致加载的预应力发生损失。目前施工过程中为解决预应力损失的问题,往往需要使用超张拉的方法,即使张拉加载的最大应力大于设计预应力。然而超张拉方法往往不确定应力损失量,不能保证最终应力满足设计要求,且易出现拉断或损坏锚具的情形,超张拉方法并不可靠。因此,尚需要改善预应力锚具及张拉系统的结构设计,为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张拉夹片式锚具。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张拉夹片式锚具,包括锚垫板组件和工作锚组件,其关键在于,所述工作锚组件包括工作锚环和与该工作锚环相配合的工作夹套,所述工作锚环包括垫板面和承压面;所述锚垫板组件包括锚垫板和第一螺旋箍筋,所述锚垫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张拉夹片式锚具,包括锚垫板组件(e)和工作锚组件(a),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锚组件(a)包括工作锚环(a1)和与该工作锚环(a1)相配合的工作夹套(a2),所述工作锚环(a1)包括垫板面和承压面;所述锚垫板组件(e)包括锚垫板(e1)和第一螺旋箍筋(e2),所述锚垫板(e1)包括锚垫板本体(e11)和喇叭管(e12),所述锚垫板本体(e11)包括背向设置的承载面和抵靠面,所述工作锚环(a1)的垫板面抵靠所述锚垫板本体(e11)的承载面;所述锚垫板本体(e11)中心设置有预应力筋通孔,所述锚垫板本体(e11)的抵靠面与所述喇叭管(e12)的大头端相连,所述喇叭管(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1 CN 20182018295421.一种智能张拉夹片式锚具,包括锚垫板组件(e)和工作锚组件(a),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锚组件(a)包括工作锚环(a1)和与该工作锚环(a1)相配合的工作夹套(a2),所述工作锚环(a1)包括垫板面和承压面;所述锚垫板组件(e)包括锚垫板(e1)和第一螺旋箍筋(e2),所述锚垫板(e1)包括锚垫板本体(e11)和喇叭管(e12),所述锚垫板本体(e11)包括背向设置的承载面和抵靠面,所述工作锚环(a1)的垫板面抵靠所述锚垫板本体(e11)的承载面;所述锚垫板本体(e11)中心设置有预应力筋通孔,所述锚垫板本体(e11)的抵靠面与所述喇叭管(e12)的大头端相连,所述喇叭管(e12)外同心套设有所述第一螺旋箍筋(e2),所述喇叭管(e12)的小头端外壁环向设置有凸缘(e3);所述凸缘(e3)一侧设置有第二螺旋箍筋(e4),该第二螺旋箍筋(e4)位于所述凸缘(e3)远离所述锚垫板本体(e11)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张拉夹片式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垫板本体(e11)的承载面上围绕所述预应力筋通孔设有一圈锚环卡口(e6),所述工作锚环(a1)落在所述锚环卡口(e6)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张拉夹片式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锚环(a1)的承压面上设有压紧对接盲孔(a3),该压紧对接盲孔(a3)孔底设有贯穿所述工作锚环(a1)的工作锚孔(a4),该工作锚孔(a4)为圆台状通孔,该工作锚孔(a4)内径较大的一端开口于所述压紧对接盲孔(a3)内,该工作锚孔(a4)内径较小的一端开口于所述垫板面;所述工作夹套(a2)具有与所述工作锚孔(a4)内壁相适应的圆台状外壁,所述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志军,彭勇,夏金平,杨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恒佳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