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7436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7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其包括底座、上压辊、下压辊和电动机,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供下压辊装入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装有下压辊,下压辊的一端的转轴上套设有齿轮组件,下压辊下部的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转轴上套设有与齿轮组件啮合的齿轮一,下压辊的上方对应设置有上压辊,上压辊的一端套设有与齿轮组件啮合的齿轮二,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间隔有用于挤压营养液袋的缝隙。优点为,其不需要医务人员频繁抽推营养液,没有营养液外漏或污染的风险,减少一次性注射器的用量,环保卫生;在进行营养液输送时,营养液不需要与该装置的任何部件直接接触,故不需要频繁对该装置进行清洗,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临床上采用鼻饲进食,即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便早日康复。目前,大多在鼻饲时采用普通注射器推注食物,这种方法有以下缺点:需要从营养袋中抽出食物,然后再注入鼻饲管后进入病人胃部,医护人员工作起来较繁琐,而且食物容易洒出,造成污染;推注食物时需要用手扶住下端,容易手滑;一次性的注射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另一种鼻饲装置,即带有蠕动泵(或称为营养泵)的鼻饲装置,其不足之处在于:造价高,普通家庭无法负担使用;易堵塞,只适用于输送黏性相对较小的营养液;营养液经过蠕动泵内部,故需要经常清洗且不易清洗,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其包括底座、上压辊、下压辊和电动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且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下压辊装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压辊两端的转轴对应的安装孔,所述下压辊两端的转轴均穿过所述安装孔且其中一端的转轴上套设有齿轮组件,所述下压辊下部的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啮合的齿轮一,所述下压辊的上方对应设置有上压辊,所述上压辊两端与固定在所述底座上表面对称设置的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上压辊的一端套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啮合的齿轮二,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间隔有用于挤压营养液袋的缝隙,所述电动机转动时可通过齿轮二、齿轮组件及齿轮一的配合作用带动上压辊和下压辊转动,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转动时,两者之间的缝隙可对营养液袋进行挤压并将其内的营养液压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凸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弹簧的另一端拉住压入所述上压辊及下压辊之间的营养液袋的尾部。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所述上压辊及下压辊之间间隔缝隙的宽度。进一步,所述上压辊两端的转轴上均套设有轴承及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支撑架上开设的沿竖直方向伸展的腰孔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下端与所述轴随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栓旋入或旋出所述支撑架可带动所述轴承座在所述腰孔内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间隔缝隙的宽度。进一步,所述下压辊的上沿高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高出的距离为0.5-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与现有的注射器或带蠕动泵的鼻饲装置均明显不同,通过电动机及齿轮部件带动上下压辊转动以直接对上下压辊间缝隙内的营养液袋进行挤压以使营养液直接挤入鼻饲管内并进一步进入患者胃内;其不需要医务人员频繁抽推营养液,没有营养液外漏或污染的风险,减少一次性注射器的用量,环保卫生;本技术提供的营养液鼻饲装置在进行营养液输送时,营养液不需要与该装置的任何部件直接接触,故不需要频繁对该装置进行清洗,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营养液鼻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上压辊;3.下压辊;4.电动机;5.安装槽;6.齿轮组件;7.齿轮一;8.支撑架;9.齿轮二;10.固定弹簧;11.凸块;12.调节螺栓;13.电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其包括底座1、上压辊2、下压辊3和电动机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且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下压辊3装入的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压辊3两端的转轴对应的安装孔,所述下压辊3两端的转轴均穿过所述安装孔且其中一端的转轴上套设有齿轮组件6,所述下压辊3下部的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电动机4,所述电动机4的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6啮合的齿轮一7,所述下压辊3的上方对应设置有上压辊2,所述上压辊2两端与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对称设置的支撑架8转动连接,所述上压辊2的一端套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6啮合的齿轮二9,所述上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间隔有用于挤压营养液袋的缝隙,所述电动机4转动时可通过齿轮二9、齿轮组件6及齿轮一7的配合作用带动上压辊2和下压辊3转动,所述上压辊2和下压辊3转动时,两者之间的缝隙可对营养液袋进行挤压并将其内的营养液压出。营养液袋的袋口处可设置有双向插头,以便于连接鼻饲管。进一步,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固定弹簧10,所述固定弹簧1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的凸块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弹簧10的另一端拉住压入所述上压辊2及下压辊3之间的营养液袋的尾部。进一步,所述支撑架8的顶部设置有调节螺栓12,所述调节螺栓12用于调节所述上压辊2及下压辊3之间间隔缝隙的宽度。进一步,所述上压辊2两端的转轴上均套设有轴承及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支撑架8上开设的沿竖直方向伸展的腰孔连接,所述调节螺栓12的下端与所述轴随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栓12旋入或旋出所述支撑架8可带动所述轴承座在所述腰孔内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上压辊2和下压辊3之间间隔缝隙的宽度。进一步,所述下压辊3的上沿高出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高出的距离为0.5-10m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上压辊(2)、下压辊(3)和电动机(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且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下压辊(3)装入的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压辊(3)两端的转轴对应的安装孔,所述下压辊(3)两端的转轴均穿过所述安装孔且其中一端的转轴上套设有齿轮组件(6),所述下压辊(3)下部的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电动机(4),所述电动机(4)的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6)啮合的齿轮一(7),所述下压辊(3)的上方对应设置有上压辊(2),所述上压辊(2)两端与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对称设置的支撑架(8)转动连接,所述上压辊(2)的一端套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6)啮合的齿轮二(9),所述上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间隔有用于挤压营养液袋的缝隙,所述电动机(4)转动时可通过齿轮二(9)、齿轮组件(6)及齿轮一(7)的配合作用带动上压辊(2)和下压辊(3)转动,所述上压辊(2)和下压辊(3)转动时,两者之间的缝隙可对营养液袋进行挤压并将其内的营养液压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液鼻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上压辊(2)、下压辊(3)和电动机(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且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下压辊(3)装入的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下压辊(3)两端的转轴对应的安装孔,所述下压辊(3)两端的转轴均穿过所述安装孔且其中一端的转轴上套设有齿轮组件(6),所述下压辊(3)下部的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电动机(4),所述电动机(4)的转轴上套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6)啮合的齿轮一(7),所述下压辊(3)的上方对应设置有上压辊(2),所述上压辊(2)两端与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对称设置的支撑架(8)转动连接,所述上压辊(2)的一端套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6)啮合的齿轮二(9),所述上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间隔有用于挤压营养液袋的缝隙,所述电动机(4)转动时可通过齿轮二(9)、齿轮组件(6)及齿轮一(7)的配合作用带动上压辊(2)和下压辊(3)转动,所述上压辊(2)和下压辊(3)转动时,两者之间的缝隙可对营养液袋进行挤压并将其内的营养液压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严颖刘松春
申请(专利权)人:鄂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