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905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材料包装技术领域的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装置包括由管壁围成的管体;管体沿其纵轴方向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两端开口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设有隔离部,隔离部、第一密封部以及隔离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以及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隔离部由管壁贴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环境友好且混合、使用时无需准备其他辅助工具,“笔”型的结构设计可充当涂覆装置,在使用时不用直接接触化学组分,多余产品不会暴露在外,上述特点提升了消费者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材料包装
,涉及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环氧基树脂混合产品种类少,消费者选择性度小,而绝大多数环氧基树脂产品包括独立包装的、配套的环氧基树脂、固化剂,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外部混合。对于没有时间、空间或者耐心进行外部混合的消费者来讲,现有环氧基树脂产品的使用是相当不方便和麻烦的。另外,消费者在使用现有的环氧基树脂产品时总会产生浪费,这是由于消费者对精确的混合比例难以做出判断,最终倾向于“剩余总比不足强”,而事实是树脂混合需要比例准确。基于上述现有市场产品的情况,申请人发现,市场对方便、可携带、小剂量、速混的环氧基树脂需求是一个利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包括由管壁围成的管体;所述管体沿其纵轴方向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两端开口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设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第一密封部以及隔离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所述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以及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所述隔离部由管壁贴合而成。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管体呈吸管状、长袋状或长包状;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包括对管体进行折叠、扭曲或热封。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管体呈吸管状;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包括对管体进行折叠。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通过所述折叠形成的管壁贴合呈“Z”型折叠结构。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为对管体进行折叠或扭曲时,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持隔离部折叠状态或扭曲状态的固定件。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固定件包括缠绕在所述隔离部上的胶带、皱纹纸胶带,不锈钢文件夹,或设有穿孔的固定板。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固定件为缠绕在所述隔离部上的胶带、皱纹纸胶带。作为实施例的一种情形,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隔离部的包装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实施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大多数现有市售产品为了适于产品包装的要求,将组份混合比例限定为1:1或2:1,并对组份粘度进行限定,而本技术适用于任何比例的组分混合,适用于不同的组份粘度,所以在结构设计上不如现有技术那么苛刻;(2)现有市售产品的使用需要另外准备混合容器、搅拌装置、涂覆装置,而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环境友好且混合、使用时无需准备其他辅助工具,“笔”型的结构设计可充当涂覆装置,在使用时消费者不用直接接触化学组分,多余的产品不会暴露在外所以不存在渗漏情形,上述特点总体提升了消费者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装置结构示意图,左图为侧视图,右图为主视图;图2为采用对折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左图装置的管体采用粗管,右图装置的管体采用细管;图3为采用六次折叠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采用扭曲的方式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采用三次折叠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采用两次折叠形成管壁贴合的隔离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采用拉杆夹为固定件制备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拉杆夹固定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左图为拉杆夹自身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右图为固定为装置隔离部的拉杆夹横截面示意图;图9为以不锈钢文件夹作为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A为不锈钢文件夹横截面示意图,B为不锈钢文件夹整体结构示意图,C为以不锈钢文件夹作为固定件的装置结构整体示意图,D为以不锈钢文件夹作为固定件的装置结构俯视图;图10为A为设有穿孔的固定板,B为以设有穿孔的固定板作为固定件的装置结构整体示意图;图11为以设有穿孔的固定板作为固定件的装置结构侧视图;图12为设有包装部件的装置结构俯视图;图13为设有包装部件的装置结构侧视图;图14为设有包装部件的装置整体结构透视图;图15管体呈长袋状、采用热封的方式形成管壁贴合隔离部的装置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是基于如下理念设计的:(1)包括第一隔离腔50、第二隔离腔60两个隔离腔,两个隔离腔被隔离部40分开,如果需要混合第一隔离腔50、第二隔离腔60中的化学组分,隔离部40非常容易被打开;(2)方便成型,可简单实现混合;(3)管型的设计适于消费者使用且具有美感;(4)简单,生产成本低,具备经济可行性。请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包括由管壁围成的管体10;所述管体10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两端开口的第一密封部20、第二密封部30;所述第一密封部20与第二密封部30之间设有隔离部40,所述隔离部40、第一密封部20以及隔离部40与第一密封部20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50,所述隔离部40、第二密封部30以及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60;所述隔离部40由管壁贴合而成。图1中左侧为装置100的侧视图,右侧为装置100的主视图。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管体10呈吸管状、长袋状、长包状。不论管体10采用吸管状、长型袋状或长型包状,其作用及其结构设计相同,均如上所述。如果管体10呈吸管状,即,以“管”的思路设计的装置为坚韧有力的刚性体结构;如果管体10呈袋状、包状,即以“包”的思路设计的装置,其结构没有前者结构有型。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隔离部40由管壁贴合而成,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包括对管体10进行折叠、扭曲、热封等。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专利技术人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的具体形式进行如下举例。举例具体涉及一种环氧树脂(第一组份)、固化剂(第二组份)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限于环氧树脂、固化剂,而适用于。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管体10呈吸管状,选用普通家用细吸管(见图2右)和粗吸管(见图2左);隔离部40由吸管壁贴合而成,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具体是对管体10进行对折(即一次折叠);为了防止对折处的折叠结构反弹,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固定件70,固定件70具体为缠绕折叠外部的胶带,具体地,粗管作为管体10制备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以下简称粗管样品,见图2左)中,胶带缠绕固定于隔离部40与第一封闭部20、第二封闭部30之间,细管作为管体10制备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以下简称细管样品,见图2右)中,胶带缠绕固定于第一封闭部20、第二封闭部30一端,从而形成固定件70。上述结构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100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其隔离部的渗漏情况及管体10的抗化学腐蚀性能。检测结果显示,2-3周之后,粗管样品显示出失败的迹象,12个粗管样品中的2个开始出现渗透,这就意味着隔离机制的失效。固化剂渗漏到环氧基树脂中,导致环氧基树脂硬化、固化。第二隔离腔60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管壁围成的管体;所述管体沿其纵轴方向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两端开口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设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第一密封部以及隔离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所述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以及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所述隔离部由管壁贴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9 HK 17105053.41.一种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管壁围成的管体;所述管体沿其纵轴方向的两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两端开口的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设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第一密封部以及隔离部与第一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一组份的第一隔离腔,所述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以及隔离部、第二密封部之间的管体组成用于盛装第二组份的第二隔离腔;所述隔离部由管壁贴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呈吸管状、长袋状或长包状;所述贴合的实现方式包括对管体进行折叠、扭曲或热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盛装、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端
申请(专利权)人:高科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