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道介入治疗用单腔带球囊气管插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道介入治疗用单腔带球囊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支气管介入手术常用的气管插管有双腔支气管内导管(DLTs)和单腔支气管导管,双腔支气管导管为一管两腔结构,两段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位于导管的气管段,另一开口位于远端主支气管段,这样的结构虽然满足将患侧支气管隔离开的功能,然而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外径较粗,行插管时极易损伤呼吸道,同时导管内径过细,支气管镜不能通过双腔支气管进行手术操作,尤其是右上肺主支气管开口处易被气囊阻塞。相比较下单腔支气管导管的直径可以做得更小,防止在插管时损失呼吸道。在支气管介入手术中出现出血引起气道窒息是手术医师最担心的严重并发症,为防止患侧支气管出血流入气管中造成健侧支气管的通气引起窒息呼吸衰竭,同时在术中需要对患侧支气管进行负压吸引,防止血液聚集与患侧的支气管中造成堵塞或者影响手术视野,然而现有的单腔支气管导管在对患者支气管负压引流时需要将导管与呼吸机分离,然后将引流管从气管呼吸接口处插入至患侧支气管处利用负压抽吸,这种操作方式具有极高的风险,而且这种情况下需要操作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气道介入治疗用单腔带球囊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单腔导管、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一次性引流管,单腔导管的一侧开有换气孔,单腔导管的弯曲部为支气管,第一气囊固定于换气孔上方的单腔导管外表面上,第二气囊固定于支气管前端的外表面上,第三气囊固定于第二气囊处支气管的内腔壁上,单腔导管的一侧设有第一气囊充气接口、第二气囊充气接口和第三气囊充气接口,第一气囊充气接口、第二气囊充气接口和第三气囊充气接口分别通过埋设于单腔导管中的充气管连接,第一气囊充气接口、第二气囊充气接口和第三气囊充气接口的接口处分别设有气压计,单腔导管的另一侧设有引流管插入通道,所述的引流管插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道介入治疗用单腔带球囊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单腔导管、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一次性引流管,单腔导管的一侧开有换气孔,单腔导管的弯曲部为支气管,第一气囊固定于换气孔上方的单腔导管外表面上,第二气囊固定于支气管前端的外表面上,第三气囊固定于第二气囊处支气管的内腔壁上,单腔导管的一侧设有第一气囊充气接口、第二气囊充气接口和第三气囊充气接口,第一气囊充气接口、第二气囊充气接口和第三气囊充气接口分别通过埋设于单腔导管中的充气管连接,第一气囊充气接口、第二气囊充气接口和第三气囊充气接口的接口处分别设有气压计,单腔导管的另一侧设有引流管插入通道,所述的引流管插入通道为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壮,伍蓉蓉,石少卿,李敏,宋云华,汪矗,王荣春,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