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铁生专利>正文

一种警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90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警报装置,属于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门体和门框,门体和门框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门体上靠近铰链的一侧具有门体接触感应器,门框上设置有与门体接触感应器对应的门框接触式感应器,门体上远离铰链的一侧具有门锁,门体与门框锁合后门体接触感应器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接触贴合,门框内设置有电源和警报器,电源、门框接触式感应器、门体接触感应器、铰链和警报器之间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电路。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先设定时限的警报器与家庭中常见的门结合到一起,如果作息规律则会在一定的时限内反复开关门,警报器不发出警报,而如果出现意外,老人无法正常作息,则在一定的时限内不能开关门,则发出警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警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警报装置,属于安防设备

技术介绍
伴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发生变化,4-2-1的家庭结构成为主流,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打破了传统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同时现代社会中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间”,纯老人家庭和独居老人的社会现象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焦点。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老人赡养功能转向社会养老服务,独居老人成为一类社会问题而倍受关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老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看护能力逐步下降,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意外将无人发现,将错失最佳的送医时机,后果严重。为此,设计一种能够对这类无人看护的老人的日常行为进行监测,并在意外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发出警报的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警报装置,能够在意外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发出警报。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警报装置,包括门体和门框,所述门体和门框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门体上靠近铰链的一侧具有门体接触感应器,所述门框上设置有与门体接触感应器对应的门框接触式感应器,所述门体上远离铰链的一侧具有门锁,所述门体与门框锁合后门体接触感应器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接触贴合,所述门框内设置有电源和警报器,所述电源、门框接触式感应器、门体接触感应器、铰链和警报器之间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电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门体接触感应器和铰链之间设置有开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门锁具有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所述门框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配合的扣盒,所述开关上的两个不动端分别与铰链和第一锁芯电连接,所述扣盒与警报器电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扣盒内设置有金属板和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一端具有贯穿金属板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超出绝缘板的一端设置有金属接触片,所述绝缘板上设置有与第二锁芯配合的触点,所述金属板和绝缘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金属板与扣盒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金属接触片随着第二锁芯的伸长逐步与金属板分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锁芯上靠近触点的端面开设有接触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门锁具有把手和钥匙插孔,通过钥匙插孔控制第二锁芯的伸缩。上述技术方案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点:(1)将预先设定时限的警报器与家庭中常见的门结合到一起,如果作息规律则会在一定的时限内反复开关门,警报器不发出警报,而如果出现意外,老人无法正常作息,则在一定的时限内不能开关门,则发出警报。本方案主要针对那些留守老人的家庭,能够避免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后长时间无人发现;(2)随着男女比例越来越大,单身人士也会越来越多,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工作劳累而突发性休克、猝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通过本专利的警报装置可以在意外发生后及时发出警报,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将本专利的警报装置设置在出租屋、酒店、小区中,应用范围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警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扣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警报装置,包括门体10和门框20,门体10和门框20之间通过铰链40转动连接,门体10上靠近铰链40的一侧具有门体接触感应器52,门框20上设置有与门体接触感应器52对应的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门体10上远离铰链40的一侧具有门锁30,门体10与门框20锁合后门体接触感应器52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接触贴合,门框20内设置有电源50和警报器54,所述电源50、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门体接触感应器52、铰链40和警报器54之间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电路。上述方案中,警报器54可以采用计时类警报器,通过预设一定的时限,如果在时限内只要门体接触感应器52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相互接触,则警报器54的时限重置到初始时限重新起算,如果在时限内门体接触感应器52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没有接触,则警报器54发出警报,由于该警报装置安装在门上,一般的家庭生活中开、关门是与生活起居有关联的,所以如果老人正常生活起居,则门体10会有规律的开启和关闭,此时门体接触感应器52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在有规律的接触条件下,警报器54由于时限达不到预设的长度,所以会反复重置,不会发出警报。如果老人发生意外,无法行动,则不能按照正常起居的规律行动,此时警报器54将发生警报。具体的时限可以根据使用者自身要求进行调整,比如设置为12小时、24小时或其他时限。电源50可以采用独立的蓄电池。门体10锁合到门框20上时,靠近铰链40的一侧的门体接触感应器52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相互接触,此时警报器54重置,具体使用时可以将门体接触感应器52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作为警报器54工作的传感器,随着门体接触感应器52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的每一次接触或分离,警报器54开始重新计算时限。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开关53控制警报器54的工作与否。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老人长期不在家的情况,此时调整开关53,则可以选择性的关闭警报器54。开关53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以设置在门体10或者门框20上。实施例三如果采用实施例二的设计,开关53需要在外出时进行调整,而老年人记忆力并不好,如果忘了调整开关53,则警报器54在老人外出时也会工作,使用并不方便。为此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首先,可以将开关53设计成单刀双掷开关,门锁30具有第一锁芯33和第二锁芯34,门框20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锁芯33和第二锁芯34配合的扣盒21,开关53上的两个不动端分别与铰链40和第一锁芯33电连接,扣盒21与警报器54电连接。第一锁芯33主要用于日常开关门时锁门操作,第二锁芯34则是用于外出时用钥匙锁门操作,扣盒21与第一锁芯33在锁门时为接触状态,并且扣盒21采用金属材质,具有导电功能。当开关53切换到处于与第一锁芯33电连接的不动端时,如果老人在家,由于第二锁芯34位于门锁30内部,此时扣盒21与第一锁芯33位于电源50、门框接触式感应器51、门体接触感应器52和警报器54组成的电路上,随着开门关门的动作,警报器54能够产生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作用。如图2所示,扣盒21内设置有金属板25和绝缘板24,绝缘板24一端具有贯穿金属板25的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上超出绝缘板24的一端设置有金属接触片27,绝缘板24上设置有与第二锁芯34配合的触点23,金属板25和绝缘板24之间具有间隙,金属板25与扣盒21之间设置有弹簧26,所述金属接触片27随着第二锁芯34的伸长逐步与金属板25分离。如果老人外出,当老人使用钥匙将第二锁芯34转动至扣盒21内时,第二锁芯34推动触点23,触点23带动绝缘板24,连接杆22和金属接触片27随绝缘板24运动,金属接触片27逐步与金属板25分离,进而实现关闭警报器54的效果。当老人回家后,通过钥匙转动第二锁芯34使其收缩到门锁30内,此时金属接触片27又会回到与金属板25接触的状态。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二锁芯34上靠近触点23的端面开设有接触槽341,该优选方案中接触槽341的作用与增加与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和门框,所述门体和门框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门体上靠近铰链的一侧具有门体接触感应器,所述门框上设置有与门体接触感应器对应的门框接触式感应器,所述门体上远离铰链的一侧具有门锁,所述门体与门框锁合后门体接触感应器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接触贴合,所述门框内设置有电源和警报器,所述电源、门框接触式感应器、门体接触感应器、铰链和警报器之间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和门框,所述门体和门框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门体上靠近铰链的一侧具有门体接触感应器,所述门框上设置有与门体接触感应器对应的门框接触式感应器,所述门体上远离铰链的一侧具有门锁,所述门体与门框锁合后门体接触感应器与门框接触式感应器接触贴合,所述门框内设置有电源和警报器,所述电源、门框接触式感应器、门体接触感应器、铰链和警报器之间依次串联形成闭合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接触感应器和铰链之间设置有开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具有第一锁芯和第二锁芯,所述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铁生
申请(专利权)人:周铁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