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95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电子领域,特指一种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有线架和铆接接线端子,线架的一端上设置有插针引脚,线架的下部上设置有盲孔,盲孔的一端与插针引脚相连接;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铆接接线端子与插针引脚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磁线圈装置把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使铆接接线端子与插针引脚相连接,避免电磁线在缠绕的时候脱离线架,同时,由于铆接接线端子可以在生产的时候预先生产,可以通过机器把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电磁线圈在生产的时候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在安装的时候不能实现快速连接,导致人工费用较高的同时生产率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线圈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电子领域,特指一种电磁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磁线圈主要由两种结构,一种是带引线的,一种是带插针引脚的。但是两者均有其不足,如带引线的电磁线圈会由于电线的限制,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作业,无法实现自动生产和检测;而带插针引脚的电磁线圈则需要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由于结构的限制,也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作业,且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也就是说,现有的电磁线圈由于产品结构的限制,不仅在安装的时候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导致人工费用较高,还由于电磁线圈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在安装的时候不能实现快速连接,生产率较低。专利申请号为201310461857.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磁线圈,该发包括骨架、绕线以及插针,所述骨架具有一对平行设置的锷状部和设置在所述锷状部之间而用于缠绕所述绕线的绕线部;所述锷状部一端的侧面上具有安装所述插针的保持部,所述绕线连接在所述插针上;所述的保持部由数个突出部和位于相邻二突出部之间的数个欠缺部组成,所述插针形成为略L字状的同时,所述L字状的轴方向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内部,形成在所述L字状的轴方向的另一端突出设置在所述突出部,所述L字状部的一端从所述突出部露出,所述绕线的前端通过所述欠缺部连接在所述一端。但是,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并不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电磁线圈在生产的时候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在安装的时候不能实现快速连接,导致人工费用较高的同时生产率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电磁线圈在生产的时候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在安装的时候不能实现快速连接,导致人工费用较高的同时生产率偏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线圈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有线架和铆接接线端子,所述线架的一端上设置有插针引脚,所述线架的下部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一端与所述插针引脚相连接;所述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所述铆接接线端子与所述插针引脚相连接,通过铆接接线端子与插针引脚的连接,实现插针引脚与铆接接线端子的快速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电磁线圈在生产的时候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在安装的时候不能实现快速连接,导致人工费用较高的同时生产率偏低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盲孔水平置于所述线架的一端上,所述铆接接线端子水平插入至所述盲孔中,可以更好地实现铆接接线端子与插针引脚的连接。作为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铆接接线端子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盲孔中,所述铆接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盲孔外,便于把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与插针引脚相连接,也便于把电线形成铆接接线端子。作为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的一端为第一端,置于所述盲孔外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一面上设置有凸起,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呈台阶状;所述线架底面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凸起卡在所述通孔中,通过凸起卡在通孔中,可以避免铆接接线端子脱离线夹。作为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铆接接线端子设置有凸起的一面为所述铆接接线端子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弹性扣,便于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线架中,同时避免了铆接接线端子脱离线架的情况出现。作为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通孔为方形孔,便于把弹性扣卡在方形孔中,且弹性扣不容易从方形孔中脱离。作为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盲孔的内壁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盲孔内壁相接触的接触部,可以通过接触部更有效地实现铆接接线端子与插针引脚的连接。作为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线架上还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用于增加缠绕电线的位置,可以通过延伸部缠绕更多的电线。作为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盲孔的截面和所述铆接接线端子的截面均呈方形,不仅便于把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也避免了铆接接线端子在插入到盲孔中时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有设置有插针引脚的线架和铆接接线端子,把电磁线通过铆接形成接线端子,把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使铆接接线端子与插针引脚相连接,避免电磁线在缠绕的时候脱离线架,同时,由于铆接接线端子可以在生产的时候预先生产,可以通过机器把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电磁线圈在生产的时候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在安装的时候不能实现快速连接,导致人工费用较高的同时生产率偏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磁线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线架与铆接接线端子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铆接接线端子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铆接接线端子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线架;2-铆接接线端子;3-插针引脚;4-盲孔;5-第一端;6-第二端;7-凸起;8-通孔;9-第一面;10-第二面;11-弹性扣;12-接触部;13-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有线架1和铆接接线端子2,线架1的一端上设置有插针引脚3。线架1的下部上设置有盲孔4,盲孔4的一端与插针引脚3相连接,铆接接线端子2插入至盲孔4中,铆接接线端子2与插针引脚3相连接。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可把电线缠绕在线架1上,电线尾端通过铆接形成铆接接线端子2,把铆接接线端子2插入至线架1的盲孔4中,使铆接接线端子2与插针引脚3相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电磁线圈在生产的时候只能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在安装的时候不能实现快速连接,导致人工费用较高的同时生产率偏低的问题。优选的,盲孔4水平置于线架1的一端上,铆接接线端子2水平插入至盲孔4中,由于铆接接线端子2水平插入至盲孔4中,可以更有效地实现铆接接线端子2与插针引脚3的连接。铆接接线端子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5和第二端6,在使用的时候把第一端5插入至线架1中。进一步的,第一端5的一面上设置有凸起7,凸起7使第一端5和第二端6之间呈台阶状,线架1底面上设置有通孔8,凸起7卡在通孔8中。更详细的说,由于在第一端5上设置有凸起7,第一端5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端6,第一端5和第二端6之间存在高度差,使第一端5和第二端6之间呈台阶状。在使用的时候,把凸起7卡在通孔8中,可以避免铆接接线端子2脱离线架1的情况出现。铆接接线端子2设置有凸起7的一面为第一面9,与第一面9相对的一面为第二面10,在第二面10上设置有弹性扣11。当把铆接接线端子2插入至线架1中时,不仅可以便于把铆接接线端子2插入至线架1,还可以避免铆接接线端子2脱离线架1。优选的,通孔8为方形孔,便于把弹性扣11卡在方形孔中,且弹性扣11不容易从方形孔中脱离。优选的,盲孔4的内壁由金属材质制成,第一端5上设置有与盲孔4内壁相接触的接触部12。当把铆接接线端子2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有线架和铆接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架的一端上设置有插针引脚,所述线架的下部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一端与所述插针引脚相连接;所述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所述铆接接线端子与所述插针引脚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有线架和铆接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架的一端上设置有插针引脚,所述线架的下部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的一端与所述插针引脚相连接;所述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所述铆接接线端子与所述插针引脚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水平置于所述线架的一端上,所述铆接接线端子水平插入至所述盲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接线端子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盲孔中,所述铆接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盲孔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接线端子插入至盲孔中的一端为第一端,置于所述盲孔外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一面上设置有凸起,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莫承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