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祥德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540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8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包括营养管主体、第一气囊圈和第二气囊圈,营养管主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气囊圈,第一气囊圈的一侧固定设有软性固定圈,营养管主体两侧壁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的一端与第二气囊圈的内部连通,第二导管的一端与第一气囊圈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气囊圈通过与第二导管连通的设计,可以通过通气和放气改变第一气囊圈的体积大小,从而实现对营养液流出流量的控制;第二气囊圈可以通过第一导管向内通气,增大体积,从而实现将营养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营养管随意移动,影响治疗效果;营养管一端波浪形的设计,可以便于医护者夹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营养管,具体为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
技术介绍
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材,它是从鼻腔内部进入十二指肠或者空肠,将营养液导入到肠道中,为胃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营养,传统的鼻空肠营养管结构较为简单,对于医护者来说采用活检钳夹取并不方便还容易脱落,并且鼻空肠营养管进入肠道后,还容易随意移动,有时还会发生倒吸、倒流的现象,对于治疗来说产生了较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而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在治疗初期和后期,营养液的流速和流量都有区别,传统的鼻空肠营养管就无法实现对营养液流量的控制,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营养管不易定位、不便夹取、不便控制流量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包括营养管主体、第一气囊圈和第二气囊圈,所述营养管主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气囊圈,所述第一气囊圈的一侧固定设有软性固定圈,所述营养管主体两侧壁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一端与第二气囊圈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导管一端与第一气囊圈内部连通,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包括营养管主体(1)、第一气囊圈(2)和第二气囊圈(6),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管主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气囊圈(2),所述第一气囊圈(2)的一侧固定设有软性固定圈(3),所述营养管主体(1)两侧壁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5),所述第一导管(4)的一端与第二气囊圈(6)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导管(5)的一端与第一气囊圈(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导管(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气囊圈(6)的内部,所述营养管主体(1)内壁的两侧均匀设有软性倒刺(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包括营养管主体(1)、第一气囊圈(2)和第二气囊圈(6),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管主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气囊圈(2),所述第一气囊圈(2)的一侧固定设有软性固定圈(3),所述营养管主体(1)两侧壁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5),所述第一导管(4)的一端与第二气囊圈(6)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导管(5)的一端与第一气囊圈(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导管(5)的另一端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祥德
申请(专利权)人:郑祥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