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及其绑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7272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包括门框和铰点式撑杆;铰点式撑杆连接在门框体内;门框体上一边内侧设置有第一支座板,另一边内侧设置有第二支座板,第一支座板设置第一定位孔,第二支座板设置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的孔径等于第二定位孔的孔径并且都与铰点轴的轴径相等;铰点式撑杆一端设置有第一铰点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铰点孔,第一铰点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铰点孔的孔径且第一铰点孔的孔径等于铰点轴的轴径;铰点式撑杆一端通过第一铰点孔与第一定位孔叠合并用铰点轴固定于第一支座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二铰点孔与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叠合并用铰点轴配合焊接于第二铰点孔外侧的重磅板固定于第二支座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及其绑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起重机海运绑扎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及其绑扎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常规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在海运绑扎过程中需要临时在门框上固定撑杆以增强整个门框的承重能力,但是现有常规的绑扎机构及其绑扎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用于海运绑扎的撑杆基本都是通过现场焊接方式固定到门框上,其不仅增加了绑扎的焊接量,而且施工周期延长;2)受门框的空间结构限制,虽然用于海运绑扎的撑杆按图纸尺寸进行设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门框的安装制作难免存在误差,这样使得制作好的撑杆在安装的时候需要针对现场门框的具体尺寸进行再次的修配,继而增大了施工工装量;3)用于海运绑扎的撑杆一般都是基于门框针对性设计的,一旦焊接固定到指定门框上,就只能在该门框上使用,门框利用完之后,撑杆基本上也就不能再使用了,即使可以强行拆卸下来再次使用,也需要对绑扎的撑杆进行二次改造,这样势必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及其绑扎方法,其使得用于海运绑扎的材料可以重复使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铰点式撑杆;所述门框呈方体框架结构,其包括多个门框体,所述铰点式撑杆连接在门框体内;所述门框体上位于一边内侧设置有多个分散式第一支座板,位于另一边内侧设置有一个整体式第二支座板,每个第一支座板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支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径等于第二定位孔的孔径并且都与铰点轴的轴径相等;所述铰点式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点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铰点孔,所述第一铰点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铰点孔的孔径且第一铰点孔的孔径等于铰点轴的轴径;所述铰点式撑杆一端通过第一铰点孔与第一定位孔叠合并用铰点轴固定于第一支座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铰点式撑杆;所述门框呈方体框架结构,其包括多个门框体,所述铰点式撑杆连接在门框体内;所述门框体上位于一边内侧设置有多个分散式第一支座板,位于另一边内侧设置有一个整体式第二支座板,每个第一支座板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支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径等于第二定位孔的孔径并且都与铰点轴的轴径相等;所述铰点式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点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铰点孔,所述第一铰点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铰点孔的孔径且第一铰点孔的孔径等于铰点轴的轴径;所述铰点式撑杆一端通过第一铰点孔与第一定位孔叠合并用铰点轴固定于第一支座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二铰点孔与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叠合并用铰点轴配合焊接于第二铰点孔外侧的重磅板固定于第二支座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板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支座板上的第二定位孔的个数对应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点式撑杆的两端均为上下平行伸出的双耳板结构,所述第一铰点孔和第二铰点孔对应分别设置在铰点式撑杆两端的双耳板结构上;所述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均为单耳板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对应分别设置在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的单耳板结构上;所述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的单耳板结构对应分别嵌入铰点式撑杆两端的双耳板结构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体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垂直连接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两端之间的两个立柱;其中一个立柱上、中、下部位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支座板,另一个立柱中部位设置有一个第二支座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装箱起重机门框上的绑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门框体上。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作价刘威张清波王行才卢鹏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